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美學論文 >

關(guān)于新實踐美學原理的再思考——再答章輝先生

發(fā)布時間:2018-05-30 16:07

  本文選題:新實踐美學 + 本質(zhì)主義 ; 參考:《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摘要】:章輝先生指責新實踐美學對美和藝術(shù)的問題進行了"本質(zhì)主義"的處理,把美的起源等同于美的本質(zhì),并且其美的定義"對象化的情感"亦并無新意,沒有關(guān)注現(xiàn)代生存問題,此外還就審美超越和現(xiàn)象學的主客關(guān)系問題對新實踐美學提出了質(zhì)疑。實際上,章輝先生所說的"后實踐美學"的一些基本概念如"生命"、"超越",以及從"審美活動"出發(fā)來建立美學體系,在"新實踐美學"中其實都可以找到,問題只在于如何組合這些概念。本質(zhì)主義不等于謬誤,也不等于把起源混同于本質(zhì);"對象化的情感"這一美的定義的首創(chuàng)性是無容置疑的,它本身就涉及到了美學與現(xiàn)代生存狀況的關(guān)系問題;"審美超越"并非章輝先生首次提出,章輝先生對他引以為自己的"生命美學"的"思想資源"的現(xiàn)象學、解釋學美學、生命美學、存在美學等等都用割斷思想的歷史關(guān)聯(lián)的辦法來看待,里面充斥著誤解。所以他對新實踐美學的每一點批評都是不成立的。當然,目前的新實踐美學體系仍然是一個極其粗略的框架,在此框架上還需要覆蓋上豐滿的血肉,還有有待發(fā)展和改進的地方。這除了我們自身的努力外,也歡迎一切立足于扎扎實實的學問根基和切切實實的審美體驗之上的批評和質(zhì)疑。
[Abstract]:Zhang Hui accused the New practical Aesthetics of dealing with the issue of beauty and art by "essentialism", equating the origin of beauty with the essence of beauty, and his definition of beauty as "objectified emotion" had no new meaning, nor did he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 of modern existence. In addition, the new practical aesthetics is questioned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esthetic transcendence and phenomenology. In fact, some of the basic concepts of "post-practical aesthetics", such as "life", "transcendence"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aesthetic system from "aesthetic activities", mentioned by Zhang Hui, can actually be found in "New practical Aesthetics". The only question is how to combine these concepts. Essentialism does not mean fallacy, nor does it equate origin with essence; the originality of the aesthetic definition of "objectified emotion" is indisputable, It itself involv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esthetics and modern living conditions. "Aesthetic transcendence" is not the first time that Zhang Hui has proposed that Zhang Hui's phenomenology and hermeneutic aesthetics of "thought resources" which he calls his "life aesthetics". Life aesthetics, existential aesthetics and so on are treated by the way of cutting off the historical connection of thought, which is full of misunderstandings. So every criticism of his new practical aesthetics is untenable. Of course, the current new practical aesthetic system is still a very rough framework, which also needs to cover the full flesh and blood, and there is still room for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In addition to our own efforts, we also welcome all the criticism and doubt based on the solid foundation of learning and practical aesthetic experience.
【作者單位】: 武漢大學哲學學院;
【分類號】:B83-06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2條

1 鄧曉芒;;新實踐美學的審美超越——答章輝先生[J];河北學刊;2008年04期

2 鄧曉芒;;文學的現(xiàn)象學本體論[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方以啟;;關(guān)于詮釋學理論中若干基本問題的探究[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年03期

2 李占偉;;視覺霸權(quán)反思與多重審美感知重建[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4期

3 林頤;;“自我”的兩個維度——讀丹尼爾·貝爾《社群主義及其批評者》[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年03期

4 王浩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內(nèi)生性動力機制的概念詮釋[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5 馮正強;;個性的解釋學張力——從康德的天才論美學到施萊爾馬赫的普遍解釋學[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6 張公善;海德格爾美學的歷史地位及當代意義[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3期

7 李霞;論儒道生命觀的理性精神及其歷史影響[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5期

8 何根海;大禹治水與龍蛇神話[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6期

9 張志偉;說不盡的康德哲學——兼論哲學史研究的幾個方法論問題[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5期

10 李云飛;;先驗還原與現(xiàn)象學的世界問題[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程光煒;;一個被重構(gòu)的“西方”——從“現(xiàn)代西方學術(shù)文庫”看八十年代的知識范式[A];這就是我們的文學生活——《當代文壇》三十年評論精選(上)[C];2012年

2 廖全京;;存在之鏡與幻想之鏡——讀阿來長篇小說《塵埃落定》[A];這就是我們的文學生活——《當代文壇》三十年評論精選(下)[C];2012年

3 李楊;;具體性的追尋——讀馬爾庫塞《歷史唯物主義現(xiàn)象學論稿》[A];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9)[C];2011年

4 梁迎春;;論魯迅雜文中的理解訴求[A];魯迅與“左聯(lián)”——中國魯迅研究會理事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5 鄧儉;;自我生存之“無”的突破——解讀《野草》中的存在之思[A];魯迅與“左聯(lián)”——中國魯迅研究會理事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6 劉金才;;中日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隔膜[A];北京論壇(2005)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全球化視野中亞洲的機遇與發(fā)展:“大眾文化在亞洲:全球化、區(qū)域化和本土化”外國語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5年

7 王淑花;;伽達默爾的詮釋學與古典著作解讀的批判[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四輯)[C];2009年

8 高堅;高紅艷;;新聞理論研究中的方法論試探[A];信息化進程中的傳媒教育與傳媒研究——第二屆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匯編(上冊)[C];2002年

9 朱軍;;網(wǎng)絡(luò)和家鄉(xiāng)——網(wǎng)絡(luò)時代的存在論淺析[A];信息化進程中的傳媒教育與傳媒研究——第二屆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匯編(下冊)[C];2002年

10 盛國榮;;論技術(shù)的社會活動過程性[A];全球化視閾中的科技與社會——全國科技與社會(STS)學術(shù)年會(2007)論文集[C];2007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金哲;平面化:后現(xiàn)代文化表征的多維闡釋[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楊道宇;課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王娟;理論旅行:吸收與變異[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武克勤;英伽登文學本體論思想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5 張美宏;生生之道與圣人氣象:北宋五子萬物一體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劉義;大學生批判性思維研究:概念、歷史與實踐[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7 靳寶;批判哲學的現(xiàn)象學批判[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8 朱新春;萊布尼茨自然有機論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shù)大學;2010年

9 吳舜立;自然審美:川端康成的文學世界[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10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倫價值的重構(gòu)[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關(guān)學銳;《莊子》生存美學思想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宋明珠;米蘭·昆德拉小說敘事形態(tài)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石實;隱秘的參與[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于海霞;主體間性視域下高校德育主體間矛盾的消解[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5 王健;雅克·拉康的文學倫理學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6 蘇紅;論繪畫中的“兒童畫”情結(jié)[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7 符超翔;法律史中的“闡釋”與“史料”[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8 肖艷;文學翻譯中的誤譯問題[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9 李軍;偵查權(quán)下沉之檢察監(jiān)督制約模式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10 劉昌頂;以人為本的哲學視角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3條

1 章輝;論審美超越——兼向鄧曉芒先生請教[J];人文雜志;2003年06期

2 楊春時;新實踐美學不能走出實踐美學的困境——答易中天先生[J];學術(shù)月刊;2002年01期

3 鄧曉芒;關(guān)于美和藝術(shù)的本質(zhì)的現(xiàn)象學思考[J];哲學研究;1986年08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玉能;;新實踐美學與“藝術(shù)終結(jié)”[J];河北學刊;2008年04期

2 章輝;;實踐美學若干問題再探討——兼與鄧曉芒先生商榷[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3 鄧曉芒;;新實踐美學的審美超越——答章輝先生[J];河北學刊;2008年04期

4 聶運偉;;原始模仿活動與實踐美學的內(nèi)在規(guī)定性[J];河北學刊;2008年04期

5 郭玉生;;實踐美學視域中的悲劇與現(xiàn)代性問題[J];河北學刊;2008年04期

6 劉晶;;不斷“自我超越”的實踐美學——論新實踐美學的發(fā)展[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12期

7 楊春時;新實踐美學不能走出實踐美學的困境——答易中天先生[J];學術(shù)月刊;2002年01期

8 張玉能;;新實踐美學研究(專題討論) 主持人講話[J];云夢學刊;2010年03期

9 易中天;走向“后實踐美學”,還是“新實踐美學”——與楊春時先生商榷[J];學術(shù)月刊;2002年01期

10 李志宏;;人類審美是怎樣從無到有的——對新實踐美學及實踐美學的解析與提問[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郝德永;;課程的本質(zhì)主義癥結(jié)與“合法性”危機[A];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獲獎成果匯編[2007-2008年度][C];2010年

2 何勝莉;游翠萍;;生命關(guān)懷與審美超越——文學的災難書寫研討會綜述[A];“抗震文藝與中國精神”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3 劉曄原;;葫蘆意象的審美超越[A];葫蘆·藝術(shù)及其他[C];2007年

4 閆宏秀;;從本質(zhì)主義的視角觀照科技進步[A];上海市科學技術(shù)史學會2005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5年

5 張偉;;文藝理論研究中的知識論前提反思與生存本體論建構(gòu)[A];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獲獎成果匯編[2007-2008年度][C];2010年

6 秦裕;;從理性主義到非理性主義——倫理學在道德思維方式上的一個突破[A];時代與思潮(4)——文化傳統(tǒng)尋繹[C];1990年

7 李文鋼;;現(xiàn)代漢詩研究中的本質(zhì)主義傾向反思——兼與雪瀟先生商榷[A];中國新詩:新世紀十年的回顧與反思——兩岸四地第三屆當代詩學論壇論文集[C];2010年

8 張偉;;文藝理論研究中知識論前提反思與生存本體論建構(gòu)[A];繁榮·和諧·振興——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首屆學術(shù)年會獲獎成果文集[C];2007年

9 張偉;;文藝理論研究中知識論前提的反思與生存本體論的建構(gòu)[A];美學、文藝學基本理論建設(shè)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10 曹賢文;;語言與性別研究的新進展:從性別本質(zhì)主義理論到社會建構(gòu)主義理論[A];第四屆全國語言文字應(yīng)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熊金星;直面現(xiàn)實與審美超越[N];文藝報;2009年

2 湖南女子大學 彭江虹;審美超越與現(xiàn)實超越[N];文藝報;2007年

3 胡良桂;直面現(xiàn)實與審美超越[N];人民日報;2008年

4 羽軍;現(xiàn)代意識與審美超越[N];文藝報;2000年

5 郭國昌;詩歌是生活的審美超越[N];人民日報;2007年

6 王元驤邋趙建遜;論文藝的“審美超越性”[N];文藝報;2007年

7 彭江虹;精神家園的建構(gòu)與審美超越論[N];文藝報;2007年

8 余三定;弘揚現(xiàn)實主義文學精神[N];文藝報;2002年

9 本報記者 尹艷紅 于懷清;“拯救男孩”,我不認為需要特別的關(guān)注[N];中國婦女報;2010年

10 廈門大學 陳嘉明;哲學與教化[N];光明日報;2010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波;生存論視野下的審美超越問題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2年

2 張波;美國藝術(shù)教育思想發(fā)展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3 張力鋒;模態(tài)邏輯和本質(zhì)主義[D];北京大學;2004年

4 周春;美國黑人女性主義批評研究[D];四川大學;2006年

5 呂旭龍;論傳統(tǒng)知識論的問題與困境[D];廈門大學;2007年

6 崔小敬;寒山及其詩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7 陳雪梅;審美超越性研究[D];浙江大學;2009年

8 陳吉猛;文學的存在方式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9 龍小平;可能世界中的名稱和同一性[D];西南大學;2007年

10 高媛媛;心理學的知識互惠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秋霞;本質(zhì)主義及其祛魅歷程[D];鄭州大學;2003年

2 黎祥倫;論審美超越的價值取向[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3 李瓊;師生關(guān)系的審美超越[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4 王振民;論莊子的悲情意識[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5 杜曉沫;當代中國審美發(fā)生研究述評[D];吉林大學;2006年

6 曹秋月;審美超越淺論[D];山東大學;2008年

7 黃暉;論王國維的美學思想及其當代意義[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8 崔雅南;從本質(zhì)主義到情境主義[D];南昌大學;2008年

9 劉業(yè)明;對美學中“實踐”的探討[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10 莊新紅;與基督同行[D];山東師范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195589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195589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1d1db***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