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拒斥反諷——德國古典美學審美現(xiàn)代性的內(nèi)在危機
發(fā)布時間:2021-06-27 18:22
自18世紀德國浪漫主義將反諷確立為抵抗機器文化、管控理性宰制的價值力量以來,反諷成為歐洲審美話語中的基本思想訴求和理論立場。然而,德國古典美學因過度依賴理性而忽視了反諷的感性效能,思想上用理性驅(qū)逐感性,理論上以反思拒斥反諷,造成了德國古典美學審美現(xiàn)代性的內(nèi)在危機。馬克思恢復了反諷的現(xiàn)代性文化生命,使審美現(xiàn)代性擺脫了德國古典美學的內(nèi)在危機。之后,尼采、克爾凱郭爾等思想家又為反諷注入新鮮元素。而在當代,反諷則進一步發(fā)展為晚期資本主義社會微觀政治生活中的一種調(diào)控策略和言說功能。
【文章來源】:哲學動態(tài). 2018,(08)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7 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和解:德國古典哲學的美學現(xiàn)代性訴求[J]. 張政文. 哲學研究. 2012(03)
[2]席勒美學:一種重建的政治哲學現(xiàn)代性話語[J]. 張政文. 文藝研究. 2006(12)
本文編號:3253365
【文章來源】:哲學動態(tài). 2018,(08)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7 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和解:德國古典哲學的美學現(xiàn)代性訴求[J]. 張政文. 哲學研究. 2012(03)
[2]席勒美學:一種重建的政治哲學現(xiàn)代性話語[J]. 張政文. 文藝研究. 2006(12)
本文編號:325336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3253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