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我之境”:中國美學的剛美意韻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祖謙;;王國維之“無我”、“有我”二境界非“優(yōu)美”、“宏壯”辨[J];天津社會科學;2011年03期
2 邱滌純;詩歌中的“有我”“無我”與陌生化[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1年S2期
3 邱林山;;黃景仁詞的二重形態(tài)與詞美流向[J];北方論叢;2008年03期
4 孫雁冰;;“無我之境”的道、釋文化闡述[J];廣東技術(shù)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8期
5 蘭坡;;本期頭條[J];詩歌月刊;2008年09期
6 汪沛;“有我”與“無我”:兩種境界的辨析[J];武警工程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7 魯峽;;王國維“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新說[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8 陳冠梅;;論《谷音》諸詩中的宋人格調(diào)[J];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9 唐紅兵;文麗麗;;王國維“境界說”的西學淵源[J];長沙通信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10 蘇亦工;;朕即法律——從《貞觀政要》對唐太宗的評價談起[J];民主與科學;2008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7條
1 郭啟宏;;日下退思錄[A];新時期戲劇創(chuàng)作研究文集[C];2009年
2 陳曉春;;沫若《女神》與毛澤東詩詞——中國現(xiàn)代詩歌主體精神建構(gòu)的一種模式[A];郭沫若研究三十年[C];2008年
3 付潔;;距離產(chǎn)生美[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一卷)[C];2005年
4 李亦中;;中國紀錄片跨世紀三大演變[A];全球化與中國影視的命運——首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論文集[C];2001年
5 王立科;;試論超常修辭的美感效應[A];文學語言理論與實踐叢書——辭章學論文集(上)[C];2002年
6 王士強;;時光的容器與精神的“私奔”——關于王夫剛的詩[A];首都師范大學駐校詩人王夫剛詩歌創(chuàng)作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7 文偈;;即心是佛,物我兩忘——談王維《辛夷塢》中的佛境禪趣[A];中國詩歌研究動態(tài)(第二輯)[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蘇亦工;朕即法律[N];南方周末;2007年
2 邵大箴;大方而優(yōu)美[N];中國文化報;2001年
3 中油國際(秘魯)公司塔拉拉作業(yè)區(qū);創(chuàng)建優(yōu)美和諧的員工之家[N];中國石油報;2002年
4 吉林省文聯(lián)主席、作家協(xié)會主席、中國著名作家、編劇 張笑天;忘我與“有我之境”[N];吉林日報;2010年
5 馬津;浪琴 精確計時 典雅優(yōu)美[N];中國工商報;2002年
6 記者 徐漣;音樂話劇《桃花謠》優(yōu)美深情[N];中國文化報;2000年
7 記者 王玉華 特約記者 梁煒;我省為高校營造優(yōu)美育人環(huán)境[N];湖北日報;2000年
8 本報記者夏如秋;建設生態(tài)優(yōu)美經(jīng)濟大縣[N];四川日報;2002年
9 本報記者 劉冬;廈門散裝水泥再造優(yōu)美新鷺島[N];中國商報;2000年
10 練洪洋;一位性靈女子的心情年輪[N];文藝報;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永仙;有我之境[D];陜西理工學院;2011年
2 王晴;繪畫的意境[D];中央美術(shù)學院;2009年
3 卜登科;論李可染山水畫的“有我之境”[D];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2005年
4 邢俠;黃仲則詩歌意境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5年
5 羊馮;論教師美的兩種取向[D];四川師范大學;2008年
6 何丹;對花溪旅游資源的美學思考[D];貴州大學;2006年
7 李秋實;從“如畫”到“崇高”[D];中央美術(shù)學院;2007年
8 李玉曉;《人間詞話》修辭語境觀初探[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9 閆孝平;論朱光潛對中國詩歌境界理論的超二元對立思路探索[D];云南大學;2010年
10 代菲;關于二胡藝術(shù)中意境的思考[D];天津音樂學院;2012年
,本文編號:257015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2570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