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生活視閾下秦淮燈彩的傳承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2-02 06:10
秦淮燈彩是一種流行于南京地區(qū)的傳統(tǒng)藝術。它具有悠久的歷史,且一直傳承至今。在漫長的傳承過程中,秦淮燈彩通過不斷地自我更新,從而實現(xiàn)傳承的可持續(xù)性。本文以南京的秦淮燈彩為研究對象,在對其生存環(huán)境、傳承過程及文化變遷的研究基礎上,從“民俗生活”的視角來剖析秦淮燈彩的傳承問題,嘗試從新視角來深刻理解秦淮燈彩的傳承現(xiàn)象。具體來說,主要分七章予以論述,包括緒論和結語。緒論部分主要介紹選題的意義與目的、所借鑒的理論與方法、對“民俗生活”和“秦淮燈彩”的研究綜述,并對“秦淮燈彩”“傳承”“民俗生活”予以界定。第一章主要研究秦淮燈彩所處的生存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與文化環(huán)境),并論述生存環(huán)境對其傳承的影響。第二章和第三章分別分析秦淮燈彩的古代傳承和現(xiàn)代傳承狀況。上述兩章均是在梳理傳承過程基礎上,分析了秦淮燈彩的社會功能與傳承場域。第四章旨在對秦淮燈彩傳承過程中的變遷予以探討,主要集中于對秦淮燈彩的傳承客體、傳承母體及其賴于存在的民俗生活三方面的變遷情況。第五章在分析了民俗生活營造的理論基礎、參與主體的基礎上,從民俗生活視角提出秦淮燈彩的傳承策略。結語部分通過總結各章內容來提煉出對秦淮燈彩傳承問題的理解。統(tǒng)而言...
【文章來源】:南京師范大學江蘇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8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剪紙技法與燈彩錢釘/攝
民間藝術之間互相存在著一定的間接促進作用,各類民間藝術共同組成了一??個地域民間藝術群落。在這個群落之中,民間藝術都不是孤立零星地存在,而是??通過形成彼此相互促進,營造良好的民藝品文化生態(tài)。南京有燈彩、剪紙、竹刻、??折扇、木雕、風箏、泥塑、抖嗡、繩結、草編等各類民間藝術。這些民間藝術共??同構成一個民間藝術文化生態(tài)。秦淮燈彩的興衰與其他民間藝術的興衰也存在著??某種同步性,尤其是這些民間藝術在現(xiàn)代社會中的衰落。在現(xiàn)代社會中,在非遺??技藝展覽、民間技藝大賽等場合中,這些藝術形式還常常會被并置在同一場所或??平臺之中。如:2018年10月舉辦的第四屆南京夫子廟民間工藝技能大賽中,剪??紙、刺繡、貼畫、烙畫、燈彩、風箏、雕刻、泥塑、面塑、編制、花藝等各類民??間藝術均參與其中。2018年11月份舉辦的“傳承的力量一一民間藝術作品展”??中,燈彩、烙畫、牙雕、絨花、年畫、剪紙等民間藝術一起在南京美術館展覽。??三、長三角的燈彩文化圈??“”一
民間藝術之間互相存在著一定的間接促進作用,各類民間藝術共同組成了一??個地域民間藝術群落。在這個群落之中,民間藝術都不是孤立零星地存在,而是??通過形成彼此相互促進,營造良好的民藝品文化生態(tài)。南京有燈彩、剪紙、竹刻、??折扇、木雕、風箏、泥塑、抖嗡、繩結、草編等各類民間藝術。這些民間藝術共??同構成一個民間藝術文化生態(tài)。秦淮燈彩的興衰與其他民間藝術的興衰也存在著??某種同步性,尤其是這些民間藝術在現(xiàn)代社會中的衰落。在現(xiàn)代社會中,在非遺??技藝展覽、民間技藝大賽等場合中,這些藝術形式還常常會被并置在同一場所或??平臺之中。如:2018年10月舉辦的第四屆南京夫子廟民間工藝技能大賽中,剪??紙、刺繡、貼畫、烙畫、燈彩、風箏、雕刻、泥塑、面塑、編制、花藝等各類民??間藝術均參與其中。2018年11月份舉辦的“傳承的力量一一民間藝術作品展”??中,燈彩、烙畫、牙雕、絨花、年畫、剪紙等民間藝術一起在南京美術館展覽。??三、長三角的燈彩文化圈??“”一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中產(chǎn)階級生活方式:都市民俗學新課題[J]. 徐贛麗. 民俗研究. 2017(04)
[2]論古都文化形象的內涵、特征與塑造[J]. 劉濤,甘桂芬,錢鈺. 中國名城. 2015(10)
[3]秦淮燈彩數(shù)字化保護及應用研究[J]. 周安濤. 美術教育研究. 2015(05)
[4]秦淮燈彩:“夜市千燈照碧云”[J]. 雷虎,阮傳菊. 東方藝術. 2014(03)
[5]秦淮花燈藝人訪談[J]. 金戈. 江蘇地方志. 2013(01)
[6]共同性向公共性的轉型——陜西省華縣皮影戲的個案研究[J]. 陳愛國. 文化遺產(chǎn). 2012(04)
[7]民俗文化的內價值與外價值[J]. 劉鐵梁. 民俗研究. 2011(04)
[8]宗法意識下的秦淮花燈藝術研究[J]. 許旸. 金陵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03)
[9]作為方法的記憶——民俗學研究中“記憶”概念的有效性[J]. 巖本通彌,王曉葵. 文化遺產(chǎn). 2010(04)
[10]關于民間手工藝傳承的當代性思考——以南京民俗博物館東藝彩燈調研為例[J]. 施春玉. 大眾文藝. 2010(14)
碩士論文
[1]當下秦淮燈彩的現(xiàn)代化轉型及再探索[D]. 劉薇.南京藝術學院 2018
[2]基于秦淮燈彩文化的現(xiàn)代燈具設計研究[D]. 蔣美玲.南京藝術學院 2018
[3]“非遺”視野下秦淮燈彩研究[D]. 薛嵐.江蘇大學 2017
[4]秦淮燈彩產(chǎn)業(yè)化發(fā)展對策研究[D]. 陳玉龍.南京財經(jīng)大學 2016
[5]秦淮燈彩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研究[D]. 武琪.南京師范大學 2013
[6]秦淮燈會的產(chǎn)業(yè)模式探析[D]. 王小軍.南京師范大學 2013
[7]秦淮燈彩傳承人研究[D]. 鞏曉歡.南京師范大學 2012
[8]秦淮燈會發(fā)展中的政府行為研究[D]. 周文竹.南京師范大學 2012
[9]秦淮燈彩的藝術價值與創(chuàng)新設計研究[D]. 王娟.江南大學 2012
[10]秦淮燈會的傳播研究[D]. 趙麗娜.南京師范大學 2012
本文編號:3014204
【文章來源】:南京師范大學江蘇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8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剪紙技法與燈彩錢釘/攝
民間藝術之間互相存在著一定的間接促進作用,各類民間藝術共同組成了一??個地域民間藝術群落。在這個群落之中,民間藝術都不是孤立零星地存在,而是??通過形成彼此相互促進,營造良好的民藝品文化生態(tài)。南京有燈彩、剪紙、竹刻、??折扇、木雕、風箏、泥塑、抖嗡、繩結、草編等各類民間藝術。這些民間藝術共??同構成一個民間藝術文化生態(tài)。秦淮燈彩的興衰與其他民間藝術的興衰也存在著??某種同步性,尤其是這些民間藝術在現(xiàn)代社會中的衰落。在現(xiàn)代社會中,在非遺??技藝展覽、民間技藝大賽等場合中,這些藝術形式還常常會被并置在同一場所或??平臺之中。如:2018年10月舉辦的第四屆南京夫子廟民間工藝技能大賽中,剪??紙、刺繡、貼畫、烙畫、燈彩、風箏、雕刻、泥塑、面塑、編制、花藝等各類民??間藝術均參與其中。2018年11月份舉辦的“傳承的力量一一民間藝術作品展”??中,燈彩、烙畫、牙雕、絨花、年畫、剪紙等民間藝術一起在南京美術館展覽。??三、長三角的燈彩文化圈??“”一
民間藝術之間互相存在著一定的間接促進作用,各類民間藝術共同組成了一??個地域民間藝術群落。在這個群落之中,民間藝術都不是孤立零星地存在,而是??通過形成彼此相互促進,營造良好的民藝品文化生態(tài)。南京有燈彩、剪紙、竹刻、??折扇、木雕、風箏、泥塑、抖嗡、繩結、草編等各類民間藝術。這些民間藝術共??同構成一個民間藝術文化生態(tài)。秦淮燈彩的興衰與其他民間藝術的興衰也存在著??某種同步性,尤其是這些民間藝術在現(xiàn)代社會中的衰落。在現(xiàn)代社會中,在非遺??技藝展覽、民間技藝大賽等場合中,這些藝術形式還常常會被并置在同一場所或??平臺之中。如:2018年10月舉辦的第四屆南京夫子廟民間工藝技能大賽中,剪??紙、刺繡、貼畫、烙畫、燈彩、風箏、雕刻、泥塑、面塑、編制、花藝等各類民??間藝術均參與其中。2018年11月份舉辦的“傳承的力量一一民間藝術作品展”??中,燈彩、烙畫、牙雕、絨花、年畫、剪紙等民間藝術一起在南京美術館展覽。??三、長三角的燈彩文化圈??“”一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中產(chǎn)階級生活方式:都市民俗學新課題[J]. 徐贛麗. 民俗研究. 2017(04)
[2]論古都文化形象的內涵、特征與塑造[J]. 劉濤,甘桂芬,錢鈺. 中國名城. 2015(10)
[3]秦淮燈彩數(shù)字化保護及應用研究[J]. 周安濤. 美術教育研究. 2015(05)
[4]秦淮燈彩:“夜市千燈照碧云”[J]. 雷虎,阮傳菊. 東方藝術. 2014(03)
[5]秦淮花燈藝人訪談[J]. 金戈. 江蘇地方志. 2013(01)
[6]共同性向公共性的轉型——陜西省華縣皮影戲的個案研究[J]. 陳愛國. 文化遺產(chǎn). 2012(04)
[7]民俗文化的內價值與外價值[J]. 劉鐵梁. 民俗研究. 2011(04)
[8]宗法意識下的秦淮花燈藝術研究[J]. 許旸. 金陵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03)
[9]作為方法的記憶——民俗學研究中“記憶”概念的有效性[J]. 巖本通彌,王曉葵. 文化遺產(chǎn). 2010(04)
[10]關于民間手工藝傳承的當代性思考——以南京民俗博物館東藝彩燈調研為例[J]. 施春玉. 大眾文藝. 2010(14)
碩士論文
[1]當下秦淮燈彩的現(xiàn)代化轉型及再探索[D]. 劉薇.南京藝術學院 2018
[2]基于秦淮燈彩文化的現(xiàn)代燈具設計研究[D]. 蔣美玲.南京藝術學院 2018
[3]“非遺”視野下秦淮燈彩研究[D]. 薛嵐.江蘇大學 2017
[4]秦淮燈彩產(chǎn)業(yè)化發(fā)展對策研究[D]. 陳玉龍.南京財經(jīng)大學 2016
[5]秦淮燈彩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研究[D]. 武琪.南京師范大學 2013
[6]秦淮燈會的產(chǎn)業(yè)模式探析[D]. 王小軍.南京師范大學 2013
[7]秦淮燈彩傳承人研究[D]. 鞏曉歡.南京師范大學 2012
[8]秦淮燈會發(fā)展中的政府行為研究[D]. 周文竹.南京師范大學 2012
[9]秦淮燈彩的藝術價值與創(chuàng)新設計研究[D]. 王娟.江南大學 2012
[10]秦淮燈會的傳播研究[D]. 趙麗娜.南京師范大學 2012
本文編號:301420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3014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