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審美歷程的一個階段:變態(tài)美
[Abstract]:Looking at the course of human aesthetics and art, we can find a clear clue, that is, "beauty (and sublime) is abnormal beauty and ugliness". Tracing back to its social and historical roots, people find that it is only caused by the process of "prosperity and decline and desol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history, and at the same time, it corresponds to the psychological process of "hope and disappointment and despair". When the society returns to prosperity and mankind is filled with hope, the aesthetic and artistic process of human beings will return to normal beauty through abnormal beauty. Of course, it is not a repetition of the former beauty, but a higher beauty, a richer beauty.
【作者單位】: 《文藝學習》編輯部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歐陽丹丹;;莊子丑學與西方現(xiàn)代派丑學之異同[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2 高鴻萍;;論變態(tài)心理在女性創(chuàng)作中的審美品格[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3 許成剛;;回歸現(xiàn)實的必要性[J];長城;2011年12期
4 曲德煊;詩意新探[J];重慶郵電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5 馬愛梅;;藝術丑的三步曲[J];四川文理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6 高鴻萍;;化丑為美:變態(tài)心理在女性“私語化”創(chuàng)作中的審美品格[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07年S1期
7 喻平階;法國新小說派創(chuàng)作方法分析[J];湖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03期
8 楊拓,孫小光;合題時代下的丑學呼喚[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4年11期
9 李江山;超俗精神對希臘神話的影響[J];惠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2期
10 王曉朝;;試論赫拉克利特思維方式的原始性[J];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1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秦艷貞;朦朧詩與西方現(xiàn)代主義詩歌比較研究[D];蘇州大學;2004年
2 羅朋;1930年代的中國現(xiàn)代主義文學與政治[D];蘭州大學;2006年
3 駱秉全;美與和諧[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4 張劍;聳立在地平線上[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旭;殘酷的人生表演,荒謬的生存圖景[D];吉林大學;2011年
2 吳萍;論歐洲靜物油畫形式語言的特征[D];南京藝術學院;2011年
3 劉騰;周星馳電影與后現(xiàn)代主義文化[D];新疆大學;2011年
4 鐘芳倩;新時期女性小說審丑現(xiàn)象研究[D];湖南科技大學;2011年
5 李皎;《紫色》中的婦女主義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6 王昌鳳;論現(xiàn)代藝術的陌生化特征[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7 李琦;丑·審丑·丑學[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8 蘇忠釗;放逐于美與丑之間[D];西北師范大學;2007年
9 崔宇;張藝謀電影中審美理想燭照下的審丑表達[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10 陳智慧;中國古代鬼怪小說審丑意義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茍小泉,劉之靜;試論中西善惡觀的差異[J];延安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2期
2 張曉平;惡是善造出來的嗎?——讀《故事里套著故事》兼與王延平先生商榷[J];名作欣賞;2002年06期
3 櫻果;善惡的彼岸[J];統(tǒng)計教育;1997年04期
4 王直華;二什么英?[J];咬文嚼字;1999年09期
5 林雪飛;魯迅雜文的“惡”質及其“善”的閃光[J];沈陽大學學報;2000年03期
6 袁蓉;性善、性惡與超越[J];天風;2001年05期
7 陳蒲清;訓詁偶得[J];古漢語研究;1992年02期
8 劉釗;談《搜神后記》中的“惡”字[J];古籍整理研究學刊;1995年04期
9 李武裝;;“惡”在區(qū)域歷史走向世界歷史進程中的哲學思考[J];西安歐亞職業(yè)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10 段福德;;永新話中的程度副詞“惡”[J];萍鄉(xiāng)高等?茖W校學報;2008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夏康達;;“惡”與“惡”的撞擊與互動——評《紅汞》[A];2002年中國小說排行榜[C];2003年
2 徐革;;感知美,領悟美,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談在勞動與技術教育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綜合一專輯)[C];2006年
3 顧厚順;;淺析陸象山的人性論[A];江西省撫州市社科聯(lián)論文集(2002-2003)教育文化類[C];200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士曾;用小資的“粉色”勾勒“惡”[N];中華讀書報;2005年
2 本報記者 楊競;中國集體的“米開朗琪羅”[N];遼寧日報;2010年
3 記者 袁錦林;米開朗琪羅又一雕塑真跡被發(fā)現(xiàn)[N];新華每日電訊;2001年
4 宋丹;塑造大學生理想人格[N];吉林日報;2005年
5 張先國;《天下無賊》多元化的文化探索[N];中國改革報;2004年
6 溫心 柏佐羅;鼎力雕刻 見證石雕審美歷程[N];中華建筑報;2005年
7 陳沖;尊重法律的界限在哪里?[N];中國審計報;2005年
8 孫中信 作者系中共武威市委副書記、中組部選派掛職干部;小事不可小視[N];武威日報;2005年
9 浦瓊尤、楊躍萍;“苦”孩子卻愛說:“我為媽媽驕傲”[N];新華每日電訊;2005年
10 周蓓蓓;教你識別宮頸涂片報告單[N];保健時報;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竇娟霞;凄涼命運 如匪浣衣[D];西南大學;2009年
2 王蓓;惡之花[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3 宛霞;試論如何解析名篇的審美蘊含[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4 王維;論愛倫·坡小說的神秘感[D];遼寧師范大學;2004年
5 丁秋玲;公共行政主體的德性問題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6 胡浩宇;民國廣東地方政府外債研究 1912-1937[D];暨南大學;2004年
7 王樂佳;試析文藝復興時期人物畫中的風景特點[D];四川師范大學;2011年
8 王金梅;傅雷及其翻譯藝術[D];外交學院;2000年
9 唐土紅;我國轉型期權力腐敗的倫理透視[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10 張桂香;國有企業(yè)制度創(chuàng)新的倫理思考[D];中南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236400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2364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