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美學論文 >

朱光潛與宗白華:美學雙峰的并峙性

發(fā)布時間:2018-09-04 20:00
【摘要】:從比較的角度分析朱光潛與宗白華的美學創(chuàng)造與學術(shù)貢獻。朱光潛主要從心理學出發(fā),要在人生與藝術(shù)之間找到差別,接著再找到藝術(shù)作用人生的途徑,建立的是人生美學的體系。宗白華主要從哲學出發(fā),在確認人生應(yīng)當藝術(shù)化后,著重分析藝術(shù)的特性,建立的是藝術(shù)美學的體系。與西方現(xiàn)代美學的批判性相比,朱光潛與宗白華的人生藝術(shù)化思想或強調(diào)個人修養(yǎng),或強調(diào)自然與宇宙意識,體現(xiàn)了中國文化的退讓與保守的一面。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esthetic creation and academic contribution of Zhu Guangqian and Zong Baihu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parison. Zhu Guangqian, starting from psychology, has to fi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life and art, and then to find the way for art to play a role in life, and to establish a system of life aesthetics. Zong Baihua mainly from philosophy, after confirming that life should be artistic, emphatically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rt, and establishes the system of art aesthetics. Compared with the critical nature of western modern aesthetics, Zhu Guangqian and Zong Baihua's thoughts of life art either emphasize personal cultivation, or emphasize the consciousness of nature and universe, which reflects the concession and conservatism of Chinese culture.
【作者單位】: 蘇州大學文學院;
【分類號】:B83-0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李澤厚;;宗白華《美學散步》序[J];讀書;1981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羅海燕;;魏晉南北朝詩歌中的月亮意象[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年01期

2 宛小平;;對“叔本華的悲觀主義美學”之說的質(zhì)疑[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3期

3 金雅;聶振斌;;中國現(xiàn)代美學的精神傳統(tǒng)[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4 伍永忠;;朱光潛的美學與人生哲學[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5 趙詩華;;“靈與肉的悲情書寫”——試論海子悲劇情結(jié)的演化及其意象表現(xiàn)[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年04期

6 錢江;“象征”之辯[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7 張應(yīng)中;;以古出新 雅而能諧——評周嘯天《欣托居歌詩》[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8 蘇華;;封建禮教下美麗的“犧牲”——試論《家》中的青年女性形象[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10期

9 李林芳;;現(xiàn)代性悲劇敘事的美學意蘊[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11期

10 李華;;從叔本華美學思想中走出來的王國維[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2條

1 張福慶;;試析范仲淹詞的“以悲為美”[A];2008年詞學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2 劉謙功;;試析“山鬼”的形象及其文化內(nèi)涵[A];中國楚辭學(第十四輯)——2007年浙江杭州屈原及楚辭學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邱靜娟;繼承與超越[D];上海師范大學;2009年

2 潘海軍;變異與拓展——新時期以來抗戰(zhàn)小說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3 及云輝;全景畫美學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4 王雨;日本近世町人的生命悲歌[D];吉林大學;2009年

5 林春虹;茅坤與明中期散文觀的演進[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6 毛家武;媒介生態(tài)視野下的普利策新聞獎特稿作品研究[D];中國傳媒大學;2009年

7 金昕;美育與大學生人格養(yǎng)成[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8 孔令順;中國電視的文化責任問題研究[D];中國傳媒大學;2008年

9 劉毓航;領(lǐng)導(dǎo)藝術(shù)的審美解讀[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10 蒯連會;對“觀念至上”的反思[D];南京藝術(shù)學院;2009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蔡瑋;論嚴歌苓創(chuàng)作的悲劇內(nèi)涵[D];寧波大學;2009年

2 高媛;當代美國驚悚電影類型化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0年

3 湯萬松;高爾夫?qū)I(yè)學生審美情趣培養(yǎng)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4 明童;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戲曲悲劇性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5 陳晶;從《了不起的蓋茨比》看美國夢的崛起和幻滅[D];重慶師范大學;2011年

6 付宏穎;畢飛宇小說論[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7 李文勝;清初興亡悲劇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0年

8 趙卓;李健吾戲劇評論的問題意識和理論風格[D];廣西師范大學;2010年

9 唐麗;莎士比亞對廢名的影響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0年

10 王飛;消費主義及其對當代中國社會影響的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良志;紀念朱光潛宗白華誕辰100周年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綜述[J];文藝研究;1997年01期

2 朱良志;紀念朱光潛、宗白華誕辰100周年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綜述[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04期

3 一渡;紀念朱光潛、宗白華誕辰一百周年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舉行[J];臺聲;1996年11期

4 佚名;;《美學散步》閱讀心得[J];內(nèi)蒙古教育;2011年01期

5 符根寧;包妍;;朱光潛、宗白華“意境”比較[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5期

6 原靈旺;朱光潛早期美學思想發(fā)展軌跡[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7 雪文;趨于人生的藝術(shù),趨于藝術(shù)的人生——談朱光潛的散文觀與散文創(chuàng)作[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1期

8 廖建平;;朱光潛的人生藝術(shù)化思想[J];衡陽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9 葉世祥;審美救贖論:從“人生的藝術(shù)化”到“審美化生存”[J];溫州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10 馬曉宇;李興華;;論尼采與朱光潛“人生藝術(shù)化”理論之關(guān)系[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年07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攸欣;;朱光潛在成都[A];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會第十屆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10年

2 歐陽文風;;梁啟超、宗白華美學的相似性及其啟示[A];中國現(xiàn)代美學與文論的發(fā)動:“中國現(xiàn)代美學、文論與梁啟超”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選集[C];2008年

3 宛小平;;梁啟超與朱光潛的美學比較[A];中國現(xiàn)代美學與文論的發(fā)動:“中國現(xiàn)代美學、文論與梁啟超”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選集[C];2008年

4 李衍柱;;“天下同歸而殊途”——談中國現(xiàn)代文藝學建設(shè)的三種不同模式[A];“新中國文學理論五十年”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5 ;全國美學會議分別召開高校美學教學和造型藝術(shù)美學座談會[A];中華美學學會第一次全國美學會議簡報[C];1980年

6 徐書城;;《美學大綱·序》[A];中華美學學會第五屆全國美學會議論文集[C];1999年

7 尤戰(zhàn)生;;朱光潛的美育思想[A];審美與藝術(shù)教育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8 宛小平;;朱光潛美學思想的當代意義[A];中華美學學會第六屆全國美學大會暨“全球化與中國美學”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9 宛小平;;美學史的寫作——朱光潛《西方美學史》是非談[A];美學在中國與中國美學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10 夏潔;;朱光潛編輯美學思想論[A];陜西省科技期刊編輯學會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金雅;促進“人生藝術(shù)化”[N];文藝報;2007年

2 杭州師范大學中國美學與文論研究中心 金雅;“人生藝術(shù)化”與人的和諧生成[N];光明日報;2009年

3 蕭湛;宗白華藝術(shù)意境的結(jié)構(gòu)論[N];文藝報;2005年

4 林同華;“宗白華研究專家”究竟做了些什么[N];文匯報;2009年

5 張貴君;朱光潛文學教育思想的當代價值[N];文藝報;2011年

6 趙利民 王朝潔;走近宗白華[N];中國文化報;2002年

7 仲呈祥;藝術(shù)美學與構(gòu)建和諧社會[N];人民日報;2005年

8 陳運旗;朱光潛在樂山[N];樂山日報;2009年

9 宛小平 安徽大學哲學系;朱光潛:建立從認識到實踐的開放美學體系[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10 丁楊;“親歷大家系列”帶讀者走近巴金冰心朱光潛[N];中華讀書報;2010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薛雯;人生美學的創(chuàng)構(gòu)[D];蘇州大學;2003年

2 陽文風;宗白華與中國現(xiàn)代詩學[D];暨南大學;2003年

3 王進進;宗白華美學思想述評[D];浙江大學;2005年

4 時宏宇;宗白華藝術(shù)學思想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5 高金嶺;論朱光潛對西方美學的翻譯與引進[D];山東大學;2005年

6 O@同壯;莊子與中國現(xiàn)代美學[D];暨南大學;2007年

7 姜勇;宗白華美學與現(xiàn)代新儒學[D];吉林大學;2008年

8 田智祥;宗白華的精神人格與美學之路[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9 李潔;多維視野下的世博會建筑表達[D];同濟大學;2008年

10 唐善林;鄧以蟄美學思想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琰;朱光潛與中國傳統(tǒng)美學[D];四川師范大學;2001年

2 王佳惠;朱光潛寫作理論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09年

3 李濱;朱光潛早期文藝批評思想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4 鄭素華;論朱光潛審美教育思想的現(xiàn)代性[D];揚州大學;2004年

5 李杰;朱光潛的生命美學觀[D];華南師范大學;2003年

6 周芬芬;[D];北京大學;2005年

7 陳恒;朱光潛“人生的藝術(shù)化”理論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05年

8 南華;朱光潛悲劇美學思想與尼采[D];西北大學;2003年

9 杜安;王國維、朱光潛悲劇理論之審辨[D];貴州師范大學;2004年

10 楊維娜;論朱光潛前期的美育思想及現(xiàn)實意義[D];內(nèi)蒙古大學;2007年

,

本文編號:222318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222318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901b8***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