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美學論文 >

劉綱紀實踐美學觀的理論貢獻及其局限

發(fā)布時間:2019-01-08 14:48
【摘要】:劉綱紀的實踐美學觀以實踐本體論為哲學基礎,以創(chuàng)造自由論為理論核心,以審美反映論為藝術本質,三者構成一個完整的美學問題域。劉綱紀對中國美學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其實踐美學觀也有不可避免的缺陷。如,把美定義為實踐對自然的改造所取得的自由,這有著明顯的人類中心論特征;況且,用自由的哲學含義去界定審美活動并不合適;至于力圖在主體與客體、人與自然、個體與社會的統(tǒng)一中規(guī)定美的特性,認為美是人類物質實踐的產物,又是人的個性才能自由發(fā)展的表現等觀點,暴露出了劉綱紀美學中存在諸多難以圓說的地方。
[Abstract]:Liu Gangji's aesthetic view of practice is based on the ontology of practice, takes the theory of creation freedom as the theoretical core, and takes the theory of aesthetic reflection as the artistic essence. The three forms a complete field of aesthetic problems. Liu Gangji has made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aesthetics, but his practical aesthetic view also has some unavoidable defects. For example, the definition of beauty as the freedom obtained by practice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nature has obvious anthropocentrism characteristics, moreover, it is not appropriate to define aesthetic activities by the philosophical meaning of freedom. As for the point of view that beauty is defined in the unity of subject and object, man and nature, individual and society, beauty is the product of human material practice and the expression of human personality's ability to develop freely. It exposed many difficult points in Liu's aesthetics.
【作者單位】: 杭州商學院人文與公共管理學院 四川外語學院外國語文研究中心
【分類號】:B83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馬武定;城市美學之二[J];規(guī)劃師;2000年05期

2 余永紅;;中國傳統(tǒng)人格類型與繪畫藝術審美特色[J];甘肅高師學報;2006年04期

3 張完碩;試論《宣和畫譜》的美學思想[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4 劉正國;論詩的變形方式[J];江漢論壇;1999年07期

5 湯軍;柳宗元詩文中的佛禪意趣[J];江淮論壇;2004年06期

6 胡元坎;意境新論[J];寧德師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7 胡遂;孤·峭·人·格·與·荒·寒·境·界──論柳宗元山水詩文中的獨特禪意[J];求索;2000年02期

8 曾利沙;論翻譯藝術創(chuàng)造性的本質特征——從譯者主體思維特征看藝術再現與藝術表現的典型性[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5年05期

9 朱剛;多聲部的實踐美學——李澤厚與劉綱紀實踐美學之比較兼談實踐美學與后實踐美學之爭[J];沙洋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年01期

10 王炎松,龐輝;試論傳統(tǒng)民居的審美意境[J];武漢城市建設學院學報;2000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杜磊;古代文論“韻”范疇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2 張完碩;宋代畫論美學研究[D];武漢大學;2004年

3 季芳;實踐美學的生態(tài)維度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4 孔富安;中國古代制玉技術研究[D];山西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翠萍;東西方藝術設計本質比較[D];武漢理工大學;2002年

2 呂杰鋒;數字化藝術設計略論[D];武漢理工大學;2002年

3 易西多;城市景觀的造型原理[D];武漢理工大學;2003年

4 陸江艷;展示空間藝術設計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3年

5 方志凌;數碼技術在影視中的應用與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3年

6 閘文媛;論桂北少數民族藝術的創(chuàng)生性[D];武漢理工大學;2003年

7 楊薏;民間美術對現代藝術設計的啟示[D];武漢理工大學;2003年

8 白亮;民間美術的傳承及發(fā)展[D];武漢理工大學;2003年

9 黃歡;中國傳統(tǒng)造型藝術中的中性化人物[D];中央美術學院;2003年

10 馬明杰;布洛克藝術哲學研究[D];河北大學;2004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春時;;審美是自由的生存方式[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11年04期

2 閻國忠;;美·愛·自由·信仰[J];學術月刊;2011年02期

3 鮑俊曉;;薩特論審美喜悅[J];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4 謝雪蓮;;藝術在消亡與涅磐之間——談席勒美學對馬克思主義美學的影響及其現代批判[J];賀州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5 邱艷艷;張二艷;;論愛與美的相通性[J];考試周刊;2011年43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7條

1 張玉能;;中國美學如何跨入21世紀[A];中華美學學會第五屆全國美學會議論文集[C];1999年

2 ;中華全國美學學會第二屆理事會[A];中華全國美學學會第二屆年會簡報[C];1983年

3 ;全國美學會議學術報告會結束繼續(xù)分組討論美育等問題[A];中華美學學會第一次全國美學會議簡報[C];1980年

4 古風;;20世紀中國古代美學研究方法反思[A];2009江蘇省美學學會年會“當代審美文化與藝術傳統(tǒng)”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5 張奎志;;體驗美學:當代美學的一種可行性選擇[A];全國第三屆生態(tài)美學會議論文集[C];2004年

6 ;中華全國美學學會第二屆年會主席團名單[A];中華全國美學學會第二屆年會簡報[C];1983年

7 龔舉善;;轉型期美學的現代化行程[A];中華美學學會第七屆全國美學大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7條

1 記者 韓曉玲;執(zhí)著追求“精神的美”[N];湖北日報;2011年

2 李松;實踐美學研究的成就[N];光明日報;2007年

3 蘇州大學文學院 王懷義;繼往開來 銳意創(chuàng)新[N];社會科學報;2008年

4 南方日報記者 趙洪杰 實習生 吳君 朱婷;沒有不可超越的美學,但馬采的理論不會過時[N];南方日報;2011年

5 常芳 中南民族大學;東西互補引導美學未來走向[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6 ;二十世紀中國美學本體論[N];光明日報;2001年

7 張玉能;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美學的考察[N];文藝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石長平;劉綱紀實踐本體論美學思想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2 賈瑋;梅洛—龐蒂現象學美學研究[D];復旦大學;2009年

3 季芳;實踐美學的生態(tài)維度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4 吳時紅;實踐論美學在中國[D];浙江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李智偉;中國傳統(tǒng)山水美學的人生“優(yōu)存”意味[D];鄭州大學;2005年

2 馬林剛;席勒美學思想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3 李燕;魏晉士人的自由審美及其心態(tài)分析[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4 劉莉萍;生命美學與當代中國人文精神的價值倡導與建構[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5年

5 裴昌勝;道家自然范疇的美學研究[D];中南大學;2007年

6 蘇緒麗;中國審美文化“尚清意識”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08年

7 于U,

本文編號:2404755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2404755.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0fe94***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