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澤厚美學思想的發(fā)展歷程:以海德格爾為參照
發(fā)布時間:2021-05-17 14:04
海德格爾的存在論美學對李澤厚思想轉變影響重大。20世紀50年代,囿于各種原因,李澤厚對海德格爾的思想尚未重視。六、七十年代,李澤厚通過對康德的研究吸收海德格爾的存在哲學,為其思想的轉折作了鋪墊。作為重要的轉折期,80年代,李澤厚逐漸顯露出對海德格爾存在論思想的興趣,并且吸收了他的存在哲學來補充自己的美學理論。90年代,李澤厚對海德格爾態(tài)度的搖擺,是基于他對當下社會的反思。20世紀至今,李澤厚更加重視倫理學,并更加活用海德格爾的存在論來探索人生問題和哲學發(fā)展的前路。李澤厚美學思想的轉向并非是顛覆性的,事實上,李澤厚美學思想的發(fā)展和他對海德格爾的吸收和反思體現了他對存在主義批判、發(fā)展的歷史過程。
【文章來源】:美與時代(下). 2019,(05)
【文章頁數】:8 頁
【文章目錄】:
一、50、60年代:無意的“忽視”
(一) 這一時期, 李澤厚的美學思想是建立在馬克思主義哲學根基上的, 與海德格爾存在主義哲學無關。
(二) 海德格爾美學思想不受李澤厚的重視, 與現象學、存在主義思想在中國的譯介較少有關。
(三) 李澤厚對現象學、存在主義的態(tài)度也與中國正處于特殊時期有關。
二、60、70年代:選擇性吸收
三、80年代:重視并融合
四、90年代至今:批判并發(fā)展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倫理學雜談——李澤厚、劉悅笛2018年對談錄[J]. 李澤厚,劉悅笛. 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18(05)
[2]李澤厚哲學體系的門外描述——在常熟理工學院“東吳講堂”上的講演[J]. 劉再復. 東吳學術. 2010(01)
[3]走向“后實踐美學”[J]. 楊春時. 學術月刊. 1994(05)
[4]試論“積淀說”與“突破說”[J]. 陳炎. 學術月刊. 1993(05)
本文編號:3191894
【文章來源】:美與時代(下). 2019,(05)
【文章頁數】:8 頁
【文章目錄】:
一、50、60年代:無意的“忽視”
(一) 這一時期, 李澤厚的美學思想是建立在馬克思主義哲學根基上的, 與海德格爾存在主義哲學無關。
(二) 海德格爾美學思想不受李澤厚的重視, 與現象學、存在主義思想在中國的譯介較少有關。
(三) 李澤厚對現象學、存在主義的態(tài)度也與中國正處于特殊時期有關。
二、60、70年代:選擇性吸收
三、80年代:重視并融合
四、90年代至今:批判并發(fā)展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倫理學雜談——李澤厚、劉悅笛2018年對談錄[J]. 李澤厚,劉悅笛. 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18(05)
[2]李澤厚哲學體系的門外描述——在常熟理工學院“東吳講堂”上的講演[J]. 劉再復. 東吳學術. 2010(01)
[3]走向“后實踐美學”[J]. 楊春時. 學術月刊. 1994(05)
[4]試論“積淀說”與“突破說”[J]. 陳炎. 學術月刊. 1993(05)
本文編號:319189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3191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