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美學論文 >

中國古典審美活動范疇中的“觀”

發(fā)布時間:2017-05-20 01:02

  本文關鍵詞:中國古典審美活動范疇中的“觀”,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 中國古典美學范疇是指中國古代審美活動和文藝批評領域中人們長期使用的一些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它們大多屬于“活動性”或“過程性”范疇,往往注重描述創(chuàng)作和欣賞的動態(tài)過程,并由此揭示文藝作品的審美特征!坝^”作為審美活動,歸屬于審美感官中的視覺領域,視覺審美必須從觀察感性世界的事物開始,通過多種觀察角度和觀察方式,把握對象的樣式、形狀等外在形態(tài),從中融入人的主觀意識而使主體獲得審美愉悅!坝^”范疇作為一種審美活動基型的發(fā)展,經(jīng)歷了漫長的歷史時期,它的成形與成熟不是單一的思想資源所促成,而是多種文化因素各代演進,彼此融合影響的結果。本文試圖以現(xiàn)代科研成果中的美學范疇理論為參照,以中國歷代審美活動的哲學基礎與藝術成就為解析文本,探討“觀”在中國歷史中的發(fā)展進程,以此驗證中國美學存在的本質,即對生命意義和心靈自由的不懈追求;同時總結出中國美學史發(fā)展的基本范式,即審美范疇產(chǎn)生、演進和成熟的歷史過程。 審美范疇“觀”植根于中國古代文化哲學之中,依據(jù)審美活動的主體心胸、客體對象和具體方式的不斷擴展而逐漸凝聚成形。其理論源頭為《周易》,又在老子的“滌除玄覽”、“吾以觀復”與莊子的“心齋坐忘”、“以道觀之”中得到主體擴展。魏晉玄學將《易》之觀物方式、《老》之玄遠追求,《莊》之自然胸懷引入現(xiàn)實的審美實踐,使得“觀”范疇觸及到人物品藻和山水欣賞等具體內(nèi)容。逮至南北朝時期,佛教思辨體系的引入令魏晉以來盛行的各類觀物審美活動日趨精致化和心境化,并使“觀”范疇走向文藝創(chuàng)作領域。唐代禪宗在佛教中國化的進程中吸收道家虛靜思想,與儒學文化主流形成互補,參與到中國人心靈境界的建構和完善中;這一文化心靈的補完過程伴隨儒、釋、道二教的理論合流而不斷發(fā)展,其對審美活動的影響首先表現(xiàn)在審美心胸的成熟圓滿,其次催生了“空”、“靜”觀物方式的新變,再次促進了大量觀物詩話理論的產(chǎn)生。唐宋時期的審美主體在對自然山水、紅塵世情和詩畫作品等進行觀照的過程中,把自我心靈的感受和體驗融入對外在景物的體察和想象,在審美與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體驗人生的真諦。 通過對“觀”范疇在哲思基礎上歷時性發(fā)展的梳理,本文試圖推導出以下的結論:“觀”作為中國古代典型的審美活動范疇,其過程涉及感官生理和審美心理的基本關系,經(jīng)歷了由物我相親、物我同一到物我兩忘的直覺思維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山川景物和人情世態(tài)均能成為審美活動的觀賞對象和審美創(chuàng)作的表現(xiàn)對象;至于觀察方式的流動變遷,則受到哲學方法的推動和影響!坝^”活動的實體內(nèi)容既是客體在視覺感官中的映照位移,也是創(chuàng)作主體心靈情志的激勵感發(fā),從中不難折射出中國人的文化底蘊與精神氣象。
【關鍵詞】:審美活動 審美范疇 哲學思想 藝術創(chuàng)作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B83-092
【目錄】:
  • 中文摘要8-10
  • ABSTRACT10-12
  • 緒論12-17
  • 第一節(jié) 審美活動范疇的內(nèi)涵與特色12-15
  • 第二節(jié) "觀"作為審美活動范疇的性質與作用15-17
  • 第一章 奠基時期:前審美時代的先秦哲學之"觀"17-33
  • 第一節(jié) 《周易》——觀物取象17-21
  • §1.人文之元,肇白太極17-18
  • §2."觀"卦與周易經(jīng)傳中的"觀"18-20
  • §3.大美在象20-21
  • 第二節(jié) 《老子》——滌除玄覽21-26
  • §1.玄覽大道的認識方式21-23
  • §2.滌除玄覽的途徑與條件23-25
  • §3.玄覽觀與道家審美本質25-26
  • 第三節(jié) 《莊子》——以道觀之26-30
  • §1.以道齊物,觀之如一26-28
  • §2."心齋"與"坐忘"——道觀萬物的條件與過程28-30
  • 第四節(jié) 老、莊之"觀"的融匯與差異30-33
  • 第二章 確立時期:人的覺醒與人物審美之"觀"33-48
  • 第一節(jié) 社會動蕩變革與玄學的發(fā)展33-36
  • §1.漢末動蕩與時代憂思33-34
  • §2.從正始老玄到竹林莊玄34-35
  • §3."越名教而任自然"所催生的審美精神35-36
  • 第二節(jié) 從才性評鑒到人物審美36-37
  • 第三節(jié) 觀人審美的藝術總結——《世說新語》37-48
  • §1.觀形38-41
  • §2.觀神41-45
  • §3.觀乎山水45-48
  • 第三章 演進時期:玄佛合流與六朝山水之"觀"48-64
  • 第一節(jié) 魏晉自然觀的三重演進48-52
  • 第二節(jié) 玄言創(chuàng)作中的山水觀照52-57
  • §1.玄對山水——玄言山水的審美特征53-54
  • §2.玄理自陳——蘭亭觴詠的美學品格54-55
  • §3."仰觀俯察"——蘭亭詩文的藝術價值55-57
  • 第三節(jié) 玄佛合流與自然觀的轉化57-60
  • §1.萬法歸心與現(xiàn)象空觀57-59
  • §2.心物關系的變化與詩運轉關59-60
  • 第四節(jié) "觀想念佛"與"貞觀丘壑美"60-64
  • 第四章 成熟時期:傳統(tǒng)思想融合下的藝術之"觀"64-85
  • 第一節(jié) 三教合流64-69
  • §1.獨善其身、向內(nèi)收斂的心靈需求65
  • §2.儒佛合流與唐代禪宗的發(fā)展65-66
  • §3.宋代理學與禪宗的交融借鑒66-67
  • §4.禪宗思維方式與唐宋詩歌風格的演變67-69
  • 第二節(jié) "空"、"妙"、"法眼"——唐宋禪宗觀照69-74
  • §1.觀有悟空——禪宗觀照在唐代山水詩中的體現(xiàn)69-72
  • §2."妙觀逸想"和"法眼觀之"——禪宗觀照在宋代文藝中的體現(xiàn)72-74
  • 第三節(jié) "以物觀物"——宋代理學觀照74-80
  • §1.觀之以理75-76
  • §2.觀物無我76-77
  • §3.生意之樂77-78
  • §4.心物分離78-80
  • 第四節(jié) 水月同春——文化典范蘇軾80-85
  • §1.思想多元與人格多元80-81
  • §2.水月觀生,皆為吾樂81-85
  • 結語85-87
  • 參考文獻87-90
  • 致謝90-91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91-92
  • 學位論文評閱及答辯情況表92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偉;試論《任氏傳》狐意象的基本特征[J];蒲松齡研究;2005年03期

2 王光福;趙瑜;;聊齋詩意例[J];蒲松齡研究;2006年01期

3 劉艷玲;;嬌娜:棲居在精神家園里的一只美狐[J];蒲松齡研究;2009年02期

4 閔順琴,盧和樂;《詩集傳》詞語訓釋商榷[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3年04期

5 王海青;魯迅論“三曹”[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4年01期

6 吳天德,張宗福;從神本走向人本——殷商西周時期的文化特征[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4年01期

7 周文斌;淺談董其昌的審美理想[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5年01期

8 厚實;郭彤;;宮體詩與花間詞文本生成背景比較解析[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5年04期

9 魏全鳳;馮斗;;《易經(jīng)》——審美之源——淺談《易經(jīng)》的審美特點[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01期

10 鐘文華;;論審丑意識在鐘馗形象中的體現(xiàn)[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傳廣;;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無私”與“自私”的悖論之解析[A];傳統(tǒng)倫理與現(xiàn)代社會——第15次中韓倫理學國際討論會論文匯編(二)[C];2007年

2 鄒順康;姚家贊;;孔子仁愛思想與構建和諧社會中的公民道德建設[A];傳統(tǒng)倫理與現(xiàn)代社會——第15次中韓倫理學國際討論會論文匯編(二)[C];2007年

3 周中明;;論姚鼐對封建官吏形象的描寫[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會成立大會暨第二屆全國桐城派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盧佑誠;;方苞與顏李學派[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會成立大會暨第二屆全國桐城派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5 柳立言;;宋代墓志銘的虛與實及其反映的歷史變化——蘇軾乳母任采蓮墓志銘探微[A];北京論壇(2005)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全球化視野中亞洲的機遇與發(fā)展:“歷史變化:實際的、被表現(xiàn)的和想象的”歷史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上)[C];2005年

6 仇軍;;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的繁榮——奧林匹克精神與中華文化差異和沖突[A];北京論壇(2008)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文明的普遍價值和發(fā)展趨向:“奧運精神與世界和諧”奧林匹克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8年

7 魏建震;;周代社祀與西周社會秩序的建立[A];炎帝·姜炎文化與和諧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8 張美蘭;;從偏正結構的認知基礎看近代漢語比擬結構的發(fā)展[A];對外漢語研究的跨學科探索——漢語學習與認知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9 朱歡歡;;蘇軾科技活動探析[A];第三屆全國科技哲學暨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文集[C];2010年

10 張麗珍;蘇燕婷;;燕雙飛,,人獨影——論北宋詞里的“雙燕”意象[A];2006詞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一)[C];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玉忠;宋代刑事審判權制約機制研究[D];河北大學;2009年

2 王凱波;屈騷評論與漢代文學思想[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孫永娟;毛詩鄭箋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康德強;傳統(tǒng)體育養(yǎng)生的文化哲學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5 史節(jié);布萊希特詩歌作品中的中國文化元素[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施佳勝;經(jīng)典 闡釋 翻譯——《文心雕龍》英譯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7 王厚平;美學視角下的文學翻譯藝術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8 邢培順;曹植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9 劉寶春;南朝東海徐氏家族文化與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10 高劉巍;王世貞的園林實踐與觀念[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許耕耘;靜觀萬象——中國古典園林中的審美境界[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2 唐s

本文編號:38030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38030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39875***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