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精神的家園——榮格的集體無意識與美學思想
發(fā)布時間:2017-05-19 05:00
本文關鍵詞:重返精神的家園——榮格的集體無意識與美學思想,,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 榮格的美學思想是建立在其分析心理學基礎上,并為其理論核心——集體無意識服務的。而他的整個理論的目的,則是希望通過對精神的獨立性和自主性的尊重,來幫助精神上感到巨大焦慮、苦悶和空虛的現(xiàn)代人找到回歸精神家園的悠悠歸路。 榮格批判弗洛伊德心理學的哲學基礎乃是物質(zhì)的形而上學,所建立的心理學是“沒有心理的心理學”,而他自己的心理學的哲學基礎是精神的形而上學,所建立的才是真正“有心理的心理學”。他在弗洛伊德個人無意識的基礎上,提出了更具普遍性和原始意義的集體無意識,它先于個人無意識而存在,是人類共同的、普遍的心理基礎。集體無意識的內(nèi)容就是原型,榮格希望通過原型和原始意象的提出,構(gòu)筑起一條從先天精神到后天經(jīng)驗的道路,然而,正是在這些理論的闡述上,暴露出其徘徊在先天精神和后天經(jīng)驗之間的矛盾。 榮格的美學思想是建立在其集體無意識理論基礎上的:藝術的創(chuàng)作過程是對集體無意識和原型的激活;藝術家成了集體無意識和族類的代言人;藝術作品的本質(zhì),是作者超越個人的局限,用藝術家的心靈向全人類的心靈說話;藝術的社會主義在于,它陶冶著時代的靈魂,召喚著時代最缺乏的形式,補償著時代意識的片面與匱乏。榮格的藝術理論是要建立起一條從人類靈魂深處的集體無意識到達現(xiàn)代人心理意識表層的小徑,讓藝術帶領人們踏著這條小徑回到靈魂深處,讓深受現(xiàn)代社會物質(zhì)壓迫的現(xiàn)代人棲居在靈魂的家園。榮格的集體無意識理論和美學思想對二十世紀以來的哲學、美學、心理學、人類學、神學等學科以及人類思想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安徽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3
【分類號】:B83-06
【目錄】: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5
- 前言5-8
- 第一章 榮格對弗洛伊德的批判8-17
- 一、 與弗洛伊德在無意識理論上的分歧8-13
- 二、 榮格對弗洛伊德的批判13-17
- 第二章 榮格的集體無意識及其原型17-26
- 一、 榮格的“原型”與柏拉圖的“理念”18-19
- 二、 原型與原始意象19-21
- 三、 原始意象的形成21-22
- 四、 原型的遺傳方式22-26
- 第三章 榮格的美學思想26-45
- 一、 創(chuàng)作過程27-32
- 二、 藝術家32-34
- 三、 藝術作品34-38
- 四、 審美態(tài)度38-42
- 五、 藝術的本質(zhì)和社會作用42-45
- 第四章 榮格與東方文化45-51
- 一、 榮格對西方文明的批判45-47
- 二、 榮格與中國文化47-51
- 參考文獻51-52
- 后記52
【引證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邵露瑩;;對于榮格的集體無意識理論與藝術關系的一點思考[J];美術教育研究;2012年20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曹千慧;弗洛伊德與榮格藝術觀比較[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2 婁慧珠;中國傳統(tǒng)文學經(jīng)典與文化產(chǎn)業(yè)園建設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3 蔡紅洋;藝術中的原型與靈魂自救[D];廈門大學;2006年
4 于峰;基于城市集體記憶的街區(qū)界面重塑[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本文關鍵詞:重返精神的家園——榮格的集體無意識與美學思想,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7777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377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