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儀式中的美學問題研究——以道教齋醮科儀為例
發(fā)布時間:2021-06-29 12:40
"儀式"在民族文化生成譜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同樣它也是一道重要的美學命題。以道教齋醮科儀為例:其一,在形式上,具有"演劇"性質(即"人演神的劇"),滿足了美學作為感性學的學科界定以及能從儀式中獲得優(yōu)美(或崇高)的情感體驗;其二,內容上,它融合詩文、音樂、舞蹈等藝術手段,達至娛神消災的倫理目的,拓展了美學研究內涵;其三,觀念上,齋醮儀式進行過程中,所涉服飾法器、道場布景、符篆隱語,皆有象征寓意,合構詮釋了"得道成仙""濟度重生"的哲學觀念,于日常生活之外重構了一種獨特人文時空和精神場域。將"儀式"作為"典禮藝術"而重新納入美學研究范圍,有助于拓展美學邊界,激活傳統(tǒng)資源,重建"儀式美學"新理論,形成美學研究的新增點長。
【文章來源】:湖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0,38(03)CSSCI
【文章頁數(shù)】:7 頁
【參考文獻】:
碩士論文
[1]審美儀式化與儀式審美化[D]. 李英辰.廣西民族大學 2017
本文編號:3256463
【文章來源】:湖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0,38(03)CSSCI
【文章頁數(shù)】:7 頁
【參考文獻】:
碩士論文
[1]審美儀式化與儀式審美化[D]. 李英辰.廣西民族大學 2017
本文編號:325646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3256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