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黎族文身紋樣在國潮服裝中的融合設(shè)計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2-13 00:56
當今時代,國潮崛起。中國的潮牌發(fā)展從最初做國外潮牌的復制品,陳舊照搬,到如今國潮慢慢摸索出自己的本土化發(fā)展道路,國潮需要更多中國本土文化的注入。把海南黎族文身習俗背后的態(tài)度和文身紋樣提取出來,找出海南黎族文身習俗和國潮共生的態(tài)度,在這種態(tài)度下對紋樣進行現(xiàn)代化的轉(zhuǎn)化設(shè)計,融入國潮服裝設(shè)計中,迎合當下國潮本土化風潮。一方面以國潮服裝為新的載體傳承海南黎族文身紋樣,另一方面為國潮服裝的發(fā)展融入新的文化內(nèi)涵。根據(jù)本課題的需要,對海南黎族文身紋樣和國潮服裝的相關(guān)理論進行研究,通過翻閱大量書籍、文獻并進行梳理,得到一定的理論支持。首先,本文從海南黎族文身的起源和歷史變遷,紋樣的分類、寓意性和審美性價值等方面進行研究,對海南黎族文身紋樣形成系統(tǒng)的理論做基礎(chǔ)性的研究工作;其次,本文在概括總結(jié)了國潮服裝的起源、設(shè)計現(xiàn)狀和設(shè)計特征后,再從文化價值和設(shè)計元素關(guān)聯(lián)上去分析了海南黎族文身紋樣與國潮服裝融合的可行性和局限性;第三,本文結(jié)合前三章對海南黎族文身紋樣在國潮服裝中的圖案元素、構(gòu)圖、色彩和工藝方面進行了分析總結(jié);接著,在“大膽表達自我”的主張下,通過將海南黎族文身紋樣背后的態(tài)度結(jié)合當下國潮的現(xiàn)代化語境,進...
【文章來源】:浙江理工大學浙江省
【文章頁數(shù)】:6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黎族方言分布圖
黎族文身
圖 2.3 黎族文身施術(shù)塑像,在 1950 年海南島解放,黎族人民步入了一漸打破,在黎漢文化的互相影響下,黎族接受后的傳統(tǒng)文化,文身習俗開始逐漸消失。建國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從文身看黎族原始宗教與祖先崇拜的源頭[J]. 余杰. 海南熱帶海洋學院學報. 2018(06)
[2]民國時期中外人士對黎族文身的描述與研究[J]. 王獻軍. 海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04)
[3]國潮回溯 復古時光[J]. 天空. 中國自行車. 2018(04)
[4]潮牌不潮[J]. 紀振宇. 中國服飾. 2018(02)
[5]國潮崛起 潮流消費市場增長矚目[J]. 張興軍. 中國經(jīng)濟信息. 2017(18)
[6]淺析品牌符號圖案在潮牌服裝中的運用[J]. 孫湉,沈雷. 輕紡工業(yè)與技術(shù). 2017(03)
[7]潮牌 大有機會[J]. 董笑妍. 紡織服裝周刊. 2016(18)
[8]城市青年的文身體驗、情感敘事與身體抵抗[J]. 劉新宇,林曉珊. 中國青年研究. 2016(05)
[9]潮牌潮之道[J]. 黃斯楊. 紡織服裝周刊. 2014(38)
[10]黎族紋身圖式的象征意義[J]. 符策超. 瓊州學院學報. 2011(06)
碩士論文
[1]基于傳統(tǒng)紋樣的波普藝術(shù)與潮牌服飾設(shè)計的應用研究[D]. 趙晨卉.浙江理工大學 2015
[2]佛教道教繪畫圖案在潮牌服裝圖案設(shè)計中的應用研究[D]. 李猛.西北大學 2013
[3]黎族文身史研究[D]. 賴文君.海南師范大學 2012
[4]海南黎族文身及其社會性[D]. 王沫.蘇州大學 2009
本文編號:3031713
【文章來源】:浙江理工大學浙江省
【文章頁數(shù)】:6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黎族方言分布圖
黎族文身
圖 2.3 黎族文身施術(shù)塑像,在 1950 年海南島解放,黎族人民步入了一漸打破,在黎漢文化的互相影響下,黎族接受后的傳統(tǒng)文化,文身習俗開始逐漸消失。建國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從文身看黎族原始宗教與祖先崇拜的源頭[J]. 余杰. 海南熱帶海洋學院學報. 2018(06)
[2]民國時期中外人士對黎族文身的描述與研究[J]. 王獻軍. 海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04)
[3]國潮回溯 復古時光[J]. 天空. 中國自行車. 2018(04)
[4]潮牌不潮[J]. 紀振宇. 中國服飾. 2018(02)
[5]國潮崛起 潮流消費市場增長矚目[J]. 張興軍. 中國經(jīng)濟信息. 2017(18)
[6]淺析品牌符號圖案在潮牌服裝中的運用[J]. 孫湉,沈雷. 輕紡工業(yè)與技術(shù). 2017(03)
[7]潮牌 大有機會[J]. 董笑妍. 紡織服裝周刊. 2016(18)
[8]城市青年的文身體驗、情感敘事與身體抵抗[J]. 劉新宇,林曉珊. 中國青年研究. 2016(05)
[9]潮牌潮之道[J]. 黃斯楊. 紡織服裝周刊. 2014(38)
[10]黎族紋身圖式的象征意義[J]. 符策超. 瓊州學院學報. 2011(06)
碩士論文
[1]基于傳統(tǒng)紋樣的波普藝術(shù)與潮牌服飾設(shè)計的應用研究[D]. 趙晨卉.浙江理工大學 2015
[2]佛教道教繪畫圖案在潮牌服裝圖案設(shè)計中的應用研究[D]. 李猛.西北大學 2013
[3]黎族文身史研究[D]. 賴文君.海南師范大學 2012
[4]海南黎族文身及其社會性[D]. 王沫.蘇州大學 2009
本文編號:303171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3031713.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