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體驗美學的當代建構(gòu)——讀陳伯!痘貧w生命本原》與《生命體驗與審美超越》
本文選題:陳伯海 + 生命體驗美學; 參考:《四川文理學院學報》2015年03期
【摘要】:陳伯海先生致力于生命體驗美學的當代建構(gòu)。那么,生命體驗美學能否建構(gòu)、如何建構(gòu),其前景又如何呢?只要滿足現(xiàn)實需要、歷史傳承和理論創(chuàng)新的三個條件,生命體驗美學是可以建構(gòu)起來的。建構(gòu)的方法論基礎(chǔ)就在于解構(gòu)與重構(gòu)的辯證統(tǒng)一;以民族傳統(tǒng)文化為主導,吸收西方體驗美學的合理成分;面對"形而上學"終結(jié),衍續(xù)"形上之思";在生存-實踐-超越的生命活動之鏈基礎(chǔ)上建構(gòu)生命體驗美學。
[Abstract]:Mr. Chen Bohai is committed to the contemporary construction of life experience aesthetics. So, can life experience aesthetics be constructed, how to construct, and what is its prospect? Life experience aesthetics can be constructed as long as it meets the needs of reality, historical inheritance and theoretical innovation. The methodological found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lies in the dialectical unity of deconstru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taking national traditional culture as the leading factor, absorbing the rational elements of western experience aesthetics, facing the end of "metaphysics". The aesthetic of life experience is constructed on the basis of existence-practice-transcendence of life activity.
【作者單位】: 達州市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
【分類號】:B834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唐果;;對《浮士德》的生命美學觀照[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2 趙曉芳;;后實踐美學與審美意識形態(tài)[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3 李娟;;“人生藝術(shù)化”之價值與實現(xiàn)路徑的當代審視[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4 顏軍;;中國現(xiàn)代生命美學的發(fā)展狀貌[J];貴州教育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5 張亮;;淺析生命美學觀照下的畢淑敏小說[J];安康學院學報;2015年01期
6 潘知常;;生命美學:從“本質(zhì)”到“意義”——關(guān)于生命美學的思考[J];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01期
7 吳曉楓;侯沿濱;;葉嘉瑩生命美學思想初探[J];河北學刊;2006年04期
8 李斌;;美的生存論意蘊[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6年10期
9 辛繼湘;;論教學的審美品格[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10 周進珍;;道家道教對杜甫中晚年時期的影響[J];黃石理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3條
1 汪濟生;;建設(shè)能夠直面經(jīng)驗、介入實踐、前瞻未來的美學——關(guān)于當前及未來美學學科建設(shè)與發(fā)展策略的思考之一[A];中華美學學會第七屆全國美學大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2 王向陽;;歷史課堂開掘生命教育的實踐和研究[A];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下)[C];2007年
3 劉強;;超越實踐美學在生命美學基礎(chǔ)上開拓發(fā)展[A];美學、文藝學基本理論建設(shè)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江冬梅;生命·藝術(shù)·直覺[D];西南大學;2011年
2 吳時紅;實踐論美學在中國[D];浙江大學;2011年
3 楊波;生存論視野下的審美超越問題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2年
4 朱壽興;美學的實踐、生命與存在[D];四川大學;2005年
5 陳民;西方文學中死亡敘事的審美風貌[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6 陳全黎;現(xiàn)代性的美學話語:批判理論與實踐美學[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7 黃健云;“特殊”與美感[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8 李展;孫犁抗日小說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9 張守海;文學的自然之根[D];蘇州大學;2009年
10 龍永干;生命的籌劃與悵惘[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穆晶晶;論個體生命的存在、自由、覺醒與超越[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2 袁榮蓉;生態(tài)美學視野下的企業(yè)文化建設(shè)[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3 張麗芳;論圣·奧古斯丁的神學美學觀[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陶冶;生態(tài)美學主旨與當代人和自然關(guān)系的審美建構(gòu)[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5 張瑩瑩;論當代中國流行歌詞中的“及時行樂”主題[D];暨南大學;2011年
6 王萬發(fā);生命、生態(tài)與形式之美的和諧交響[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7 王聰波;最有力的控訴[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8 賈志璞;太極“生生”之美及藝術(shù)呈現(xiàn)[D];山東理工大學;2011年
9 林敏敏;從超二元對立角度淺析宗白華意境論[D];云南大學;2011年
10 李艷瑞;畢淑敏作品中所體現(xiàn)的人生之美[D];云南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許連軍;;陳伯海先生及其學術(shù)成就[J];長江學術(shù);2007年03期
2 王立;陳伯海先生學術(shù)評傳[J];陰山學刊;1998年03期
3 鄭孟彤;;也談我國民族文學的本質(zhì)及其他——兼與陳伯海同志商榷[J];文學遺產(chǎn);1987年05期
4 ;時代坐標上的文化問題——兩位學者談東西文化與現(xiàn)代化[J];社科信息文薈;1994年21期
5 吳文娟;;高屋建瓴 融會費通——記文化史、文學史專家陳伯海研究員[J];上海成人教育;1996年03期
6 尼;陳伯海研究員《唐詩學引論》重版[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1年01期
7 葛培嶺;中國文學史總體研究的開山之作——評陳伯海著《中國文學史之宏觀》[J];河南社會科學;2001年01期
8 白一瑾;;以生命論為框架的古文論研究宏觀視野與現(xiàn)代轉(zhuǎn)換——談陳伯海先生新作《中國詩學之現(xiàn)代觀》[J];社會科學;2007年08期
9 殷國明;關(guān)于上海文學的當下處境——從陳伯海、袁進主編的《上海近代文學吏》談起[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05期
10 孫紹振;;抒情詩:中國“癡”和西方“瘋”的范疇[J];名作欣賞;2011年16期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王周生;學者,問也;學問者,修行者也[N];文匯報;2007年
,本文編號:198693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1986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