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感化互動的博展空間設計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3-04 05:31
隨著經(jīng)濟的蓬勃發(fā)展,人們的精神需求不斷提高,博展建筑也在近年來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目前,我國博展產(chǎn)業(yè)發(fā)展較以往已取得重大成就,但是在博展建筑的數(shù)量和質(zhì)量方面仍與其他較為發(fā)達的國家之間存在顯著差距。這種差距會推動我國博展產(chǎn)業(yè)的再發(fā)展。除此之外,人們自我文化需求意識的覺醒,博物館免費時代的到來以及國家“十三五規(guī)劃”等政策的要求,共同推動了“受眾”時代的來臨。本文從這一背景出發(fā),以基于博物館建筑為載體的博展空間為研究對象,在對多家博物館建筑進行實地調(diào)研的基礎上,通過對情感化互動構成的主客體——受眾與展示環(huán)境之間進行獨立分析,并從二者之間產(chǎn)生矛盾與沖突的角度對博展空間展示設計的現(xiàn)存問題進行系統(tǒng)的梳理與論述,并給予相關優(yōu)化策略,以達到展示信息更好的傳遞和給受眾帶來更好的參觀體驗的目的。本文大致分為四部分,共五章內(nèi)容對課題進行闡述,主要內(nèi)容如下:第一部分:基礎研究。主要分兩部分進行闡述。一是基于選題研究的背景、目的與意義等基礎上所進行的背景分析。二是對于課題相關概念的闡述并通過對博展空間展示設計發(fā)展歷程的梳理,提出“情感化互動”的這一概念。第二部分:提出并分析問題。通過對情感化互動構成要素——受眾與...
【文章來源】:青島理工大學山東省
【文章頁數(shù)】:8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一,需要的層次(資料來涯:筆者根據(jù)馬斯洛的論述繪制)
空間中的展重心。的方式進行展示,而展示的對象通常也只是法所建立的展示信息傳播關系中,受眾通常獲取與內(nèi)化效果較差。第二次工業(yè)革命后,,不僅為互動性展示設計的產(chǎn)生提供了技術創(chuàng)作。各種藝術文化的交織演變推動了技術之路,構成了互動展示設計的產(chǎn)生與存在[7]。同催發(fā)了展示設計中互動意識的覺醒。出的較早,且已將其廣泛的應用于世界博覽展空間的設計中,他們很早就開始注重人與圖 2-1 人民日報相關報道(資料來源:人民網(wǎng))
青 島 理 工 大 學 設 計 學 碩 士 學 位 論 文規(guī)劃、推薦方面還屬于做的比較好的,其他博物館較少的具備針對不同類型的受眾為其推薦游覽路線的意識。但是無論是上?萍拣^還是上海自然博物館他們對受眾類型的劃分仍然過于簡單,忽略了很多具有其他參觀需求或特殊情況的受眾群體。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科技館展品的展示形式調(diào)查研究——以上海科技館為例[J]. 楊瑞,劉晉,羅洋,欒雅玲,徐盛富. 科技傳播. 2016(16)
[2]上?萍拣^開館初期觀眾調(diào)查[J]. 倪杰. 中國博物館. 2003(03)
碩士論文
[1]互動體驗對展示空間環(huán)境的影響研究[D]. 馬園.山東建筑大學 2017
[2]基于情感化理念的科普展品交互界面的創(chuàng)新設計方法研究[D]. 楊健.貴州大學 2016
[3]體驗式展示空間設計研究[D]. 周騰.湖南師范大學 2016
[4]科技類博物館互動空間設計研究[D]. 王放.湖北工業(yè)大學 2016
[5]數(shù)字媒體技術影響下的展覽建筑空間設計研究[D]. 劉婧姣.沈陽建筑大學 2016
[6]基于傳播學理論下展示空間的交互設計研究[D]. 陳莉.西南交通大學 2015
[7]基于“體驗”理念的展示空間設計策略及實踐研究[D]. 薛梅.江南大學 2014
[8]當代美術館觀眾博物館體驗的研究[D]. 錢晶.上海師范大學 2014
[9]展覽建筑空間泛互動化設計研究[D]. 羅然.青島理工大學 2013
[10]互動設計在博物館展示中的應用[D]. 湯善雯.南京藝術學院 2012
本文編號:3062651
【文章來源】:青島理工大學山東省
【文章頁數(shù)】:8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一,需要的層次(資料來涯:筆者根據(jù)馬斯洛的論述繪制)
空間中的展重心。的方式進行展示,而展示的對象通常也只是法所建立的展示信息傳播關系中,受眾通常獲取與內(nèi)化效果較差。第二次工業(yè)革命后,,不僅為互動性展示設計的產(chǎn)生提供了技術創(chuàng)作。各種藝術文化的交織演變推動了技術之路,構成了互動展示設計的產(chǎn)生與存在[7]。同催發(fā)了展示設計中互動意識的覺醒。出的較早,且已將其廣泛的應用于世界博覽展空間的設計中,他們很早就開始注重人與圖 2-1 人民日報相關報道(資料來源:人民網(wǎng))
青 島 理 工 大 學 設 計 學 碩 士 學 位 論 文規(guī)劃、推薦方面還屬于做的比較好的,其他博物館較少的具備針對不同類型的受眾為其推薦游覽路線的意識。但是無論是上?萍拣^還是上海自然博物館他們對受眾類型的劃分仍然過于簡單,忽略了很多具有其他參觀需求或特殊情況的受眾群體。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科技館展品的展示形式調(diào)查研究——以上海科技館為例[J]. 楊瑞,劉晉,羅洋,欒雅玲,徐盛富. 科技傳播. 2016(16)
[2]上?萍拣^開館初期觀眾調(diào)查[J]. 倪杰. 中國博物館. 2003(03)
碩士論文
[1]互動體驗對展示空間環(huán)境的影響研究[D]. 馬園.山東建筑大學 2017
[2]基于情感化理念的科普展品交互界面的創(chuàng)新設計方法研究[D]. 楊健.貴州大學 2016
[3]體驗式展示空間設計研究[D]. 周騰.湖南師范大學 2016
[4]科技類博物館互動空間設計研究[D]. 王放.湖北工業(yè)大學 2016
[5]數(shù)字媒體技術影響下的展覽建筑空間設計研究[D]. 劉婧姣.沈陽建筑大學 2016
[6]基于傳播學理論下展示空間的交互設計研究[D]. 陳莉.西南交通大學 2015
[7]基于“體驗”理念的展示空間設計策略及實踐研究[D]. 薛梅.江南大學 2014
[8]當代美術館觀眾博物館體驗的研究[D]. 錢晶.上海師范大學 2014
[9]展覽建筑空間泛互動化設計研究[D]. 羅然.青島理工大學 2013
[10]互動設計在博物館展示中的應用[D]. 湯善雯.南京藝術學院 2012
本文編號:306265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3062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