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美”的現(xiàn)象學還原
[Abstract]:By using Husserl's phenomenology to restore human's "inner perception" in aesthetic activities, it is clarified that "experience" is the direct object of all aesthetic activities and emotional experiences. Further distinguish between scientific attitude and aesthetic attitude, transcendental experience and aesthetic experience.
【作者單位】: 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
【分類號】:B83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胡友峰;岳介先;;西方古代美學:范式與歷程[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2 榮先林;;真善美及其在現(xiàn)代景觀設計中的詮釋[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7年01期
3 譚剛,龍建新;足球之美——對足球運動的美學分析[J];安徽體育科技;2004年02期
4 王明治;袁平;;比較北歐、日本工業(yè)設計 構建中國現(xiàn)代設計美學[J];包裝工程;2005年06期
5 董鋒;論悲傷美[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6 呂世倫,鄧少嶺;法律·秩序·美[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7 祝朝偉,林萍;“爾雅”的審美之維[J];西華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8 祝朝偉;從“等值”概念的產生看中西文化的差異[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9 趙松柏,趙子華;高校美育在素質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高等農業(yè)教育;2003年11期
10 杜向陽,來興顯;結合理工科學生的特點 講好唯物辯證法[J];西北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王健;;現(xiàn)代動漫電影中的暴力美學[A];節(jié)能環(huán)保 和諧發(fā)展——2007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二)[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劉澤民;試論實踐存在論的美學思考方式[D];復旦大學;2004年
2 蘇東曉;審美無利害說與審美關系問題[D];復旦大學;2005年
3 王方良;產品的意義闡釋及語意構建[D];東南大學;2004年
4 李哲;生態(tài)城市美學的理論建構與應用性前景研究[D];天津大學;2005年
5 胡友峰;康德美學中自然與自由觀念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6 傅松雪;美在生成:時間美學導論[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7 黃俊亞;競技性藝術體操成套動作編排理論及應用模式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5年
8 逄金一;身體理論視域中的秦漢女性美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寧;融匯與創(chuàng)新[D];山東師范大學;2004年
2 王磊;基督的天國與佛佑的人間[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3 湯杰英;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中國美育發(fā)展主要區(qū)域特點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3年
4 張靜靜;豐子愷的“人生藝術化”理論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04年
5 許凌冬;生態(tài)文藝學視域下的宗白華美學思想[D];揚州大學;2005年
6 毛亞玲;行走天涯的人生情懷[D];河北大學;2005年
7 牛海芳;論郭象的“適性”即“逍遙”[D];西南師范大學;2005年
8 李鵬飛;論川端康成與西方現(xiàn)代文學的關系[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5年
9 孫運芬;中國當代新型漫畫的審美特征淺論[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10 劉國釗;我國城市競技體育欣賞人群的項目分布規(guī)律調查與項群美學分析[D];廣西師范大學;2005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伯海;;生命體驗和審美超越——論審美體驗的由來與歸趨[J];河北學刊;2011年04期
2 閻嘉;;時空壓縮與審美體驗[J];文藝爭鳴;2011年15期
3 劉艷梅;;美學的當代發(fā)展與美學教學改革[J];美與時代(下);2011年08期
4 鄒華;;近三十年來中國審美主義思潮的三種形態(tài)[J];學術月刊;2011年03期
5 陳博;;美學生活論轉向的社會利弊[J];社會科學家;2011年08期
6 王思瀅;;淺析梅洛-龐蒂現(xiàn)象學美學對環(huán)境美學的影響[J];美與時代(下);2011年06期
7 趙洋;;感性的超越與當下的頓悟——張彥遠“妙悟”觀的再審視[J];青年文學家;2011年09期
8 趙玉;阿諾德·柏林特;;走出美學與“否定美學”的困惑——對話當代環(huán)境美學家阿諾德·柏林特[J];學術月刊;2011年04期
9 章輝;;中國當代休閑美學研究綜述[J];美與時代(上);2011年08期
10 趙飛飛;;迷狂通向自由——從柏拉圖“迷狂說”的審美意義出發(fā)[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1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9條
1 蔣均濤;;觸類旁通,不即不離——抒情性作品與審美體驗[A];中華美學學會第五屆全國美學會議論文集[C];1999年
2 張敏;;哈尼族聚落景觀的美學思考[A];2004生態(tài)美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3 周憲;;“后革命時代”的日常生活審美化[A];城市文化與藝術審美[C];2008年
4 鐘仕倫;李天道;;二十世紀中國傳統(tǒng)美學的研究的回顧與展望[A];中華美學學會第五屆全國美學會議論文集[C];1999年
5 傅守祥;;大眾文化時代的審美生態(tài)與身體美學[A];生命、知識與文明: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哲學·歷史·文學學科卷[C];2009年
6 徐放鳴;張儒雅;;地方審美文化研究:一個亟待重視的美學領域[A];2009江蘇省美學學會年會“當代審美文化與藝術傳統(tǒng)”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7 童慶炳;;審美與人的全面發(fā)展[A];小康社會:文化生態(tài)與全面發(fā)展——2003學術前沿論壇論文集[C];2004年
8 徐放鳴;張儒雅;;地方審美文化研究:一個亟待重視的美學領域[A];新世紀美學與藝術——江蘇省美學學會第七屆會員大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9 王柯平;;美學研究中的可能缺漏(提要)[A];中華美學學會第七屆全國美學大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7條
1 傅國涌;美學一樣能直面生活[N];中國經濟時報;2006年
2 肖瑤;中國美學研究的深化掘進[N];光明日報;2008年
3 廈門大學中文系 楊春時邋劉連杰;建立健全的身體美學[N];光明日報;2008年
4 蓋光;論生存視域的深綠色“覺解”[N];文藝報;2004年
5 何志鈞 孟凡生 魯東大學文學院;產業(yè)化的時代美學走向泛化與庸俗[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6 劉家友;關于《美學基礎理論簡論》的若干問題[N];盤錦日報;2010年
7 天津師范大學文學院 鄧軍海;美育三階:善感、趣味與境界[N];光明日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王蘇君;走向審美體驗[D];浙江大學;2004年
2 楊鵬飛;莊子審美體驗思想闡釋[D];遼寧大學;2009年
3 楊文臣;當代西方環(huán)境美學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4 楊波;生存論視野下的審美超越問題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芳;理查德·舒斯特曼身體美學理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2 王東陽;審美體驗之經驗層面的超越[D];吉林大學;2007年
3 寧靜;基于生理與心理平臺上的審美體驗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9年
4 董紅霞;“靈”與“肉”的審美和諧建構[D];曲阜師范大學;2008年
5 衛(wèi)元媛;走向人性存在的澄明[D];遼寧大學;2008年
6 張子郡;網絡技術對人審美能力的影響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2008年
7 生巖巖;中國古典審美活動“游”范疇通論[D];山東大學;2010年
8 李娜;中國古典美學“味”范疇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謝璐;現(xiàn)代旅游審美論[D];山東師范大學;2004年
10 曹敏;儒道文化中生命境界的審美體驗[D];長春理工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14365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2143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