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一個思想者的重新發(fā)現(xiàn)——《馬爾庫塞美學思想研究》讀后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姚建斌;馬爾庫塞人本主義美學思想的意蘊[J];廣西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1期
2 劉志中;馬爾庫塞論審美形式與意識形態(tài)[J];陰山學刊;2003年06期
3 張凌;對“批判性考察”的批判性考察──馬爾庫塞美學觀一辨[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年04期
4 張木榮;論馬爾庫塞浪漫本體論美學[J];社會科學輯刊;2000年05期
5 黃文杰;論馬爾庫塞審美形式的異在效應[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6 鄧紹秋;道法自然與生態(tài)智慧——道家與馬爾庫塞生態(tài)美學觀比較[J];株洲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年03期
7 李建盛;;審美與人的解放:馬爾庫塞的美學思想[J];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2000年00期
8 楊曉蓮;功利主義的審美和藝術(shù)——馬爾庫塞的審美功能論評析[J];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06期
9 劉海燕;馬爾庫塞“審美烏托邦”論[J];理論與改革;2002年05期
10 鄧紹秋;馬爾庫塞與道家——生態(tài)美學智慧比較研究[J];嘉應大學學報;2002年02期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5條
1 上海社會科學院 沈大明;馬爾庫塞:用美學的批判救治西方文明弊病[N];社會科學報;2010年
2 東南大學藝術(shù)學院教授 凌繼堯;解讀“大審美經(jīng)濟”[N];中國教育報;2009年
3 丁國旗;走向開放的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N];文藝報;2008年
4 廣州大學人文學院 肖建華;當代美學的審美主義轉(zhuǎn)向[N];光明日報;2009年
5 韓雷 溫州大學人文學院;澄明“審美主義”[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葉世祥;20世紀中國審美主義思想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2 劉琴;審美自律性的歷史考察與反思[D];復旦大學;2009年
3 時曉麗;莊子審美生存思想研究[D];西北大學;2003年
4 唐善林;鄧以蟄美學思想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5 陳全黎;現(xiàn)代性的美學話語:批判理論與實踐美學[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6 趙鳳遠;莊子生態(tài)美學思想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7 王鵬英;二程理學美學思想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8 李妍妍;盧梭美學思想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9 馬正應;退溪美學思想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10 劉連杰;梅洛—龐蒂的身體主體間性美學思想研究[D];廈門大學;2008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斌;馬爾庫塞美學的生存論闡釋[D];黑龍江大學;2006年
2 馮學雨;席勒、馬爾庫塞審美烏托邦之比較[D];揚州大學;2005年
3 尚淑梅;回憶、想象與烏托邦[D];西北大學;2008年
4 邵曉舟;試論馬爾庫塞的形式主義美學思想[D];揚州大學;2003年
5 王芳;論馬爾庫塞的解放美學[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6 鄒強;雅典娜之光[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7 陳琰;朱光潛與中國傳統(tǒng)美學[D];四川師范大學;2001年
8 王黎黎;禮文之美:《禮記》美學思想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
9 王艷;呂熒美學思想研究[D];山東大學;2005年
10 孔令霞;日常生活審美化[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56010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2560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