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研究意義是什么_《天津工業(yè)大學》2002年碩士論文
本文關鍵詞:服飾美學的研究意義,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天津工業(yè)大學》 2002年
服飾美學的研究意義
汪永河
【摘要】: 美學作為一門具有相對獨立體系的學科,是以審美經(jīng)驗為中心研究美和藝術的學科。它是通過多元化的內(nèi)容,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層次、途徑、方法出發(fā)并在行進中加以體現(xiàn)。服飾美學正是有別于其它不同類型、形態(tài)美學的一個美學大框架下的重要部分。它是提示服飾領域活動規(guī)律的科學,包括關于服飾審美心理、服裝時尚與流行、服飾設計形式美法則、藝術表現(xiàn)與再現(xiàn)等各個方面的美學大原理。人們通常把它作為一個美學的分支或是一個組成部分加以研究。事實上,所有美學支流的產(chǎn)生,均是美學的廣泛意義和研究對象化互動的結(jié)果。服飾美學同樣產(chǎn)生于將美學原理指向服飾這樣一個對象化的過程。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服飾美學研究在很大程度上走向了程式化和概念化,同時形成了服飾美學的簡單化和表面化。月聯(lián)美學脫胎于美學理論的母體,自發(fā)地帶有服飾本質(zhì)屬性的鮮明色彩。美學理論并不能含蓋服飾美學的全部,對于服飾美的研究應從服飾的本質(zhì)屬性出發(fā)。 本論文從結(jié)構上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探討了服飾及其美學成因,分析了在服飾美學的體系當中,服飾美學的形態(tài)及其特征。這一部分是基于服飾美學的本質(zhì)屬性,對服飾審美從基礎上加以研究。 第二部分,是從理論角度對服飾美學加以研究,不受限于現(xiàn)有美學理論的束縛,從服飾美學規(guī)律更新的角度探討了服飾美學的自律和他律、服飾美學對服裝行為的引導以及對服飾文化地位的影響、對未來服飾審美的影響等內(nèi)容。 第三部分,是從實踐的角度對服飾美學的意義加以分析,探討了服飾美學與服飾創(chuàng)作的行為關系以及服飾美學對服飾經(jīng)濟的催動作用,從而更好地指導服飾實踐活動,使服飾美學研究具有更廣泛的實際意義。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天津工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2
【分類號】:TS941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證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江莎莉;;服飾美學文化的經(jīng)濟探究[J];湖北美術學院學報;2012年02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劉永利;當下男性服飾的審美轉(zhuǎn)向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2 邸竟峰;中山裝產(chǎn)生、演變及其審美特征初探[D];內(nèi)蒙古大學;2011年
3 吳紅艷;晚清民國女裝裝飾藝術研究[D];湖南工業(yè)大學;2009年
4 熊姿;體育服飾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5 彭靜;京劇服飾審美中的滿族意識與符號意義[D];東華理工大學;2012年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華梅;中國服飾風格與中國美術[J];天津紡織工學院學報;2000年05期
2 馬大力;人類服飾探源[J];天津紡織工學院學報;1994年04期
3 馬大力;崇拜與征服──試論兩性服裝[J];天津紡織工學院學報;1995年03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蔡顯良;;古代服飾文字[J];蘇州工藝美術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2 華彥;張偉;黃秋香;;動物毛皮文化與裘皮利用的關系[J];中國皮革;2010年07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周振東;性別的僭越—男裝中性化現(xiàn)象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6年
2 廖潔鳴;建筑環(huán)境影響下的東西方服飾繁榮之路[D];天津工業(yè)大學;2007年
3 司奉彥;“逸”的美學范疇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4 宋莉莉;古代服飾與中國人物畫的關系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9年
【同被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詹曉燕;朱冀;;中國古代體育服飾的文化內(nèi)涵及其現(xiàn)代價值[J];安徽體育科技;2006年04期
2 鄧天紅;清代滿族服飾文化發(fā)展的主要特點[J];北方論叢;1996年05期
3 吳新;戶外運動服裝的健康功能[J];北京紡織;2004年05期
4 李曉慧;功能性運動服裝的前景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年03期
5 朱劍波;從民俗中看滿族傳統(tǒng)服飾[J];東北電力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6 胡月;袁仄;;百年衣裳 中國20世紀服裝演變[J];東方藝術;2006年02期
7 包銘新;高冰清;;論晚清民國時期圍系之裙到套穿之裙的演變[J];東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8 王淵;;清代補子紋樣的定制及完善[J];東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9 卞向陽;論晚清上海服飾時尚[J];東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年05期
10 劉曉剛;服裝設計元素論[J];東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年02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范曉蕙 國家京劇院服裝設計師;[N];中國服飾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諶玉紅;人體—服裝—環(huán)境系統(tǒng)熱濕傳遞特性及測試與評價方法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06年
2 姜小莉;清代滿族薩滿教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3 曾慧;滿族服飾文化變遷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宇;論服裝的視覺藝術[D];天津工業(yè)大學;2002年
2 李彥芳;天津近代服飾初探——1840—1919年[D];天津工業(yè)大學;2003年
3 陳敬玉;現(xiàn)代女裝設計元素研究[D];東華大學;2004年
4 丁瑛;論服飾設計中裝飾語言的符號特征[D];清華大學;2004年
5 關皓;滿族傳統(tǒng)服飾初探[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6 鄒毅;晚清民初時期中國女裝緣飾研究[D];東華大學;2005年
7 謝翌暄;近代中國傳統(tǒng)女上裝實例研究[D];東華大學;2005年
8 萬芳;民國時期上海女裝西化現(xiàn)象研究[D];東華大學;2005年
9 張慧坤;論中西服飾審美精神[D];天津工業(yè)大學;2003年
10 蔡磊;服飾與文化變遷[D];武漢大學;2005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遼;一部真正的獨創(chuàng)的中國服飾美學史──讀蔡子諤的《中國服飾美學史》[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02年02期
2 韓琳;;談服裝設計與美學[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8年15期
3 于培杰;;服飾美學手記[J];昌濰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年03期
4 蔡子諤;墨子實用主義的“非樂”服飾美學思想[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5期
5 巴微;;意境研究在中國當代服飾美學中的缺失[J];西安工程大學學報;2008年04期
6 林建明;;“吻”的美學美容效應[J];醫(yī)學美學美容;1995年07期
7 ;哥特式陰暗美學[J];瀟灑;2008年06期
8 張瀟瀟;;環(huán)保賦予人類生命的藝術[J];科技資訊;2009年12期
9 沈德勝;圖學、美學與工業(yè)造型設計[J];河北科技大學學報;1994年01期
10 沙國平;初論化學與美學的滲透融合[J];華東交通大學學報;1997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安華;;美學與高科技時代[A];春華秋實——江蘇省美學學會(1981—2001)紀念文集[C];2001年
2 胡健;;理學與美學札記[A];海峽兩岸論朱熹——紀念朱熹誕辰865周年暨朱熹對中國文化貢獻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5年
3 胡經(jīng)之;;超越古典[A];“新中國文學理論五十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4 曹延;;漫議編排規(guī)范化與編輯審美[A];學報編輯論叢(第三集)[C];1992年
5 范藻;;美學 怎樣面對電視文化的時代挑戰(zhàn)[A];中華美學學會第五屆全國美學會議論文集[C];1999年
6 閔南萍;;語言學、美學與護理心理學的關系[A];全國外科護理學術會議暨專題講座論文匯編[C];2000年
7 劉建珠;;論圖書館室內(nèi)環(huán)境美[A];福建省圖書館學會2005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8 楊玉東;;精品科技期刊審美價值構成原則分析[A];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國科技工作者的歷史責任——中國科協(xié)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C];2003年
9 王鵬周;;樹、山、水:布依民族主體間性審美特質(zhì)[A];美學、文藝學基本理論建設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10 袁曉梅;吳碩賢;;中國古典園林聲景觀的三重境界[A];城市化進程中的建筑與城市物理環(huán)境:第十屆全國建筑物理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綿璐;[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2年
2 本報記者 程潔;[N];社會科學報;2003年
3 何樹彬;[N];文匯報;2004年
4 青敏;[N];中國質(zhì)量報;2003年
5 張黔;[N];光明日報;2003年
6 豐書;[N];中華讀書報;2003年
7 本報記者 丁明豪;[N];中國企業(yè)報;2010年
8 崔衛(wèi)平;[N];北京日報;2003年
9 崔衛(wèi)平;[N];中國郵政報;2004年
10 吳語 編譯;[N];大眾科技報;200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程金海;當代西方對話美學思想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2 劉旭光;海德格爾與美學[D];復旦大學;2003年
3 趙彥芳;作為倫理學的美學:從康德到?耓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馬正應;退溪美學思想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5 周俊玲;建筑明器美學論[D];西安美術學院;2009年
6 曾思藝;丘特切夫詩歌美學[D];上海師范大學;2004年
7 李俏梅;中國當代文學的身體敘寫(1949-2006)[D];中山大學;2007年
8 姜勇;宗白華美學與現(xiàn)代新儒學[D];吉林大學;2008年
9 丁翠苓;臺灣高等舞蹈專業(yè)教育發(fā)展之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10 彭勇;列維納斯的他異性美(倫理)學[D];廈門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汪永河;服飾美學的研究意義[D];天津工業(yè)大學;2002年
2 潘崗;老子的非主體美學[D];首都師范大學;2003年
3 謝海長;華茲華斯美學:超越自然的人文主義思想[D];云南師范大學;2005年
4 姜輝;沈從文的生命美學觀[D];吉林大學;2006年
5 李羅鳴;稼軒詞審美闡釋[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6 陳實;試論多媒體教學中的美學現(xiàn)象[D];江西師范大學;2005年
7 雷瓊芳;論荀子禮學思想的美學訴求[D];新疆大學;2007年
8 苑坤;試論神仙文化與中國古典園林藝術[D];廈門大學;2009年
9 張公善;海德格爾美學思想述評[D];安徽大學;2002年
10 任亞榮;?碌膫惱韺W—美學初探[D];西北大學;2004年
本文關鍵詞:服飾美學的研究意義,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1995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219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