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與“理想”的共通性及互補性——中國美學與西方美學的比較研究
【作者單位】: 延安大學中文系!教授 陜西延安 716000 延安大學!講師 陜西延安 716000
【分類號】:B83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鄭春元;《聊齋志異》描摹藝術(shù)美探析[J];蒲松齡研究;2002年03期
2 許俊達;費爾巴哈愛的宗教辨析[J];安徽大學學報;2005年05期
3 王國良;郭蕾;;歐陽修與北宋儒學復興運動[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6期
4 徐強;;“主賓之辨”與朱熹的認識思想[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5 王婉婉;;淺析杜甫《戲為六絕句》[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6 劉天利;;楚狂屈原的精神個性與詩歌創(chuàng)作形態(tài)[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7 潘嘯龍;《詩經(jīng)》抒情人稱研究[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8 胡國敏;;試論中國古典抒情詩情景表現(xiàn)模式的類型[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6年12期
9 楊惠;;情感的想象和表達在聲樂演唱中的運用[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1期
10 張守榮;;論“文如其人”[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6條
1 徐放鳴;;比較詩學視野中的文學風格論研究[A];探尋美與藝術(shù)——江蘇省美學學會(2001—2006)紀念文集[C];2006年
2 吳培德;;《中庸》之倫理觀[A];孔學研究(第八輯)——云南孔子學術(shù)研究會第八次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3 曹美娜;;論“器”[A];儒學與二十一世紀文化建設:首善文化的價值闡釋與世界傳播[C];2007年
4 李心峰;;“審美意識形態(tài)”說與新時期藝術(shù)本質(zhì)研究[A];文藝意識形態(tài)學說論爭集[C];2006年
5 萬光軍;;儒墨天命觀的分梳與互動[A];《與孔子對話——儒家文化與現(xiàn)代生活》第四集——上海文廟第四屆儒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6 胡智鋒;;中國電視傳播藝術(shù)的“本土化”資源辨析[A];和而不同——全球化視野中的影視新格局——第三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論文集[C];2004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曹利云;宋元之際詞壇格局及詞人群體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代俊蘭;馬克思人類解放理論及當代價值[D];南開大學;2010年
3 陸云;論馬克思市民社會概念的生成[D];吉林大學;2011年
4 王瑜;西方發(fā)展觀研究:理論探微·殊異甄析·啟迪價值[D];吉林大學;2011年
5 宋立林;“儒家八派”的再“批判”[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6 杜波;五四文學期刊的現(xiàn)代性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7 劉來兵;什么是教育史[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8 儲著炎;晚明戲曲主情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9 熊江梅;六朝文體思想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10 鐘貞山;社會生態(tài)人:新的人性假設與人的全面發(fā)展[D];南昌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國;試論倪瓚“聊以自娛”的繪畫美學思想[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衛(wèi)足華;我國銀行保險發(fā)展中誠信缺失研究[D];湖南工業(yè)大學;2010年
3 童澤福;引咎辭職行為的道德性及其內(nèi)部控制[D];南昌大學;2010年
4 張惠娟;晚清湘軍的“三緣”特征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5 王傳濤;近現(xiàn)代中國仁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劉姍姍;柳宗元國家學說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7 溫躍俊;儒家忠恕思想和全球倫理[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11年
8 宋任命;中庸探析[D];河南大學;2011年
9 田希寅;明清才子佳人小說中的才與情[D];重慶師范大學;2011年
10 王子超;郭嵩燾經(jīng)世致用思想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成遠鏡;論寫境與造境[J];婁底師專學報;2002年01期
2 楊盟;;因心造境 以手運心[J];科技風;2009年04期
3 辛曉玲;;《聊齋》意境:詩歌意境的拓展與升華[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4 李木會;;莊子生命美學觀分析[J];新世紀論叢;2006年02期
5 王學謙;;《狂人日記》與魯迅文學的生命結(jié)構(gòu)(三)[J];魯迅研究月刊;2008年04期
6 仲紅衛(wèi);;從寂寞到寂寞的解脫——細讀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J];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7 郭龍;;讓理想分段成功[J];時代青年(哲思);2011年08期
8 賀紹俊;;追尋女性生命自由的玫瑰門[J];長篇小說選刊;2005年04期
9 王迅;;論徐志摩詩歌意境的空靈美[J];麗水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10 李木會;;莊子生命美學觀分析[J];經(jīng)濟與社會發(fā)展;2006年09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同鑄;;論“敘事性意境”及其建構(gòu)[A];新世紀美學與藝術(shù)——江蘇省美學學會第七屆會員大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2 張洪芳;陸險育;;新課程下理想的教師角色[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文科專輯)[C];2006年
3 張富林;;BCI-代數(shù)的一類P-半單商代數(shù)[A];數(shù)學及其應用文集——中南模糊數(shù)學和系統(tǒng)分會第三屆年會論文集(上卷)[C];1995年
4 王連弟;;宋江理想的合理性與虛幻性[A];水滸爭鳴(第十一輯)[C];2009年
5 白亮;;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的回顧與反思[A];中國少數(shù)民族教育學會第一次學術(shù)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8年
6 張傳鶴;;前蘇聯(lián)和俄羅斯民主社會主義者們的理想與現(xiàn)實的反差——蘇聯(lián)解體十七年祭[A];改革開放與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學術(shù)研討會暨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專業(yè)委員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7 魏琰;劉婷杰;;從中國傳統(tǒng)文化看中國園林[A];西南六省、區(qū)、市七方土木建筑工程學會第二十三次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5年
8 吳光輝;;試論夏目漱石的禪詩意境[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9 王成稼;;構(gòu)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理想與現(xiàn)實[A];全國高等財經(jīng)院!顿Y本論》研究會2006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6年
10 李剛;楊飛;夏燕;;數(shù)字藝術(shù)下水墨動畫的變遷[A];第十四屆全國圖象圖形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8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甘霖 編輯整理;為考出理想成績支招[N];大眾科技報;2002年
2 本報記者 張圣華;代表理想課堂的某一種[N];中國教育報;2002年
3 陸昀;開發(fā)商:不過是一個美好的理想[N];中華建筑報;2002年
4 記者 羅濤;學習讓理想成為現(xiàn)實[N];重慶商報;2000年
5 東輝 黃霽;感動于理想[N];中國經(jīng)營報;2000年
6 本報記者周璐;孫振耀: 我的理想是超越IBM[N];中國經(jīng)營報;2002年
7 文迪;怎樣營造攝影作品的意境[N];中國水利報;2002年
8 邢學斌;中國畫的傳神與意境[N];西藏日報;2004年
9 藍瑛;談共產(chǎn)黨人的理想[N];解放日報;2002年
10 蔡迎博;理想中的校園文化[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2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尹霖;20世紀二三十年代俄羅斯反烏托邦小說探析[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5年
2 王羽;“東吳系女作家”研究(1938—1949)[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3 唐曉娟;美國擇校問題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4 范衛(wèi)東;論抗戰(zhàn)時期中國散文創(chuàng)作中的自由精神(1937-1945)[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5 郎豐貢;多元樣條、弱樣條及分片代數(shù)簇若干問題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7年
6 陳麗萍;理想、女性、習俗[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7 李波;清代莊子散文評點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8 趙之昂;膚覺經(jīng)驗與審美意識[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9 劉漢光;寓言·本色·意境[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10 吳軍;有限格的組合性質(zhì)的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郭瑞芳;包恢詩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2 金雷;論氣韻與生命力在中國花鳥畫中的實現(xiàn)[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3 楊光嬋;中學古典詩詞教學——詩詞的意境鑒賞[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4 王念東;鄧以蟄繪畫美學思想初探[D];安徽師范大學;2002年
5 劉子琦;徘徊在古典與現(xiàn)代之間[D];西南師范大學;2004年
6 劉翠鵬;意在筆先 融情入境——管窺中國園林意境的創(chuàng)造[D];北京林業(yè)大學;2004年
7 劉雪清;論中國詩意電影中的古典美學情結(jié)[D];遼寧師范大學;2005年
8 高毫林;元雜劇“意境”心解[D];武漢大學;2004年
9 王孜苑;論接受美學視角下英譯中國古典詩詞中意境的傳遞[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10 魏雷;幽深清遠的詩意空間[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54899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2548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