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美學論文 >

從本體論到認識論再到語言論——中國美學史上審美直覺理論的發(fā)展軌跡

發(fā)布時間:2018-12-17 02:08
【摘要】:審美直覺是審美活動中極為重要也極為普遍的心理狀態(tài),在藝術創(chuàng)作與藝術欣賞中普遍存在。中國因為民族心理的特征,所以在美學史上審美直覺理論極為豐富和深刻。文章試圖從中國美學史上一些重要理論家的理論如宗炳的"澄懷味象"說、鐘嶸的"直尋"說、嚴羽的"妙悟"說、王夫之的"現(xiàn)量"說、王國維的"不隔"說等入手,梳理出中國審美直覺理論從本體論到認識論再到語言論的發(fā)展軌跡,從而望能給當下的審美實踐以啟示。
[Abstract]:Aesthetic intuition i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and universal psychological state in aesthetic activities. Becaus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ational psychology, Chinese aesthetic intuition theory is very rich and profound in the history of aesthetics. The article attempts to start with the theories of some important theorists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aesthetics, such as Zong Bing's theory of "clear and fragrant taste", Zhong Rong's "direct search" theory, Yan Yu's "Miao Wu" theory, Wang Fuzhi's "present quantity" theory, and Wang Guowei's "unseperated" theory. Combing out the development track of Chinese aesthetic intuition theory from ontology to epistemology to language theory, the author hopes to enlighten the current aesthetic practice.
【作者單位】: 云南大學人文學院;廣西師范學院文學院;
【分類號】:B83-092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念東;氣韻與文氣辨[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2 張學松;從意象建構看建安與盛唐風骨[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9年05期

3 王靜波;;淺論《舞賦》[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4 成遠鏡;隱秀與意境比較談──中國古代文藝美學范疇研究[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5 嚴晨;寇玲;付琳;;多媒體數(shù)字藝術作品中的藝術性創(chuàng)造[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6 李勛祥,陳定方,李文鋒;虛擬美學特征謅議[J];包裝工程;2004年02期

7 許金;美育命題的現(xiàn)代性轉(zhuǎn)換[J];濱州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8 馮彬;老莊與意境之淵源[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9 王員林;從中國美學史看中國藝術悲劇精神的缺位[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5年07期

10 葉當前;論《藝概》的文藝批評方法[J];巢湖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金松姬;;張衡賦與莊子的自適思想[A];先秦兩漢文學論集[C];2004年

2 李應龍;;文化美學視野與中西方古典美學批判[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十三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50年來文藝發(fā)展道路與21世紀文藝發(fā)展走向?qū)W術年會論文集匯編[C];2000年

3 賈京生;;解析中西方色彩的文化觀[A];當代亞洲色彩應用:第四屆亞洲色彩論壇論文集[C];2007年

4 陳根;;產(chǎn)品本土化設計在企業(yè)品牌建設中的應用研究[A];Proceedings of the 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Volume 1/2)[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高一農(nóng);漢賦專題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3年

2 郝文杰;石濤畫學與海德格爾藝術哲學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03年

3 蔡靜平;明清之際汾湖葉氏文學世家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4 袁世杰;禮學重構中的荀子性惡論文藝觀[D];蘇州大學;2003年

5 鐘錫南;金圣嘆文學批評理論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4年

6 周建忠;屈原考古新證[D];上海師范大學;2004年

7 趙曉峰;禪與清代皇家園林——兼論中國古典園林藝術的禪學淵涵[D];天津大學;2003年

8 陳福升;柳永、周邦彥詞接受史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9 詹志和;佛陀與維納斯之約——近代佛學與近代美學關系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10 秦元東;論藝術能力及其對兒童藝術教育的啟示[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勝利;論文學的宇宙境界[D];山東師范大學;2000年

2 劉潔;神理與詩情——論船山詩學的超越本質(zhì)[D];遼寧師范大學;2001年

3 邱嶸;我國近代美育思想及其啟示[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4 鄭勤硯;師徒傳承美術教育模式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5 于德清;智與美的協(xié)奏[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6 陳登凱;狂歡——生命之舞[D];西北大學;2001年

7 秦琴;《溪山琴況》中的音樂審美思想[D];四川師范大學;2001年

8 王海濤;從劉熙載到王國維——兼論中國傳統(tǒng)美學的近代轉(zhuǎn)型[D];四川師范大學;2001年

9 陳琰;朱光潛與中國傳統(tǒng)美學[D];四川師范大學;2001年

10 徐貞;超越憂患 走向?qū)徝繹D];廣西師范大學;200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閻國忠;;誰在接著朱光潛講?——“主客觀統(tǒng)一”說的邏輯展開[J];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2011年01期

2 谷鵬飛;;西方自然美觀念的四次轉(zhuǎn)型[J];晉陽學刊;2011年04期

3 李新亮;;論新時期高爾泰的美學追求[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4 楊春時;楊晨;;中國古典美學意象概念的主體間性[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5 王和麗;;美的理念與終極價值——柏拉圖的美學價值論[J];東方企業(yè)文化;2011年12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8條

1 宛小平;;論方東美生命、美和宇宙三位一體的建構[A];“和諧社會中的美學與高校美學教育”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2 鐘華;;審美活動特性論綱[A];中華美學學會第五屆全國美學會議論文集[C];1999年

3 ;生態(tài)美學的幾個問題[A];全國第三屆生態(tài)美學會議論文集[C];2004年

4 李慶本;;王國維與古典美學的現(xiàn)代轉(zhuǎn)型[A];儒學與二十世紀中國文化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7年

5 劉恒健;;關于美學轉(zhuǎn)型的沉思——新世紀中國美學之展望[A];中華美學學會第五屆全國美學會議論文集[C];1999年

6 姚文放;;宋明思想大潮中的泰州學派平民主義美學[A];2007年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學術大會論文集(上)[C];2007年

7 彭鋒;;馮友蘭美學思想初探[A];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第四屆馮友蘭學術思想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8 羅堅;;生命的困境和審美的超越——莊子美學的生命意義[A];中國語言文學資料信息(1999.1)[C];199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8條

1 ;二十世紀中國美學本體論[N];光明日報;2001年

2 廈門大學生態(tài)文學研究團隊成員 盧甲甲;生態(tài)美學叢書:探究新的生態(tài)審美觀[N];中國綠色時報;2008年

3 董剛;“隱秀”美學觀的成熟與中古自然主義哲學的興盛[N];貴州政協(xié)報;2006年

4 上海師范大學人文學院 劉士林;先驗批判:以挽救的名義出場[N];社會科學報;2005年

5 陳定家;推動美學從實踐研究向關系研究的當代轉(zhuǎn)型[N];中國社會科學院報;2009年

6 ;現(xiàn)代美學體系的建構和當代文化發(fā)展(上)[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7 上海社會科學院 沈大明;馬爾庫塞:用美學的批判救治西方文明弊病[N];社會科學報;2010年

8 西安交通大學人文學院 張再林 李軍學;身體美學:西方與中國[N];光明日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朱壽興;美學的實踐、生命與存在[D];四川大學;2005年

2 趙建軍;魏晉般若與美學[D];復旦大學;2004年

3 劉連杰;梅洛—龐蒂的身體主體間性美學思想研究[D];廈門大學;2008年

4 張傳友;清代實學美學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5 張中;直覺與審美自由[D];復旦大學;2012年

6 劉澤民;試論實踐存在論的美學思考方式[D];復旦大學;2004年

7 張海燕;牟宗三美學思想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8 江冬梅;生命·藝術·直覺[D];西南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田先方;二十世紀中國“美學原理”教材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2 陳鵬飛;生態(tài)美學:理論基礎及其意義[D];廣西師范大學;2007年

3 張文通;海德格爾的主體間性美學思想[D];廈門大學;2006年

4 鮑映輝;叔本華美學與《奧義書》思想的溝通[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5 姚愛斌;中西美學審美類型論比較——康德美學與中國古典美學的對話[D];安徽大學;2001年

6 于德清;智與美的協(xié)奏[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7 劉恒貴;盧卡奇美學思想述評[D];安徽大學;2003年

8 楊璐;中國當代自然美論的演進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的拓展[D];山東大學;2012年

9 張源旺;荀子《樂論》的美學思想[D];揚州大學;2003年

10 程薇;試論李澤厚情感本體論的成因及意義[D];首都師范大學;2005年

,

本文編號:238346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238346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c2d23***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