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實用主義角度論證通俗藝術(shù)的美學合法性——舒斯特曼對通俗藝術(shù)之再定位
【作者單位】: 廈門大學中文系;廈門國家會計學院圖書館;
【分類號】:B83-069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媛;;試論身體美學的理論范式與研究意義[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2 譚光全;美的特性與數(shù)學教學[J];川北教育學院學報;1994年02期
3 徐向陽;;法蘭克福學派大眾文化批判理論評析[J];長江論壇;2006年03期
4 徐岱;不學詩 無以言——論生活世界中的人文關(guān)懷[J];東疆學刊;2005年03期
5 吳躍華;閆輝;;論影視音樂在學校教育中美育功能的實現(xiàn)條件[J];電影評介;2007年02期
6 高偉;體驗:教育哲學新的生長點[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3年04期
7 段吉方;;意識形態(tài)與審美話語——伊格爾頓激進美學的邏輯和立場[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8 李啟軍;;DV電影:影像的“個人化寫作”[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9 王玉平;從杜威到胡適——實用主義之變異[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10 楊百成;社會環(huán)境與信仰[J];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高峰強;后現(xiàn)代心理學的理論與實踐[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2 宜勇;大學組織結(jié)構(gòu)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3 鄧友超;論教育的理解性[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4 余澤娜;經(jīng)驗、行動與效果的彰顯[D];復旦大學;2005年
5 徐積平;實用主義與實踐唯物主義[D];蘇州大學;2005年
6 蔣紅雨;對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觀念的生存透視[D];吉林大學;2003年
7 譚偉平;大學人文教育與人文課程[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8 孔祥田;經(jīng)驗、民主與生活[D];中國人民大學;2006年
9 吳玉軍;非確定性與現(xiàn)代人的生存[D];北京師范大學;2005年
10 尚新建;美國世俗化的宗教與威廉·詹姆斯的徹底經(jīng)驗主義[D];北京大學;200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和國強;評杜威工具主義真理觀[D];首都師范大學;2000年
2 王宏偉;個人與世界[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3 周瑤琴;我國當代大學生實用主義價值觀透析[D];廣西師范大學;2003年
4 崔暉;威廉·詹姆士的宗教觀——形而上學和宗教的實用主義解讀[D];陜西師范大學;2004年
5 姚暢;當代中國信仰建設(shè)芻議[D];云南師范大學;2004年
6 肖衛(wèi)兵;杜威課程論的后現(xiàn)代意蘊[D];蘇州大學;2004年
7 屠軍;述評羅蒂對鏡式哲學的批判和改造[D];湘潭大學;2004年
8 楊南麗;杜威的新個人主義述評[D];清華大學;2004年
9 葛春靜;馬克思的哲學變革與經(jīng)驗主義批判[D];河南大學;2006年
10 楊建剛;消費時代的藝術(shù)生產(chǎn)[D];陜西師范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書刊簡訊[J];戲曲藝術(shù);1982年02期
2 毋致;;人民——文藝工作者的母親[J];當代戲劇;1983年11期
3 齋;;蘇聯(lián)將出版通俗藝術(shù)百科全書[J];辭書研究;1984年04期
4 陳玉通;;驚險片創(chuàng)作應(yīng)追求審美價值——驚險電影的藝術(shù)特性及其畸形化問題[J];電影藝術(shù);1985年08期
5 陳京松;論文學藝術(shù)的娛樂作用與審美價值[J];承德民族師專學報;1987年01期
6 ;短訊[J];讀書;1987年11期
7 內(nèi)田裕也 ,洪旗;《劇本》雜志記者采訪內(nèi)田裕也[J];世界電影;1988年01期
8 解璽璋;《卞卡》現(xiàn)象[J];當代電視;1988年03期
9 余其偉;中國民族者樂的悲壯[J];人民音樂;1988年06期
10 鄧燁;電影作為大眾傳播媒介[J];當代電影;1988年06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7條
1 唐乙;;喜劇小品今與昔[A];“首屆全國喜劇小品探索與爭鳴研討會”專輯[C];2003年
2 崔凱;;關(guān)于喜劇小品的再思考——兼與彭俐先生商榷[A];“首屆全國喜劇小品探索與爭鳴研討會”專輯[C];2003年
3 ;要不斷繼承、提高、發(fā)展京劇藝術(shù)——全國政協(xié)教科文衛(wèi)委員會主任劉忠德在第二屆京劇學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上的講話[A];京劇與中國文化傳統(tǒng)——第二屆京劇學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4 龔和德;;漫談京劇[A];京劇與中國文化傳統(tǒng)——第二屆京劇學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5 王云;;論藝術(shù)正義——以社會正義、宗教正義和藝術(shù)正義為語境的研究[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shù)年會文集(2007年度)(哲學·歷史·人文學科卷)[C];2007年
6 王云;;消極補償:中國特色的藝術(shù)觀念和藝術(shù)實踐[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shù)年會文集(哲學·歷史·文學學科卷)[C];2008年
7 厲震林;;論中國電視劇的學術(shù)身份[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shù)年會文集(哲學·歷史·文學學科卷)[C];2008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顏慧 趙曉真;劉歡談對當前歌壇的看法[N];安徽經(jīng)濟報;2000年
2 尚進;消費心理是一道坎[N];廠長經(jīng)理日報;2001年
3 北方工業(yè)大學人文社科學院教授 顧建華;通俗、高雅與學校審美教育[N];中國教育報;2002年
4 陳力;今日與昨日是否不同[N];中國文化報;2002年
5 本報記者 張賀;馮小寧對中國電影充滿信心[N];人民日報;2002年
6 湯旭梅 緒麗;歌舞片能否引發(fā)戲劇改革[N];中國改革報;2003年
7 艾秀梅;大眾文化的美學根據(jù)[N];文匯報;2003年
8 浩 瀚;昆曲保護力度在加大[N];中國藝術(shù)報;2004年
9 姚文濱;“八大山人”的尷尬[N];江西日報;2004年
10 任奕葳;借助大眾媒介弘揚高雅文化[N];中華新聞報;2004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楊孝鴻;中國文人畫史上的“四大”坐標[D];南京藝術(shù)學院;200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孫紅;論轉(zhuǎn)型期審美文化走向及建構(gòu)[D];鄭州大學;2000年
2 周道寧;中國內(nèi)地和香港電視廣告形象比較研究[D];暨南大學;2001年
3 李振宇;老上海月份牌繪畫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4 邱均;電影的傳播過程研究[D];四川大學;2002年
5 馮鞏;相聲藝術(shù)創(chuàng)新的探索與實踐[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6 汪濤;論20世紀音樂劇的發(fā)展歷程及其美學特征[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7 馮碩;日本動漫的特性及其對中國動漫發(fā)展的啟示[D];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5年
8 徐立特;探析美國20世紀60年代反文化運動[D];吉林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55305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2553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