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馬爾庫塞的美學救贖之路
[Abstract]:Marcuse directly faces the reality of the western developed industrial society and explores the realistic role of art as a new perceptual antagonistic tool rationality with his aesthetic redemption theory which is the political revolutionary significance of ar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is theory, the social criticism of unidirectional consciousness control is the theoretical starting point of its aesthetic salvation, and the revolutionary holistic guiding characteristic of art is the logical premise that its aesthetics has the emancipation meaning of antagonizing instrumental rationality. The transformation of social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by aesthetic form is the necessary way of aesthetic redemption practice. Marcuse's pursuit of revolutionary practice runs through his Utopian aesthetic redemption theory, which distinguishes Marcuse's aesthetic theory from that of other contemporary thinkers.
【作者單位】: 東北大學文法學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基金資助項目(10YJA720045)
【分類號】:B089.1;B8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魯獻慧;馬爾庫塞科學技術批判及其審美拯救思想析評[J];科學技術與辯證法;2005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林鳳生;;中西繪畫的不同風格對科學傳播的影響——“李約瑟難題”的一種另類解答[A];2006年上海市科學技術史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2 蒲國良;;關于十月革命研究中兩個基本問題的思考[A];紀念十月革命九十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3 劉增惠;石鵬;;馬克思論人和自然的關系與建設環(huán)境友好型社會[A];北京高校政經(jīng)、社建教學研究會年會論文集[C];2007年
4 吳建剛;;淺析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內(nèi)涵[A];北京高校政經(jīng)、社建教學研究會年會論文集[C];2007年
5 汪瓊枝;;傳統(tǒng)義利觀與馬克思主義正義觀價值基點的不同旨趣[A];北京高校政經(jīng)、社建教學研究會年會論文集[C];2007年
6 邢榮;;現(xiàn)代性矛盾的現(xiàn)實根源——馬克思的資本視角[A];北京高校政經(jīng)、社建教學研究會年會論文集[C];2007年
7 許耀桐;;關于不斷提高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能力的探討[A];和諧社會:公共性與公共治理——2004學術前沿論壇論文集[C];2004年
8 劉大椿;;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人文關懷[A];和諧社會自主創(chuàng)新與文化交融——2006學術前沿論壇論文集(上卷)[C];2006年
9 魏永征;;在“一國兩制”下對表達自由與公共權力的界定——一位中國大陸學者看《基本法》23條立法[A];全球信息化時代的華人傳播研究:力量匯聚與學術創(chuàng)新——2003中國傳播學論壇暨CAC/CCA中華傳播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4年
10 李莉婭;葉苗;;輿論引導方式,期待藝術性創(chuàng)新——“開放條件下輿論引導方式”調查與分析[A];2006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集(Ⅰ)[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育紅;人為管理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2 朱鳴雄;宏觀利益論[D];復旦大學;2003年
3 張正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0年
4 李新曦;中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與人的素質塑造[D];中共中央黨校;2000年
5 董耀鵬;社會主義國有經(jīng)濟控制力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0年
6 崔祿春;建國以來中國共產(chǎn)黨的科技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0年
7 侯典明;江澤民與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D];中共中央黨校;2000年
8 張占斌;博彩業(yè)與政府選擇[D];中共中央黨校;2000年
9 王廣彬;中國社會保障法制史論[D];中國政法大學;2000年
10 毛曦;中國新石器時代文化地理[D];陜西師范大學;200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謝九華;所有權保留制度研究[D];湘潭大學;2004年
2 肖湘雄;走出小我樊籬,,邁進大我本體[D];湘潭大學;2004年
3 屈宏;近代中國城市女子服飾變遷述論[D];吉林大學;2004年
4 毛明;魏晉玄學“自然”概念的美學解讀[D];四川師范大學;2003年
5 張立慧;中國共產(chǎn)黨探索社會主義所有制的歷史經(jīng)驗[D];陜西師范大學;2000年
6 陳莉;淺論文學藝術的真實性[D];陜西師范大學;2000年
7 王惠君;當代中國政治發(fā)展模式[D];陜西師范大學;2000年
8 高常營;渴望家園的回歸——世紀之交人文精神重建問題的反思[D];陜西師范大學;2000年
9 趙瀾波;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生活方式與人的全面發(fā)展[D];首都師范大學;2000年
10 孫文營;論當前中國社會轉型的趨勢、困境與出路[D];首都師范大學;200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桂艷;蘇百義;;淺議“單向度的社會”[J];哈爾濱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2 向德平;馬爾庫塞科學技術理論評析[J];江漢論壇;2003年05期
3 辛向陽;;馬爾庫塞的工業(yè)民主理論評析[J];國外社會科學;2011年01期
4 高海青;;重釋馬爾庫塞單向度理論的邏輯[J];長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5 鄧曄;;和諧社會構建的一面鏡子——馬爾庫塞《單向度的人》讀后感[J];湘潮(下半月);2011年09期
6 仰海峰;;人的單向度化與形而上學的回歸——讀《單向度的人》[J];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2007年00期
7 姜自安;蘇百義;;馬爾庫塞的社會政治哲學思想探析[J];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8 程國蓉;;“單向度”背后的烏托邦情結——評馬爾庫塞的社會批判理論[J];四川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9 崔平;;重構先驗批判:反擊后現(xiàn)代懷疑主義的一種元哲學籌劃[J];江海學刊;2006年01期
10 劉懷;消費社會批判:西方馬克思主義的一次重要轉向——以列斐伏爾為主線的研究[J];理論探討;2005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高海青;從物化批判到技術批判[D];中共中央黨校;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鄒玉蘭;馬爾庫塞的單向度理論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2 羅會龍;馬爾庫塞“單向度”思想研究[D];南昌大學;2012年
3 代洪寶;技術社會的批判與希望[D];蘭州大學;2011年
4 張姝;論《單向度的人》中的社會批判理論[D];遼寧大學;2012年
5 齊云竹;論馬爾庫塞的科學技術批判理論[D];遼寧大學;2011年
6 邢國凱;單向度的社會及其超越[D];吉林大學;2010年
7 邵智;馬爾庫塞理性批判思想探析[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8 戴麗蘭;馬爾庫塞消費異化思想及當代價值[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9 吳培;馬爾庫塞社會批判理論中的人學思想探析[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1年
10 陳軍;馬爾庫塞的“理性”概念探析[D];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14314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2143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