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藝工具考
發(fā)布時間:2021-05-07 11:03
漆的運用歷史悠久,漆也延伸出一門古老的手工藝術。在其發(fā)展過程中對手握工具更是依賴。如果說漆和漆藝的發(fā)展見證中國手工藝術的發(fā)展史,那工具的變革就是推動整個社會進步的主力軍。漆工具的變革實際上也反應社會的生產力水平以及時代背景下人的審美意識。中國唯一一本關于漆藝的古籍《髹飾錄》,就把漆藝工具利用門放在乾集,可見漆工具的重要性。漆工具作為手藝人心手合一的物質體現(xiàn),是手工藝者第一件作品,凝聚了手工藝者的匠心及時代背景下的造物規(guī)則。筆者以王世襄先生的《髹飾錄解說》為研究起點,探究不同時代,不同國家,不同文化背景對漆藝的影響及漆工具材料的改變,造型設計的影響。反之漆工具的傳承革新也反映這個時代的精神面貌和造物思想。工具是人類共同的財產和智慧結晶,具有歷史的共性,所以漆藝工具兼具工具的特征即物質性、地域性、媒介意識和人文性。筆者圍繞這幾大特性以例證的方式具體闡述。
【文章來源】:南京藝術學院江蘇省
【文章頁數(shù)】:4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工具與漆工具
第一節(jié) 工具的定義
第二節(jié) 歷史地位
第三節(jié)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時代土壤下漆工具的主要特征
第一節(jié) 最初的媒介意識和工具的物質性
一 生產力主導下漆工具材料的轉變
二 中國古代哲學體系下漆工具的空間結構
三 漆工具在使用中延伸出的人文關懷
第二節(jié) 漆工具的地域性
一 選地簡述
二 山西漆工具——以平遙和新絳為例
三 成都漆工具
四 福建漆工具
五 揚州漆藝工具
六 現(xiàn)成品“工具”
附一
附二
第三章 當代漆工具的更迭演化
第一節(jié) 新技術新材料的介入
第二節(jié) 傳統(tǒng)工具的處境與轉變
第三節(jié) 工具與符號——漆工具
第四章 中日兩國漆工具
第一節(jié) 日本漆藝及工具
第二節(jié) 蒔繪工具
第三節(jié) 現(xiàn)代工具
第四節(jié) 文化背景與工具的內在聯(lián)系
結論
附件
畢業(yè)設計一
效果圖
展覽現(xiàn)場
畢業(yè)設計二
展出現(xiàn)場
致謝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媒介革命與媒介權力關系的歷史考察[J]. 趙國寧,趙云澤. 新聞春秋. 2017(04)
[2]唐宋變革觀的研究與審視[J]. 郭學信. 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03)
[3]日本漆藝小史(上)[J]. 何振紀. 中國生漆. 2016(01)
[4]中國設計學源流辯[J]. 李立新. 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 2016(02)
[5]日本漆器上的蒔繪紋樣[J]. 汪瑾. 中國生漆. 2014(04)
[6]中日現(xiàn)代漆器裝飾比較[J]. 于泳. 科教導刊(中旬刊). 2012(03)
[7]設計史學小史[J]. 邵宏. 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 2011(05)
[8]從中日漆藝的比較論中國大漆髹飾工藝的保護與發(fā)展——中國漆藝代表團訪日所見所思所感[J]. 長北. 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9(03)
[9]日本當代漆藝發(fā)展基礎的研究[J]. 周劍石. 裝飾. 2007(05)
本文編號:3173282
【文章來源】:南京藝術學院江蘇省
【文章頁數(shù)】:4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工具與漆工具
第一節(jié) 工具的定義
第二節(jié) 歷史地位
第三節(jié)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時代土壤下漆工具的主要特征
第一節(jié) 最初的媒介意識和工具的物質性
一 生產力主導下漆工具材料的轉變
二 中國古代哲學體系下漆工具的空間結構
三 漆工具在使用中延伸出的人文關懷
第二節(jié) 漆工具的地域性
一 選地簡述
二 山西漆工具——以平遙和新絳為例
三 成都漆工具
四 福建漆工具
五 揚州漆藝工具
六 現(xiàn)成品“工具”
附一
附二
第三章 當代漆工具的更迭演化
第一節(jié) 新技術新材料的介入
第二節(jié) 傳統(tǒng)工具的處境與轉變
第三節(jié) 工具與符號——漆工具
第四章 中日兩國漆工具
第一節(jié) 日本漆藝及工具
第二節(jié) 蒔繪工具
第三節(jié) 現(xiàn)代工具
第四節(jié) 文化背景與工具的內在聯(lián)系
結論
附件
畢業(yè)設計一
效果圖
展覽現(xiàn)場
畢業(yè)設計二
展出現(xiàn)場
致謝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媒介革命與媒介權力關系的歷史考察[J]. 趙國寧,趙云澤. 新聞春秋. 2017(04)
[2]唐宋變革觀的研究與審視[J]. 郭學信. 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03)
[3]日本漆藝小史(上)[J]. 何振紀. 中國生漆. 2016(01)
[4]中國設計學源流辯[J]. 李立新. 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 2016(02)
[5]日本漆器上的蒔繪紋樣[J]. 汪瑾. 中國生漆. 2014(04)
[6]中日現(xiàn)代漆器裝飾比較[J]. 于泳. 科教導刊(中旬刊). 2012(03)
[7]設計史學小史[J]. 邵宏. 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 2011(05)
[8]從中日漆藝的比較論中國大漆髹飾工藝的保護與發(fā)展——中國漆藝代表團訪日所見所思所感[J]. 長北. 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9(03)
[9]日本當代漆藝發(fā)展基礎的研究[J]. 周劍石. 裝飾. 2007(05)
本文編號:317328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3173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