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我合一:試談原始思維與文學創(chuàng)造
[Abstract]:Even though the explanations of some theories are clear, some questions are still puzzling: why the long history of thousands of years has washed away the ancient legacy, But in the literary works, we can not get rid of the ghost of the mythological archetype all the time. Is it the intentional fiction of the critics or the mythological archetype itself has its profound ideological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value? Why does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write the Grand View Garden truly and vividly, but it still moves too virtual fantasy into the world, so that it can be false and true?!? Why does Zhang Chengzhi live happily in the real society, but he still has to pursue the ancient prairie
【作者單位】: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余行達;談文學作品中的數(shù)目字[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0年03期
2 王暢;“雕飾”與“樸素”——淺談文學語言的美與真[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年04期
3 馬達;關(guān)于文學作品教學的探討[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0年02期
4 秦忠翼;談?wù)勎膶W作品主題的分析[J];湖南城市學院學報;1980年00期
5 王季思;歷史著作與文學作品[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0年01期
6 張祖英;介紹幾套蘇聯(lián)文學作品插圖[J];美術(shù);1980年10期
7 凌煥新;“陪襯”說質(zhì)疑[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80年01期
8 尾崎秀樹;日本文學現(xiàn)狀[J];譯林;1980年03期
9 劉景清;論李準小說的風格[J];齊魯學刊;1980年04期
10 董興泉;報告文學要符合新聞?wù)鎸峓J];社會科學輯刊;1980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鄧笛;;譯者的風格[A];走向21世紀的探索——回顧·思考·展望[C];1999年
2 施光亨;李明;;文學作品與中高級漢語教材[A];第二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1987年
3 陳新;;人性扭曲、良知泯滅的大曝光——簡評《暴露》[A];外國文學論集——世紀末的探索與思考[C];1997年
4 吳家榮;;文學批評標準的反思與新論[A];“新中國文學理論五十年”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5 鄭玉秀;;文學的長城:唐朝以長城為背景的反戰(zhàn)文學作品[A];長城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1994年
6 吳家榮;;論審美感染力的批評標準——二十一世紀文學批評標準芻議[A];中華美學學會第五屆全國美學會議論文集[C];1999年
7 高樂田;;中國民間文學的符號學闡釋[A];第一屆、第二屆東亞符號學國際會議論文集[C];1998年
8 佟悅;;子弟書《鴛鴦扣》中的滿族婚俗[A];第二屆國際滿學研討會論文集(下)[C];1999年
9 朱金城;;論李白的散文[A];李白學刊(第一輯)——紀念李白逝世1225周年[C];1987年
10 王定璋;;論李白的主體意識——兼論歷代對李白評價[A];中國李白研究(一九九零年集·上)——中國李白學會第二屆年會紀事[C];1989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程邦海;文學作品中的“反常”描寫[N];安徽日報;2000年
2 陳戎;我們是否還需要文學經(jīng)典[N];北京日報;2000年
3 何龍;廣州影視熱衷改編文學作品[N];中國文化報;2000年
4 ;孩子引領(lǐng)了我們[N];光明日報;2000年
5 本報記者 非有;通過網(wǎng)絡(luò)傳播的文學作品均屬網(wǎng)絡(luò)文學[N];科學時報;2000年
6 黃燕紅 ;邱紫華:美學領(lǐng)域的有為者[N];中華讀書報;2000年
7 本報記者 舒晉瑜;抗美援朝文學作品今昔[N];中華讀書報;2000年
8 雷新鴻 李群室;讓景點在文學作品中活起來[N];中國旅游報;2001年
9 劉昶;《插圖拾翠》瞥中國近現(xiàn)代圖書插圖藝術(shù)[N];重慶日報;2001年
10 曹硯農(nóng);甲骨卜辭與“原始思維”[N];中國文物報;2001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奎軍;歷史、文學文本、文學價值——以賽金花題材文學作品為個案[D];暨南大學;2001年
2 張羽;泰戈爾與中國現(xiàn)代文學[D];東北師范大學;2002年
3 支宇;韋勒克詩學研究[D];四川大學;2002年
4 李健;比興思維研究[D];暨南大學;2002年
5 司馬周;茶陵派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6 俞明;歷史名勝與中國古代文學[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7 侯文學;淑周楚之豐烈——揚雄作品的文化闡釋[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8 李珉;明清時期的道教美學思想研究[D];四川大學;2003年
9 莊文永;陳香梅文學中的文化精神[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10 趙慧平;文學批評的存在方式[D];復(fù)旦大學;200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歐美;文學世界的詩性品格[D];曲阜師范大學;2000年
2 張明;文學作品意義闡釋的歷史變異性初探[D];曲阜師范大學;2000年
3 翟燕寧;文學作品中語碼轉(zhuǎn)換的分析與研究[D];西北工業(yè)大學;2001年
4 閻偉;原始思維對《老子》和《莊子》的影響[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5 潘艷荔;中學語文文學作品鑒賞性閱讀教學初探[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6 周淑瑾;於梨華文學作品與海外華人的再社會化[D];福州大學;2002年
7 牟學苑;和而不同[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8 吳霜;文學作品中文化信息翻譯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2年
9 楊賓飛;中學語文教學應(yīng)重視文學作品的多種文化闡釋[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10 于丹丹;“原始—神話思維”初探[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224550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2245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