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居模糊美學思想的創(chuàng)新性
本文選題:王明居 + 模糊美學 ; 參考:《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摘要】:王明居模糊美學思想綜合對傳統(tǒng)的深沉體認、寬廣的學術視野和真誠的現(xiàn)實關切,奠立深厚的學理性,加入中西、古今的對話。這個"有意味"的學術現(xiàn)象,為我國當代美學的綜合創(chuàng)新,提供著非常有益的啟示。
[Abstract]:Wang Ming's fuzzy aesthetic thought synthesizes the traditional deep understanding, the broad academic field of vision and the sincere realistic concern, establishes the profound academic rationality, joins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ancient and modern dialogue. This "meaningful" academic phenomenon provides a very beneficial inspiration for the comprehensive innovation of contemporary aesthetics in China.
【作者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
【分類號】:B83-06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葉朗;寫在《中國歷代美學文庫》出版之時[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2 王明居;唐代美學管窺——《中國歷代美學文庫》出版感言[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3 范英豪,朱志榮;王明居模糊美學思想述評[J];學術界;2000年04期
4 夏之放;審美觀照本來就有模糊性——評模糊美學[J];文藝研究;1993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力永;馬克思與海德格爾批判形而上學的根本差異[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2期
2 章云珠;新課程背景下教師教學行為的優(yōu)化策略[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3 錢雯;;生態(tài)論文藝學的社會生態(tài)維度[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5期
4 王婉婉;;淺析杜甫《戲為六絕句》[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5 杜軍虎;;后現(xiàn)代主義對“人類中心論”的批判[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6 付川;;西方理性傳統(tǒng)與浪漫主義[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6期
7 楊熙媛;劉芳;;邏輯實證主義科學觀[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8期
8 李祖平;程東旺;;基于交互主體性理論的大學德育生活化路徑研究[J];安康學院學報;2009年05期
9 陳波;;水有流程 思有歷程——讀《陶行知新論》所聯(lián)想到的[J];愛滿天下;2004年02期
10 盧亞明;;在生成中轉換——海德格爾的語言之思[J];保定師范?茖W校學報;2006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徐曉海;;社會穩(wěn)定機制的實現(xiàn):制度公正原則在當代中國的建構[A];2011年中國社會學年會——“社會穩(wěn)定與社會管理機制創(chuàng)新”論壇論文集[C];2011年
2 盛作國;;走向科學與人文統(tǒng)一的邏輯學[A];“回顧與前瞻:中國邏輯史研究30年”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3 方毅;;牛頓的哲學推理規(guī)則之思考[A];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論文集(博士卷)[C];2008年
4 鄧素文;;從提問方式看近現(xiàn)代課程知識價值觀的變遷[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9)——外國教學與課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5 彭蜀晉;;科學哲學及其對科學教育理論研究的價值[A];第五屆全國科學教育專業(yè)與學科建設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6 劉泰然;陳雪;;圖像意志與時間意識:對一種“看的方式”的梳理與分析[A];湖南省美學學會、文藝理論研究會2010年年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7 衣俊卿;;馬克思主義哲學演化的內在機制研究[A];第五屆馬克思哲學論壇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形態(tài)研究會議論文集(上)[C];2005年
8 孫正聿;;深入研究作為“范式”的哲學教科書[A];“《哲學通論》與哲學教育改革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8年
9 張立波;;從“原理”到“導論”:哲學基本觀念的變遷[A];“《哲學通論》與哲學教育改革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8年
10 王前;;“由技至道”——中國傳統(tǒng)的技術哲學理念[A];繁榮·和諧·振興——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首屆學術年會獲獎成果文集[C];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馬小平;轉基因食品傳播推廣中的文化影響因素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田斌;儒家文化與中國國家形象重塑[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甘慧慧;從框架理論看古典詩歌英譯中的意象傳遞[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4 胡朋君;民俗視野中的遲子建小說創(chuàng)作[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5 郭艷鳳;海德格爾與莊子美學思想比較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6 席志武;雅克·德里達解構符號學與美學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7 馮波;“鄉(xiāng)下人進城”小說中的“日常生活方式”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8 李寶峰;莊子技術哲學思想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9 譚新斌;教育的負功能及其防治策略研究[D];南昌大學;2011年
10 謝祥金;以鑒賞為中心的中學詩歌教學初探[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夏放;文藝學美學發(fā)展走向之我見[J];青海民族學院學報;1987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艷;;論課堂英語教學與網絡英語教學的結合模式[J];運城學院學報;2005年06期
2 湯金玲;;淺淡初中英語創(chuàng)新性的課堂教學[J];現(xiàn)代企業(yè)教育;2008年06期
3 范婷;;古箏左手演奏技術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J];科教文匯(上旬刊);2008年10期
4 馬丹;;論“花兒”傳唱中的傳承性、變異性和創(chuàng)新性[J];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5 齊紅飛;;探析手機短信的語言特色[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4期
6 趙甫義;;淺議查慎行詩歌的創(chuàng)新性[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高教版);2009年07期
7 項成東;;幽默研究與認知語言學的互動[J];外語教學;2010年01期
8 李丹;;談丁善德早期鋼琴音樂創(chuàng)作的創(chuàng)新性[J];大舞臺;2010年03期
9 喻放;施琪;;關于動畫專業(yè)本科教育的反思[J];科技風;2010年17期
10 盛菲菲;;二維設計基礎的課題設計創(chuàng)新與探索[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0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紅;;民辦高校圖書館的發(fā)展路向和思考[A];拓展與深化——全國民辦高校圖書館與圖書館地方文獻工作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2 張素芳;;提高質量 努力打造艦船科技精品期刊[A];第7屆中國科技期刊青年編輯學術研討會暨中國科技期刊的經營與發(fā)展論壇文集[C];2007年
3 王偉平;;電機學實驗課程教學改革與探索[A];中國高等學校電力系統(tǒng)及其自動化專業(yè)第二十四屆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8年
4 周龍;;高中信息技術學科開放式教學模式初探[A];信息技術環(huán)境構建與教學應用[C];2009年
5 范穎;劉穎;駱方;;大學生心理健康、社會適應性及創(chuàng)新性的比較研究[A];第九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2001年
6 彭江華;;湖北廟嶺測繪儀器檢定場主要技術特點及創(chuàng)新性分析[A];湖北省測繪學會2004年度科學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5年
7 肖會中;;氣象部門領導干部戰(zhàn)略思維能力的培育與提高[A];第三屆湖北省科技論壇氣象分論壇暨2005年湖北省氣象學會學術年會學術論文詳細文摘匯集[C];2005年
8 段彬;張淑嬋;;大金坪水電站地下埋藏式鋼管設計及鋼岔管預壓力加固探討[A];第六屆全國水電站壓力管道學術論文集[C];2006年
9 李磊;甘偉明;董俊;;電子技術創(chuàng)新實驗室的建設與人才培養(yǎng)[A];2007年全國高等學校電子技術研究會論文集[C];2007年
10 黃阿霽;肖格磊;崔云鶴;羅自強;;從大學生創(chuàng)新性實驗計劃談醫(yī)學生理學教學的要旨[A];中國生理學會第九屆全國生理學教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路橋區(qū)科協(xié) 陳志兵;創(chuàng)新性勞動競賽為公司帶來活力[N];大眾科技報;2007年
2 康琦;創(chuàng)新性成展會最顯著特色[N];中國醫(yī)藥報;2007年
3 記者 李玉蘭邋豐捷;60所高校將參與國家大學生創(chuàng)新性實驗計劃[N];光明日報;2007年
4 謝莉葳;綠色革命亟待創(chuàng)新性突破[N];中國消費者報;2007年
5 ;中宣部《新聞閱評》高度評價我市千名干部下基層報道[N];銅川日報;2010年
6 崔昕;浙大中藥質控技術取得創(chuàng)新性成果[N];中國醫(yī)藥報;2002年
7 凌厚鋒;獨創(chuàng)性·創(chuàng)新性·科學性[N];福建日報;2003年
8 曉軒;創(chuàng)新性和執(zhí)行力是風險投資考核重點[N];計算機世界;2006年
9 ;科教場館要突出創(chuàng)新性體現(xiàn)時代性[N];科學導報;2007年
10 記者 楊健;創(chuàng)新“小人物” 可登大舞臺[N];人民日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品奇;創(chuàng)新性企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D];天津大學;2003年
2 屠春友;鄧小平戰(zhàn)略思維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1年
3 肖繼軍;環(huán)雜硝胺高能化合物和相關混合體的結構—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4年
4 繆仁炳;溫州、關中兩地創(chuàng)業(yè)傾向比較[D];浙江大學;2005年
5 李發(fā)權;現(xiàn)代制造環(huán)境下基于認知過程分析的設計型知識工作效率研究[D];重慶大學;2009年
6 周新川;基于企業(yè)資源觀的技術多元決策模式研究[D];浙江大學;2009年
7 李丹;企業(yè)組織學習、創(chuàng)業(yè)導向與績效關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7年
8 殷書林;論路易斯·格呂克對古典神話的顛覆性改寫[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9 苗青;汽車行業(yè)國際創(chuàng)業(yè)理論與實證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10 趙雪峰;基于價值網的電信運營企業(yè)協(xié)同產品創(chuàng)新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美霞;高中生創(chuàng)新性數(shù)學學習狀況調查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2 唐青;試論霍克思英譯《紅樓夢》的創(chuàng)新[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3 國靜;新創(chuàng)企業(yè)創(chuàng)新性對績效的影響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4 唐定芬;手機短信的語言特點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07年
5 宗蘭英;《紅樓夢》中的模糊現(xiàn)象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2007年
6 謝寒星;從模糊美學的角度論古詩意境的英譯[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8年
7 周迅;新課程音樂教學設計創(chuàng)新之理論與實踐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8 馮珊;民族·技術·創(chuàng)新[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9 董銘和;高校學生黨員思想教育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8年
10 石慶明;從模糊美學視角看漢語語言美感在《紅樓夢》翻譯中的再現(xiàn)[D];中南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01277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2012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