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美學論文 >

實踐美學是不該這樣去理解的——與章輝博士商榷

發(fā)布時間:2018-06-05 17:13

  本文選題:實踐美學 + 實踐本體論; 參考:《河北學刊》2004年06期


【摘要】:實踐美學的哲學基礎(chǔ)是馬克思主義的實踐唯物主義 ,它主要包含實踐本體論 (存在論 )、實踐認識論、實踐辯證法、實踐價值論等。從實踐本體論來看 ,美的本質(zhì)只能由實踐來決定 ,美是在實踐之中生成 ;從實踐認識論來看 ,美必然具有客觀性 ,美感就是對美的自由創(chuàng)造性反映 ;從實踐辯證法來看 ,美既有客觀性 ,也有主體性 ,還有主客體間性 ,主體間性 ;從實踐價值論來看 ,美既是實踐自由的產(chǎn)物 ,也具有意識形態(tài)性 ,自然美也是在實踐的自由過程之中生成的價值 ;從實踐美學的全面而辯證的觀點來看 ,藝術(shù)既是意識形態(tài) ,也是創(chuàng)造性生產(chǎn) ,還是社會生活的再現(xiàn) ,又是人的本質(zhì)力量的表現(xiàn)
[Abstract]:The philosophical basis of practical aesthetics is Marxist practical materialism, which mainly includes practical ontology (existentialism, practical epistemology, practical dialectics, practical value theory, etc.)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actical ontology, the essence of beauty can only be determined by practice, beauty is formed in practi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actical epistemology, beauty must have objectivity, aesthetic sense is the free and creative reflection of beauty. From the dialectics of practice, beauty has both objectivity and subjectivity, as well as subject-object intersubjectivity, intersubjectivity and intersubjectivity. From the viewpoint of practical value, beauty is not only the product of freedom of practice, but also of ideology. Natural beauty is also the value generated in the free process of practice. From the comprehensive and dialectical point of view of practical aesthetics, art is not only ideology, but also creative production, or the reproduction of social life. It is also the expression of human's essential power.
【作者單位】: 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
【分類號】:B83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章輝;本體論的歧見及其與當代中國美學的關(guān)聯(lián)[J];人文雜志;2005年06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林鳳生;;中西繪畫的不同風格對科學傳播的影響——“李約瑟難題”的一種另類解答[A];2006年上海市科學技術(shù)史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李震;從認識論到生存論的感性及其審美意義[D];復旦大學;2004年

2 盧壽榮;李漁戲曲小說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3 李育紅;人為管理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4 何建華;經(jīng)濟正義論[D];復旦大學;2004年

5 關(guān)立新;經(jīng)濟全球化:發(fā)展趨向及中國對策研究[D];吉林大學;2004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張詠鈴;愛情文學審美視野中的南朝樂府民歌[D];湘潭大學;2002年

2 謝九華;所有權(quán)保留制度研究[D];湘潭大學;2004年

3 肖湘雄;走出小我樊籬,,邁進大我本體[D];湘潭大學;2004年

4 謝鳳華;中國零售商自有品牌戰(zhàn)略研究[D];湘潭大學;2002年

5 侯宣杰;商人會館與邊疆社會經(jīng)濟的變遷[D];廣西師范大學;2004年

6 楊玉翠;科學與人文之間[D];安徽師范大學;2004年

7 屈宏;近代中國城市女子服飾變遷述論[D];吉林大學;2004年

8 楊小霞;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對哲學的若干挑戰(zhàn)和啟迪[D];福建師范大學;2001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華f ;超越實踐美學:當代中國美學建設(shè)的首要任務(wù)─兼評劉綱紀先生實踐美學觀的人本主義哲學基礎(chǔ)[J];廣西社會科學;2004年06期

2 曾耀農(nóng);實踐美學開放性初探[J];山西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3 曾耀農(nóng);論實踐美學的開放性[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4 張玉能;從實踐美學的話語生成看其生命力[J];益陽師專學報;2002年01期

5 張春燕;;“新世紀實踐美學”學術(shù)研討會綜述[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6 朱立元;實踐美學哲學基礎(chǔ)新論[J];人文雜志;1996年02期

7 曾耀農(nóng);開放性:實踐美學的發(fā)展策略[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02年02期

8 張玉能;實踐美學與現(xiàn)代性[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9 陳望衡;美在境界──實踐美學的反思[J];理論與創(chuàng)作;1999年01期

10 章輝;蘇聯(lián)影響與實踐美學的緣起[J];俄羅斯文藝;2003年06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嚴春友;;論實踐美學的理論缺陷[A];科學發(fā)展:文化軟實力與民族復興——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論文集(上卷)[C];2009年

2 張奎志;;體驗美學:當代美學的一種可行性選擇[A];全國第三屆生態(tài)美學會議論文集[C];2004年

3 龔舉善;;轉(zhuǎn)型期美學的現(xiàn)代化行程[A];中華美學學會第七屆全國美學大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4 陳曉春;熊良智;;從中國傳統(tǒng)本然美學看實踐美學[A];中華美學學會第五屆全國美學會議論文集[C];1999年

5 汪濟生;;“勞動創(chuàng)造了美”還是“勞動生產(chǎn)了美”——對一個源自經(jīng)典的美學核心命題的辨析與追蹤[A];社會進步與人文素養(yǎng)——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四屆學術(shù)年會文集(2006年度)(哲學·歷史·人文學科卷)[C];2006年

6 王偉;;從經(jīng)典化到大眾化——李澤厚“美的歷程”[A];美學、文藝學基本理論建設(shè)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7 張玉能;;實踐的超越性與審美[A];中華美學學會第六屆全國美學大會暨“全球化與中國美學”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8 劉恒健;;關(guān)于美學轉(zhuǎn)型的沉思——新世紀中國美學之展望[A];中華美學學會第五屆全國美學會議論文集[C];1999年

9 汪濟生;;建設(shè)能夠直面經(jīng)驗、介入實踐、前瞻未來的美學——關(guān)于當前及未來美學學科建設(shè)與發(fā)展策略的思考之一[A];中華美學學會第七屆全國美學大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10 汪濟生;;動物是否在自然面前永遠被動和無能——評蔣孔陽及實踐美學派的一種有代表性的動物觀[A];2004生態(tài)美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蘇州大學文學院 王懷義;繼往開來 銳意創(chuàng)新[N];社會科學報;2008年

2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 張法 章輝;追問美的真相[N];社會科學報;2003年

3 上海市美學學會 劉陽 整理;當代美學,不能破壞性大于建設(shè)性[N];社會科學報;2007年

4 韓德信;生態(tài)美學——美學轉(zhuǎn)型的一種嘗試[N];文藝報;2004年

5 張冰;充分發(fā)揮美學作用 推動和諧社會建設(shè)[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6年

6 李松;實踐美學研究的成就[N];光明日報;2007年

7 劉士林;生命美學:世紀之交的美學新收獲[N];光明日報;2000年

8 楊春時;中國美學的主體間性轉(zhuǎn)向[N];光明日報;2005年

9 朔風;美學的百花園中異彩紛呈[N];學習時報;2004年

10 劉悅笛;走上美學研究的“中國化”之路[N];人民日報;2010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張弓;歷史視野中的實踐美學[D];復旦大學;2007年

2 陳全黎;現(xiàn)代性的美學話語:批判理論與實踐美學[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3 楊廟平;《巴黎手稿》與當代中國美學理論形態(tài)建構(gòu)[D];四川大學;2007年

4 季芳;實踐美學的生態(tài)維度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5 董宏;蔡儀美學思想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6 劉澤民;試論實踐存在論的美學思考方式[D];復旦大學;2004年

7 鄭龍云;今道友信美學思想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賀季方;實踐美學:歷史選擇與現(xiàn)實命運[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2 付書朋;實踐美學自然美論的反思與發(fā)展[D];山東大學;2010年

3 宋妍;李澤厚美學思想發(fā)展概述[D];廈門大學;2007年

4 梁玉水;實踐美學與認知美學作為科學研究綱領(lǐng)——拉卡托斯科學研究綱領(lǐng)方法論與當代中國美學狀況闡釋[D];吉林大學;2004年

5 李軍;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美學的發(fā)展[D];西安石油大學;2011年

6 羅金成;李澤厚、朱光潛實踐美學比較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6年

7 程薇;試論李澤厚情感本體論的成因及意義[D];首都師范大學;2005年

8 喬東義;李澤厚實踐美學思想論要[D];安徽師范大學;2004年

9 李道忠;蔣孔陽美學思想研究[D];新疆大學;2010年

10 張曉文;中國當代美學新的學科生長點[D];山西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98279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198279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bc4d3***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