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美學的澄明之境——讀葉朗的《美學原理》
[Abstract]:......
【作者單位】: 巢湖學院中文系;東南大學藝術(shù)學院;
【分類號】:B83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3條
1 朱良志;;關(guān)于大巧若拙美學觀的若干思考[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2 孫燾;;照亮詩意的人生——葉朗先生的美學境界[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08年10期
3 鄒其昌;“意象美學”的現(xiàn)代形態(tài)——論葉朗的美學本體論[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文斌;淺談董其昌的審美理想[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5年01期
2 鐘文華;;論審丑意識在鐘馗形象中的體現(xiàn)[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04期
3 鄭歲黎;胡曉紅;;淺析象罔是意象而非意境[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1期
4 沃利青;;“移情”論與“意境”說比較[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5 薛雯;朱光潛的文藝與道德關(guān)系論[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5期
6 葉旦捷;;《聊齋志異》的造境藝術(shù)[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4期
7 陳虹;;試論《周易》的美學思想[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8 楊柳;;先秦道家思想中的“大”美[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9 畢濤;;論中國古代敘事詩之“隱”[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10 熊燕霞;;從“傳神寫照”到“以形寫神”——試析顧愷之的繪畫美學觀[J];安徽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8條
1 謝興偉;;韓拙《山水純?nèi)防L畫美學思想中的“理”論[A];中華美學學會第七屆全國美學大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2 朱存明;;新時期以來中國美學史書寫的形態(tài)與反思[A];中華美學學會第七屆全國美學大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3 郭濱妍;;淺析趙孟俯的“復古”思想[A];首屆中國高校美術(shù)與設(shè)計論壇論文集(上)[C];2010年
4 張玉勤;;《畫語錄》:繪畫意境論之集大成者[A];2009江蘇省美學學會年會“當代審美文化與藝術(shù)傳統(tǒng)”學術(shù)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5 王南;;明十三陵規(guī)劃設(shè)計的象征含義與意境追求[A];建筑歷史與理論第十輯(首屆中國建筑史學全國青年學者優(yōu)秀學術(shù)論文評選獲獎?wù)撐募C];2009年
6 金松姬;;張衡賦與莊子的自適思想[A];先秦兩漢文學論集[C];2004年
7 李應龍;;文化美學視野與中西方古典美學批判[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十三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50年來文藝發(fā)展道路與21世紀文藝發(fā)展走向?qū)W術(shù)年會論文集匯編[C];2000年
8 呂宏波;;梁啟超的“趣味”范疇與中國美學現(xiàn)代性[A];中國現(xiàn)代美學與文論的發(fā)動:“中國現(xiàn)代美學、文論與梁啟超”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選集[C];2008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施佳勝;經(jīng)典 闡釋 翻譯——《文心雕龍》英譯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及云輝;全景畫美學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4 楊棟;神話與歷史:大禹傳說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5 王小燕;魏晉隱士美學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6 盧玉卿;文學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譯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7 張欣;先秦飲食審美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8 劉紅紅;莊子思想與魏晉時期中國文藝的自覺[D];暨南大學;2010年
9 孫敏明;莊子“游”的人生哲學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10 徐進波;中國山水畫裝飾性探微[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許耕耘;靜觀萬象——中國古典園林中的審美境界[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2 王穎;談水彩畫的裝飾性語言[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鄭新新;現(xiàn)代書籍設(shè)計中材料運用的新趨向[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關(guān)學銳;《莊子》生存美學思想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5 楊國;試論倪瓚“聊以自娛”的繪畫美學思想[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6 方祥勇;中國古代象喻批評方法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7 韓雨葦;東坡詞英譯賞析—審美移情視角[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8 李進;時空交錯下的別樣言說[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9 王瑜;論范小青小說創(chuàng)作的流變[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10 王妍;折衷而論 從心而語[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余三定;;美學史的研究與美學的創(chuàng)作——葉朗教授治學側(cè)記[J];云夢學刊;1993年02期
2 閆月珍;;意境:一個范疇的現(xiàn)代旅行蹤跡——以王國維、宗白華與李澤厚為例[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3 譚容培;;原創(chuàng)的美學——評顏翔林的《后形而上學美學》[J];湘南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4 王世德;“形象大于思想”是一條重要的美學原理[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2年03期
5 顏翔林;美學的新收獲——評《當代美學原理》[J];中國圖書評論;2004年12期
6 劉彥成;張迪妮;張文;;淺談對美學的幾點認識[J];時代文學(下半月);2010年04期
7 張法;;略論新時期以來中國美學原理著作的演進[J];中州學刊;2007年01期
8 代迅;;如何建設(shè)當代中國美學體系——從楊春時《美學原理》看美學教科書的撰寫問題[J];文藝評論;2006年01期
9 李松;;實踐本體論的卓越成就——評劉綱紀學術(shù)叢書[J];高校社科動態(tài);2007年04期
10 肖瓊瓊;;論中國傳統(tǒng)美學對現(xiàn)代設(shè)計美學的影響[J];理論與創(chuàng)作;2010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朱存明;;新時期以來中國美學史書寫的形態(tài)與反思[A];中華美學學會第七屆全國美學大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2 王向峰;;談?wù)劯母镩_放以來中國美學史的研究[A];中華美學學會第七屆全國美學大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3 葉朗;;中國傳統(tǒng)美學對現(xiàn)代美學的啟示[A];北京論壇(2004)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全球化背景下藝術(shù)的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藝術(shù)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4年
4 祁志祥;;中國美學史研究的觀念更新及路徑創(chuàng)新[A];中華美學學會第七屆全國美學大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5 顧永芝;房亞紅;;美學是什么[A];探尋美與藝術(shù)——江蘇省美學學會(2001—2006)紀念文集[C];2006年
6 ;全國美學會議開幕各單位交流研究和教學情況[A];中華美學學會第一次全國美學會議簡報[C];1980年
7 ;全國美學學會第二屆年會進行學術(shù)討論[A];中華全國美學學會第二屆年會簡報[C];1983年
8 薛富興;;中國美學深化的三個問題[A];美學、文藝學基本理論建設(shè)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9 徐端午;;廈門大學關(guān)于當前美育狀況的思考[A];美學、文藝學基本理論建設(shè)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10 李秋群;;西方語境下對莊子的美學誤讀[A];中國新時期思想理論寶庫——第三屆中國杰出管理者年會成果匯編[C];2007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葉朗;追求照亮生活的藝術(shù)之光[N];中國藝術(shù)報;2011年
2 袁濟喜;中國傳統(tǒng)美學的人文底蘊[N];光明日報;2003年
3 北方工業(yè)大學文法學院 王文革;審美教育的立足點[N];光明日報;2009年
4 北京大學資深教授、著名美學家 葉朗;中國美學的彌散性格[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0年
5 李麗;宗白華的“散步”方式[N];文藝報;2001年
6 張法浙江師范大學人文學院;王國維:以美學接引傳統(tǒng)[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7 劉長林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養(yǎng)生是一種高尚的審美活動[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8 宮承波;厚積殫思著新篇[N];中華讀書報;2002年
9 本報記者 劉文嘉;葉朗:美不自美,因人而彰[N];光明日報;2010年
10 記者 韓曉玲;執(zhí)著追求“精神的美”[N];湖北日報;2011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云亮;話語的轉(zhuǎn)型[D];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2007年
2 唐善林;鄧以蟄美學思想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3 王麗;中國近現(xiàn)代美學課程發(fā)生發(fā)展論[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4 陽文風;宗白華與中國現(xiàn)代詩學[D];暨南大學;2003年
5 董曄;《世說新語》美學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6 張勝冰;西南氐羌民族審美觀念研究[D];武漢大學;2004年
7 李修建;名士風流[D];中國人民大學;2008年
8 徐瑛;《內(nèi)經(jīng)》理論體系的科學美學思想[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8年
9 鄧偉龍;中國古代詩學的空間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10 王進進;宗白華美學思想述評[D];浙江大學;2005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平盼盼;葉朗美學思想述評[D];安徽大學;2012年
2 田先方;二十世紀中國“美學原理”教材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3 蘇潔;“音樂美學”的學科觀念辨析[D];山東大學;2008年
4 宋國棟;想象的審美學分析[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5 肖朗;回歸生活世界:維特根斯坦思想的美學向度[D];陜西師范大學;2005年
6 宋瀟婧;中國美學精髓[D];安徽大學;2007年
7 宗營芳;審美價值的基本理論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8年
8 趙,
本文編號:226840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2268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