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瘦”現(xiàn)象的美學反思
[Abstract]:With the improvement of material living standards, human aesthetics of their own body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With the help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means, human beings can not only modify themselves in the traditional sense, but also reshape themselves. On the one hand, it shows the persistent pursuit of "beauty", on the other hand, it also shows the new definition of "beauty" in the present era. Among them, "thin" as an important index of human physical beauty has been highlighted, with "thin" as beauty has become a worldwide aesthetic trend. However, why is "thin" beautiful?
【作者單位】: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
【分類號】:B8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宏;;論《詩經》女性形象的審美價值[J];沈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2 問堯;;談舞蹈鑒賞課對當代大學生素質培養(yǎng)的意義[J];中國地質教育;2006年04期
3 宋慧勛;;淺析高校攝影基礎課程的審美熏陶[J];洛陽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4 楊君武;;阿奎那的審美理論評析[J];湖湘論壇;1995年04期
5 王慧萍;淺談美育與體育教學的融和[J];體育科研;1998年04期
6 初海倫;;談綜合性高校音樂鑒賞類課程的教學[J];中國成人教育;2007年17期
7 劉詠梅;;淺談審美能力與精神解放[J];陰山學刊(自然科學版);2004年02期
8 劉求長;;關于中國人“美盲更比文盲多”的學術批評——與吳冠中先生商榷[J];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9 王智麗;;人類最初的女人——潘多拉和夏娃形象淺析[J];文學界(理論版);2010年03期
10 符杰祥;;論當代中國電視劇的女性敘事與話語策略[J];理論與創(chuàng)作;2006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執(zhí)著追求 甘于奉獻 常年堅持影視教育進校園[A];全國中小學生影視教育工作座談會交流材料匯編[C];1999年
2 文雅歌;;紅塵中的詩性守望——論《誰帶我回家》中的女性形象和詩情品格[A];首都師范大學駐校詩人阿毛詩歌創(chuàng)作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3 張德福;;普列姆昌德小說中的女性形象[A];外國文學論集——世紀末的探索與思考[C];1997年
4 蔣緒川;;編輯審美之我見[A];學報編輯論叢(第四集)[C];1993年
5 謝君榮;;發(fā)掘語文教材內容的美育因素提高學生審美能力[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五)[C];2009年
6 張俊;;運用科技手段推進反腐倡廉建設實踐探索[A];江西省行政管理學會2009年年會暨江西省機關效能研討會優(yōu)秀論文集[C];2009年
7 徐禎;;審美教育對大學生自我價值感影響的實驗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8 王貴喜;;提高大學生審美能力的實驗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9 韓斐;張桂萍;孫笑;朱歡;施丹華;吳溯帆;;整形美容咨詢工作概況[A];2008年浙江省醫(yī)學美容暨整形外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8年
10 謝君榮;;發(fā)掘語文教材內容的美育因素提高學生審美能力[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廣東卷)[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威寧自治縣牛棚中學 馬永倫;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N];貴州民族報;2010年
2 本報特約記者 周曄 林林;誰是大眾傳媒中的女性形象?[N];文藝報;2000年
3 溫亞軍 鄧暉;教育題材中的女性形象[N];中國文化報;2006年
4 本報記者 丁 潔;讓女性形象在熒屏綻放真善美[N];中國藝術報;2006年
5 陸敏;淺談媒體對女性形象的表現(xiàn)及反思[N];中華新聞報;2007年
6 龔靜;她們,“有意味的”世紀形象[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3年
7 白麗娟;學校美育與學生的全面發(fā)展[N];朝陽日報;2008年
8 王世枚;廣告中的女性形象與審美取向[N];中華新聞報;2004年
9 羅韻娟 謝鈺婷;網絡女性頻道的內容分析與解讀[N];中華新聞報;2007年
10 文紅霞;徘徊在覺醒與迷惘之間[N];中國婦女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X;晚清文學中的女性形象及其傳統(tǒng)再構[D];南開大學;2010年
2 王小燕;中古詩歌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3 曾靜;云南少數(shù)民族史詩歌謠中女性形象的認同研究[D];云南大學;2012年
4 黃巍;“文革”時期女性形象政治化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2年
5 孫欣;克利姆特繪畫的心理因素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9年
6 謝紅;女性形體識別及服裝類別原型生成[D];東華大學;2002年
7 趙小青;東方影像中的女性[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3年
8 蔣小平;晚明傳奇中女性形象研究[D];蘇州大學;2006年
9 李軍;想象性書寫與邊緣性閱讀[D];吉林大學;2011年
10 李欣;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電影對女性形象的敘述與展示[D];復旦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瑋;數(shù)學美在高職教育中的應用[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2 李榮;語文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之探索[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3 趙然;普通高校影視藝術教育功能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4 張莉;試論中學作文教學中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D];新疆師范大學;2007年
5 白軍芳;唐傳奇中的女性形象[D];陜西師范大學;2000年
6 陳美珍;女性的沖決樊籬[D];四川大學;2003年
7 吳風芹;高中文言文教學與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8 肖紅;兒童文學教學與審美素養(yǎng)培養(yǎng)[D];四川師范大學;2007年
9 蘇德;民族學校蒙古族圖案教學的探索[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7年
10 王京梅;初中美術欣賞課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49211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2492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