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存的有機整體性中釋美
[Abstract]:Western traditional dualistic thinking mode makes western aesthetics become the aesthetics of banishing the body and the spirit from the body absurdly becomes the dictatorship in the field of aesthetics. The absurdity of banishment was discovered by Rousseau, Nietzsche, Heidegger, Foucault and other Western philosophers who focused on the survival experience, and began the rebellion of spirit and flesh dualism. Chinese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aesthetics has been mired in the quagmire of the dualism of spirit and flesh in the special historical situation, but has sunk into dualism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that the western countries have already formed the trend of dualism. The aesthetic significance of the body is denied in the spiritual abstraction of the form. The clear-cut aesthetic schools reached a consensus on the banishment of the body. But the organic integrity of spirit and flesh has always been the essence and esse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esthetic rationality. In the present of the organic integrity of the existence of the western scholars,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aesthetics, which is derived from the banished Chinese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aesthetics, how to return to the aesthetic home in the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 and thus to carry forward the Chinese aesthetic tradition. This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of the times.
【作者單位】: 遼寧大學文學院;
【分類號】:B83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田益琳;;論王安憶作品中的悲劇意識[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年04期
2 陶徽希;;?隆霸捳Z”概念之解碼[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3 馬娣子;后現(xiàn)代的城市文化[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4 岳俊輝;;論《黑貓》對政治的心理學解析——兼論愛倫·坡的保守政治觀[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5 章池;;馬恩悲劇理論在20世紀中國接受影響研究[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6 王國勇;;驚悚向生存的讓渡——影片《異度空間》哲學美學價值探芻[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5期
7 向晨晨;;跌入超現(xiàn)實主義者的拾荒之夢——桑塔格眼中的攝影之美[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12期
8 陳書華;;實踐美學的超越與發(fā)展——生態(tài)美學[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2期
9 王喜冬;;淺論批評家李長之對康德思想的接受[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7期
10 賈克敏;趙祿;;論后現(xiàn)代藝術(shù)的非普羅[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8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之滄;姚國宏;;論?碌男缘赖碌奶摕o主義[A];“薩特與當代思想”國際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2005年
2 張偉;;文藝理論研究中知識論前提反思與生存本體論建構(gòu)[A];繁榮·和諧·振興——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首屆學術(shù)年會獲獎成果文集[C];2007年
3 魯明軍;;知識共同體:當代藝術(shù)學譜系的取向[A];2005年當代藝術(shù)與批評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劉曉毅;;后現(xiàn)代主義藝術(shù)的現(xiàn)代主義特征[A];2005年當代藝術(shù)與批評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5 尹德輝;;資本·全球化·中國當代藝術(shù)[A];中央美術(shù)學院青年藝術(shù)批評獎獲獎?wù)撐募痆C];2008年
6 楊向榮;;距離的生成與消解——現(xiàn)代主義與后現(xiàn)代主義的一種解讀[A];美學、文藝學基本理論建設(shè)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7 張偉;;文藝理論研究中知識論前提的反思與生存本體論的建構(gòu)[A];美學、文藝學基本理論建設(shè)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8 湯晨;;略析色彩對審美心理的影響[A];2009年國際工業(yè)設(shè)計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9 葉世祥;;審美主義的勃興和式微:20世紀80年代以降文論話語的轉(zhuǎn)型[A];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年刊(2008年卷)——理論創(chuàng)新時代:中國當代文論與審美文化的轉(zhuǎn)型[C];2008年
10 李建東;;鏡像中的理論狂歡——現(xiàn)代文論話語的引進與誤讀[A];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年刊(2008年卷)——理論創(chuàng)新時代:中國當代文論與審美文化的轉(zhuǎn)型[C];2008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倫價值的重構(gòu)[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2 牛獻忠;人的建設(shè)論[D];中共中央黨校;2002年
3 程波;先鋒及其語境:中國當代先鋒文學思潮研究[D];復(fù)旦大學;2003年
4 袁世杰;禮學重構(gòu)中的荀子性惡論文藝觀[D];蘇州大學;2003年
5 周書俊;選擇論[D];中共中央黨校;2004年
6 段吉方;意識形態(tài)與政治批評[D];浙江大學;2004年
7 張建;立美教育認識論[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8 劉永謀;?碌闹黧w解構(gòu)之旅[D];中國人民大學;2005年
9 劉水平;大眾文化:意義的生成與理論的張力[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10 張偉;藝術(shù)精神的本體論闡釋[D];吉林大學;200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呂瑩瑩;論毛姆的自由觀[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王慧君;論阿來長篇小說的悲劇性[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劉小魯;從平面構(gòu)成角度解讀立體主義繪畫——反觀立體主義繪畫對現(xiàn)代設(shè)計的影響[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汪成;動態(tài)化標志設(shè)計研究[D];湖南工業(yè)大學;2010年
5 王亞平;后現(xiàn)代消費社會中的男性壓抑[D];寧波大學;2010年
6 易小斌;后殖民理論語境下的中國當代文論建設(shè)[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7 李云飛;“解釋學境遇”的本體論意蘊[D];中共中央黨校;2002年
8 陶火生;我國小生產(chǎn)文化心理及其當代轉(zhuǎn)型[D];安徽師范大學;2003年
9 應(yīng)小敏;俄瑞斯忒斯故事的主題學意義及現(xiàn)代性內(nèi)涵[D];黑龍江大學;2003年
10 陳鶴玲;道德生活中的感性和理性[D];揚州大學;2003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廖新生;;開心驛站[J];心理與健康;2011年04期
2 楊卓如;;l樈抗鵲姆,
本文編號:222925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2229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