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中的審美主義
[Abstract]:Aesthetic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in the 20 th century is an important topic in the international academic circles. On the basis of grasping the scientific thoughts of Einstein, Dirac, Heisenberg and other scientists, and taking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in the 20th century as the backgroun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sic concepts and ideological roots of scientific aestheticism. Then it discusses the scientific art metaphysics turning problem, especially points out the metaphysical significance of scientific aestheticism in the face of the new cosmic picture revealed by science in the 20 ~ (th) century.
【作者單位】: 清華大學藝術教育中心
【分類號】:B83-0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薛毅;照亮深淵——審美主義批判[J];文藝評論;1989年04期
2 鄒定賓;在道德與知識之間的救贖承諾——論康德審美主義[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97年03期
3 龔山平;康德與席勒審美主義思想比較[J];浙江學刊;2000年01期
4 周仁政;審美主義與中國現(xiàn)代文學傳統(tǒng)[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1年06期
5 劉悅笛;中國20世紀二三十年代審美主義思潮論[J];思想戰(zhàn)線;2001年06期
6 陳學祖;論中國審美主義詩學傳統(tǒng)的形成[J];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02年04期
7 莫運平,顧亞娟;尼采審美主義與基督教救贖說之比較[J];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8 陳吉猛;新時期文學理論的審美主義傾向簡析[J];沈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5期
9 張輝;現(xiàn)代審美主義問題的政治特性[J];文藝研究;2003年01期
10 董希文;矛盾與悖論——中國現(xiàn)代審美主義文論發(fā)展滯后探因[J];煙臺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邢建昌;90年代文學理論的發(fā)展[N];文藝報;2000年
2 康志剛;重申文學精神[N];湖北日報;2001年
3 劉致榕;審美現(xiàn)代性與審美主義[N];中華讀書報;2001年
4 何衛(wèi)東;“紐約時報書評”及其他[N];光明日報;2002年
5 談瀛洲(復旦大學);書評與公正有關[N];中國圖書商報;2002年
6 陳雪虎;審美與文學[N];學習時報;2002年
7 黃卓越;前后七子文學運動與明中晚期社會轉型[N];光明日報;2003年
8 石濤 文;喧鬧時代的獨特聲音[N];經(jīng)濟觀察報;2004年
9 清華大學藝術教育中心 肖鷹;詩意地棲居在審美主義的白夜[N];社會科學報;2004年
10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 錢中文;軀體的表現(xiàn)、描寫與消費主義[N];社會科學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黃暉;現(xiàn)代詩學中的審美主義:中國與西方[D];蘇州大學;2003年
2 葉世祥;20世紀中國審美主義思想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3 武新軍;中國現(xiàn)代文學中的“古典傾向”[D];復旦大學;2004年
4 劉水平;大眾文化:意義的生成與理論的張力[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5 顧梅瓏;審美主義及其在西方19世紀以來文學中的流變[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6 張紅軍;共生與互動[D];山東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鄭麗麗;都市里飄逸的靈魂[D];陜西師范大學;2002年
2 曹元華;西方結構主義敘述學的嬗變及特征[D];東北師范大學;2002年
3 侯春菊;藝術拯救人生[D];山東師范大學;2002年
4 李自紅;現(xiàn)代性的困惑[D];暨南大學;2002年
5 包穎;兩腳踏東西文化,,一心著現(xiàn)代文章[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6 帥彥;憂患與焦慮糾結的靈魂[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7 汪偉;汪曾祺論[D];安徽師范大學;2004年
8 張劍萍;當代大眾文化的美學闡釋[D];江西師范大學;2004年
9 李海霞;康德“趣味”批判[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10 徐輝;現(xiàn)代性現(xiàn)象及其悖論[D];陜西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34005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2340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