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美學論文 >

審美救贖論:“人生藝術化”——朱光潛前期美學思想及其理想旨歸

發(fā)布時間:2018-12-20 15:34
【摘要】:朱光潛在調和理想與現(xiàn)實、變革社會與超脫現(xiàn)實的矛盾之時,在藝術與人生的關系層面上發(fā)現(xiàn)了中西文化之間的價值契合點,并在中西文化對話的基礎上,提出了其"人生藝術化"的重要主張。該主張是朱光潛審美情趣、藝術追求、人生態(tài)度和人格理想的集中展現(xiàn)。其豐富的思想內涵和審美救世的人文情懷,在當今商業(yè)文化語境下,愈來愈凸顯出重要的學術價值和積極深遠的現(xiàn)實意義。
[Abstract]:When Zhu Guang had the potential to reconcile ideal with reality, transform society and transcendental contradiction, he discovered the value joint point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on the level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art and life, and on the basis of the dialogu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his important idea of "artistry of life". This proposition is a concentrated display of Zhu Guangqian's aesthetic taste, artistic pursuit, life attitude and personality ideal. Its rich ideological connotation and aesthetic salvation of human feelings, in the context of today's commercial culture, more and more highlights the important academic value and positive and far-reaching practical significance.
【作者單位】: 曲阜師范大學杏壇學院;
【分類號】:B83.06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羅堅;;人生的困境與藝術的救贖——尼采的藝術美學觀芻議[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2 王紹輝;王清清;;藝術化生存——當代廣西文學的審美文化研究[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3 金雅;;“人生藝術化”的中國現(xiàn)代命題及其當代意義[J];文藝爭鳴;2008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沃利青;;“移情”論與“意境”說比較[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2 周良平;;“比”“興”與意象創(chuàng)造[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05期

3 石畢凡;抗戰(zhàn)勝利前后中間黨派對民主的詮釋:以經濟民主為中心[J];安徽史學;2003年06期

4 金大偉;;從抗爭絕望走向孤獨救贖[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年02期

5 蒯群;;簡論席勒美育思想之現(xiàn)實價值[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6 管才君;;論小說敘事話語節(jié)奏的生成[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7年01期

7 郝娜;;試論朱光潛的“欣賞的創(chuàng)造的批評”的批評理想[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7年12期

8 王一方;;朱光潛美學理論三問題[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6期

9 王娜;成亞林;;從朱光潛喜劇美學觀解讀劉伶的生命游戲規(guī)則[J];安康師專學報;2006年05期

10 翁瑜;陀斯妥耶夫斯基作品的獨特個性[J];安順師專學報;2002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胡偉麗;;外顯互文性與詩歌翻譯[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2 薄克禮;習毅;;從四聲淡化為平仄看近體詩文字律與音樂律之關系——兼談今存唐代近體詩樂的形式和特征[A];文獻學與研究生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國古典文獻學叢刊第三卷)[C];2003年

3 張?zhí)靵?;“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筆下菊花意象的三重境界[A];中國花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4 郭順利;;嶺南祠堂的審美特點探析[A];海南地域建筑文化(博鰲)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5 胡菁娜;;理想的讀者——對“共鳴”理論的反思[A];美學、文藝學基本理論建設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6 何曉明;;近代中國自由主義:不結果實的精神之花[A];中國近代史上的自由主義——“自由主義與近代中國(1840~1949)”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建新;李漁造物思想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2 何玉興;社會群體溝通平衡問題學理資源探析[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孔建平;文藝美學的維度[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4 王文滋;胡繩晚年學術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3年

5 李永春;《少年中國》與五四時期社會思潮[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6 曹萬生;現(xiàn)代派詩學與中西詩學[D];四川大學;2003年

7 王守雪;心的文學[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8 高益榮;元雜劇的文化精神闡釋[D];陜西師范大學;2004年

9 吳穎;音樂教學系統(tǒng)設計理論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4年

10 許龍;錢鍾書詩學思想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關學銳;《莊子》生存美學思想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吳琴;從象似性角度談茶詩英譯中“音”與“形”的傳遞[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3 楊國軍;抗戰(zhàn)后自由主義者的教育主張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王權;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滲透[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姜黎黎;沈從文的鄉(xiāng)野與都市[D];西北大學;2010年

6 王高偉;《世紀評論》與戰(zhàn)后中國政治[D];贛南師范學院;2010年

7 田小波;五四時期研究系社會改造思想述論[D];湖南大學;2009年

8 叢麗娜;城市舊居住區(qū)環(huán)境再生與發(fā)展研究1950~2000[D];天津大學;2010年

9 牛鴻英;論老舍小說的三重價值[D];陜西師范大學;2000年

10 黃譽;童話寫作中的幻想新論[D];廣西師范大學;200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聶振斌;什么是審美文化?[J];北京社會科學;1997年02期

2 婁永清;林昆勇;;康德先天圖式與認識論革命[J];創(chuàng)新;2007年02期

3 張百順;;新的世界性民族大融合——二十一世紀人類的選擇[J];創(chuàng)新;2007年03期

4 丁來先;;美學生態(tài)人與新浪漫精神[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5 遠雁;;生態(tài)倫理的哲學意蘊[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6 陳曉明;直接現(xiàn)實主義:廣西三劍客的崛起[J];南方文壇;1998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柴靜;;此身、此時、此地[J];生活教育;2011年11期

2 宛小平;;朱光潛中西美學比較視野中的孟子[J];美與時代(下);2011年06期

3 黃明芳;;從陶淵明的詩看其人生藝術化[J];宜春學院學報;2011年06期

4 劉杰;;體驗意韻美——讀《西方美學史》有感[J];科技信息;2011年18期

5 宛小平;;朱光潛批評王國維詩境說的省思[J];文藝理論研究;2011年04期

6 王攸欣;;朱光潛之樂山交游及其學術轉向[J];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2011年07期

7 紀煥蓉;;從心所欲,不逾矩——朱光潛的“翻譯藝術論”[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8期

8 孫琳琳;;萊辛詩畫異質說與中國詩歌[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7期

9 張松建;;《文學雜志》與中國現(xiàn)代詩學[J];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2011年08期

10 趙黎明;;格調詩學傳統(tǒng)與朱光潛現(xiàn)代“聲律批評”觀的建立[J];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宛小平;;梁啟超與朱光潛的美學比較[A];中國現(xiàn)代美學與文論的發(fā)動:“中國現(xiàn)代美學、文論與梁啟超”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選集[C];2008年

2 王攸欣;;朱光潛在成都[A];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會第十屆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10年

3 張健;;征服與遁逃——朱光潛喜劇美學思想初論[A];中國語言文學資料信息(1999.1)[C];1999年

4 鐘名誠;;朱光潛比較研究的原則[A];新世紀美學與藝術——江蘇省美學學會第七屆會員大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5 宛小平;;朱光潛美學思想的當代意義[A];中華美學學會第六屆全國美學大會暨“全球化與中國美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6 宛小平;;美學史的寫作——朱光潛《西方美學史》是非談[A];美學在中國與中國美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7 夏潔;;朱光潛編輯美學思想論[A];陜西省科技期刊編輯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8 朱光潛;;朱光潛同志在全國美學會議開幕式上的發(fā)言[A];中華美學學會第一次全國美學會議簡報[C];1980年

9 鐘名誠;;論朱光潛美學思想改造的三個層面[A];2009江蘇省美學學會年會“當代審美文化與藝術傳統(tǒng)”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10 李衍柱;;“天下同歸而殊途”——談中國現(xiàn)代文藝學建設的三種不同模式[A];“新中國文學理論五十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杭州師范大學中國美學與文論研究中心 金雅;“人生藝術化”與人的和諧生成[N];光明日報;2009年

2 張貴君;朱光潛文學教育思想的當代價值[N];文藝報;2011年

3 陳運旗;朱光潛在樂山[N];樂山日報;2009年

4 金雅;促進“人生藝術化”[N];文藝報;2007年

5 宛小平 安徽大學哲學系;朱光潛:建立從認識到實踐的開放美學體系[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6 丁楊;“親歷大家系列”帶讀者走近巴金冰心朱光潛[N];中華讀書報;2010年

7 王攸欣;怎樣作學術批評?[N];中華讀書報;2003年

8 王攸欣;良知與邏輯:學術批評之底線[N];中華讀書報;2004年

9 肖鷹;學者的命運:坦誠面對學術批評[N];中華讀書報;2004年

10 謝仲禮;在“朱光潛范式”下前行與突破[N];中華讀書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薛雯;人生美學的創(chuàng)構[D];蘇州大學;2003年

2 高金嶺;論朱光潛對西方美學的翻譯與引進[D];山東大學;2005年

3 何方昱;“科學時代的人文主義”:《思想與時代》月刊(1941—1948)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4 季劍青;大學視野中的新文學[D];北京大學;2007年

5 O@同壯;莊子與中國現(xiàn)代美學[D];暨南大學;2007年

6 余銳;論黑格爾的象征型藝術理論[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7 王青;中國現(xiàn)代印象批評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8 楊廟平;《巴黎手稿》與當代中國美學理論形態(tài)建構[D];四川大學;2007年

9 王麗;中國近現(xiàn)代美學課程發(fā)生發(fā)展論[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10 婁曉凱;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留歐美與留日學生文學觀研究(1900-1930)[D];復旦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琰;朱光潛與中國傳統(tǒng)美學[D];四川師范大學;2001年

2 李濱;朱光潛早期文藝批評思想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3 王佳惠;朱光潛寫作理論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09年

4 鄭素華;論朱光潛審美教育思想的現(xiàn)代性[D];揚州大學;2004年

5 李杰;朱光潛的生命美學觀[D];華南師范大學;2003年

6 楊維娜;論朱光潛前期的美育思想及現(xiàn)實意義[D];內蒙古大學;2007年

7 周芬芬;[D];北京大學;2005年

8 陳恒;朱光潛“人生的藝術化”理論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05年

9 南華;朱光潛悲劇美學思想與尼采[D];西北大學;2003年

10 杜安;王國維、朱光潛悲劇理論之審辨[D];貴州師范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238819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238819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97f50***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