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白”之圖像本義及其初始審美意味略考
發(fā)布時間:2021-11-10 13:51
據(jù)于漢字"白"與"百"的關系,漢字"白"的原形圖像很可能與圖像符號■有關!龅暮唽懯恰,其圖像意義有可能象征的是白色的米粒。關于"白"之原形圖像及其本義,很多前輩學者作了認真的考釋,其中代表性的有郭沫若的"拇指說"、朱芳圃的"火盞說"、陳世輝的"人頭說"、朱駿聲的"日光說"、徐灝的"米粒說"等。在《甲骨文字詁林》中,姚孝遂按語認為陳世輝的"人頭說"較為合理,代表了目前比較權威的看法。但從圖像學和審美心理學的角度來說,諸位前輩學者的解釋,難免牽強。從圖像角度而言,圖像符號■、■,其結(jié)構(gòu)形態(tài)都與米粒相近;從審美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之原形參照及其本義為白色的米粒,就是建立在人類認知世界和感知世界的客觀規(guī)律性之上。因此,只有從形、色、義上深入探究,才能對漢字"白"作一個全面合理的解讀。事實上,"白"之初始審美意味與其圖像本義密切相關,其審美意味表現(xiàn)出來的是高貴、力量、祥瑞、優(yōu)雅和喜悅之感。
【文章來源】:美與時代(下). 2018,(01)
【文章頁數(shù)】:5 頁
【部分圖文】:
(圖2)
(圖4)
(圖4)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詩經(jīng)》中的色彩世界[J]. 張春嬋. 美與時代. 2006(02)
[2]詩騷色彩體系管窺——兼談色彩觀念的起源[J]. 馬鳳華. 嘉應大學學報. 1999(05)
[3]從甲骨文字看殷代農(nóng)業(yè)的發(fā)展[J]. 胡厚宣. 中國農(nóng)史. 1986(01)
本文編號:3487379
【文章來源】:美與時代(下). 2018,(01)
【文章頁數(shù)】:5 頁
【部分圖文】:
(圖2)
(圖4)
(圖4)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詩經(jīng)》中的色彩世界[J]. 張春嬋. 美與時代. 2006(02)
[2]詩騷色彩體系管窺——兼談色彩觀念的起源[J]. 馬鳳華. 嘉應大學學報. 1999(05)
[3]從甲骨文字看殷代農(nóng)業(yè)的發(fā)展[J]. 胡厚宣. 中國農(nóng)史. 1986(01)
本文編號:348737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3487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