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和”文化與民族美學(xué)
[Abstract]:Ancient China was a patriarchal society. The patriarchal society is based on the family and family, and finally forms the characteristic of "China is a society based on ethics", and forms a series of "human education" culture including a series of people's preaching, and "etiquett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it. "the use of ceremony, harmony is precious." (Analects of Confucius) Huaxia "and" Culture is derived from "etiquette" is a seed culture, this kind of "culture" is a multi-dimensional behavior culture system. First of all, in order to find an ontological basis for the sum of people, the ancients assumed "harmony" as the fundamental law of the universe and heaven and earth, which constituted "the sum of heaven and earth". And those who are also, the world reaches the Tao is also. " Dong Zhongshu, "Spring and Autumn luxuriant follow the way of Heaven" said: "in the world, the world is always also; and the generation of heaven and earth." Fordmore is in harmony, and Dumo is in the middle. In the middle, the beauty of heaven and earth is also. Harmony, the day (earth) is also, Yin and Yang of the balance also, its spirit is the most good, the birth of things also. The way of heaven and earth is better than that of peace. " Secondly, as the sum of heaven and earth, the sum of human beings is reflected in two forms: the sum of heaven and man and the sum of everyone. The summation of Heaven and Man is a principle of behavior that people must follow when dealing with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heaven. In ancient China's cosmic schema, heaven and man are
【作者單位】: 上海寶山電視臺
【分類號】:B83-06
【共引文獻(xiàn)】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雙貴;距離:美學(xué)研究的新起點[J];北方論叢;1999年02期
2 吳根平;;從《樂記》到《聲無哀樂論》——中國音樂美學(xué)的獨立之旅[J];太原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7年02期
3 陳良運;書法藝術(shù)對中國美學(xué)的特殊貢獻(xiàn)[J];湖南社會科學(xué);2003年05期
4 胡曉紅;兩性和諧的哲學(xué)理解[J];婦女研究論叢;2005年01期
5 閻海,孫璇;試論高句麗與殷商的文化淵源[J];遼寧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1年06期
6 李西安;漢語詩律與漢族旋律[J];音樂研究;2001年03期
7 翁禮明;全球化語境下美學(xué)的困境與出路[J];內(nèi)江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2003年03期
8 李f ;"意境"與"意象"辨析[J];韶關(guān)學(xué)院學(xué)報;2005年04期
9 牛永華;;對墨子學(xué)說的歷史反思和解讀[J];陜西師范大學(xué)繼續(xù)教育學(xué)報;2005年S1期
10 王魯民;“材分八等”在建筑史上的意義[J];同濟(jì)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1992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何國瑞;;《講話》中的文藝學(xué)基本原理[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六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成立10周年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1990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9條
1 郝文杰;石濤畫學(xué)與海德格爾藝術(shù)哲學(xué)研究[D];南京藝術(shù)學(xué)院;2003年
2 許龍;錢鍾書詩學(xué)思想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xué);2004年
3 鄒燕凌;中國漢傳佛教梵唄研究[D];四川大學(xué);2005年
4 余虹;禪宗與全真道宗教美學(xué)思想比較研究[D];四川大學(xué);2005年
5 楊惠東;中國早期青綠山水形態(tài)與成因研究[D];南京藝術(shù)學(xué)院;2005年
6 易存國;樂神舞韻:華夏藝術(shù)美學(xué)精神研究[D];東南大學(xué);2001年
7 馬莉;運動技術(shù)理念的隱喻與詮釋[D];北京體育大學(xué);2005年
8 李姝;中西音樂美學(xué)的比較研究[D];四川大學(xué);2007年
9 陳嘯;京派散文:走向塔尖[D];河南大學(xué);2008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湘蘭;崇高·優(yōu)美·滑稽[D];湘潭大學(xué);2002年
2 王定勇;敦煌佛曲研究[D];揚州大學(xué);2003年
3 史愛兵;宗白華對中國藝術(shù)學(xué)的幾點重大貢獻(xiàn)[D];河北大學(xué);2003年
4 秦剛;論山水詩的審美特性及其對旅游建設(shè)的意義[D];貴州大學(xué);2006年
5 修平;《溪山琴況》研究[D];山東大學(xué);2006年
6 郭孟偉;“道一美”之涌現(xiàn)與領(lǐng)會[D];四川大學(xué);2006年
7 李媛;六朝音樂文化交流探微[D];南京藝術(shù)學(xué)院;2006年
8 張延繼;在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之間[D];中國電影藝術(shù)研究中心;1992年
9 李平;王國維休閑美學(xué)思想[D];暨南大學(xué);2006年
10 蘇忠釗;放逐于美與丑之間[D];西北師范大學(xué);2007年
【相似文獻(xiàn)】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條
1 周圣國;波德萊爾審美現(xiàn)代性思想研究[D];蘇州大學(xué);2009年
,本文編號:234009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2340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