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溢于《東方叢刊》
本文選題:東方人 + 西方人; 參考:《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3年06期
【摘要】:正 《東方叢刊》提醒人們:美是人類追求的最高目標。就人類而言,其為整體存在而必真。就地域而言,人類這一整體分為東方人和西方人兩個部分。在思維和創(chuàng)造技能上,東方人和西方人具有不同的類型特征。就審美而言,東方人的審美意識與西方人的審美意識也截然不同。雨果曾說:“藝術有兩種淵源,一為理念——從中產(chǎn)生歐洲藝術;一為幻想——從中產(chǎn)生東方藝術!蔽鞣剿囆g源自人類對自然的認識,東方藝術則源自人類對自然的感悟。與自然的這兩種不同的關系產(chǎn)生了西方美學與東方美學的差異。西方美學的特征是在審美欣賞中滲入了認識因素,多以“理念”為基礎;東方美學
[Abstract]:The Oriental Series reminds us that beauty is the highest goal of human beings. As far as mankind is concerned, it must be true for the existence of the whole. As far as geography is concerned, the whole of mankind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Orientals and Westerners. In terms of thinking and creative skills, Orientals and Westerners have different types of characteristics. As far as aesthetics is concerned, the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of the oriental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westerners. Hugo once said: "there are two sources of art, one is the idea-from the European art; the other is fantasy-from the oriental art." Western art originates from human understanding of nature and oriental art from human perception of nature. These two different relations with nature produc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western aesthetics and oriental aesthetics. The characteristic of western aesthetics is that it infiltrates the cognitive factors in aesthetic appreciation, and it is based on "idea".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昌汶;;長江——中國第一大江[J];今日中國(中文版);1982年09期
2 豐華瞻;龐德與中國詩[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1983年05期
3 巴金;;一封回信[J];上海文學;1983年01期
4 杰克·丹頓·斯科特;楊月;;請君用湯[J];世界文化;1983年06期
5 羅念生;古希臘諷刺家琉善[J];外國文學研究;1984年03期
6 蘇丁;中西方文學批評的心態(tài)層次比較[J];江漢論壇;1984年09期
7 維基·埃利奧特;柴明;;西方的書畫藝術[J];世界博覽;1984年06期
8 唐恩光;祝君明;;乳酪趣談[J];世界博覽;1984年08期
9 里夏爾;耿升;;十三世紀西方史學家論蒙古人取勝的原因[J];蒙古學信息;1984年02期
10 董樂山;;何不食肉糜在西方[J];讀書;1984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羅曉云;;海勒筆下的大衛(wèi)王[A];外國文學論集——世紀末的探索與思考[C];1997年
2 趙永新;;中國藝術精神與21世紀[A];儒學與二十世紀中國文化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7年
3 孫華;徐豹;王寧;;大豆在東方大陸的歷史[A];第一屆婦幼營養(yǎng)學術研討會資料匯編[C];1989年
4 呂?;;西方人眼中的李白[A];中國李白研究(1998-1999年集)——李白與天姥國際會議論文集[C];1999年
5 羅斌;;青壯年猝死綜合征的死因及死亡機制探討[A];第五次全國法醫(yī)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1996年
6 張玉珠;;內(nèi)眥贅皮矯正術35例點滴體會[A];東南亞地區(qū)醫(yī)學美容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1998年
7 陳小莉;蔡東聯(lián);;茶葉的抗菌作用[A];'98上海茶與抗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8年
8 李少軍;;論甲午戰(zhàn)爭前中日兩國的西學傳播主體之異[A];近代中國與世界——第二屆近代中國與世界學術討論會論文集(第一卷)[C];2000年
9 劉浩志;;淺談《道德經(jīng)》與心理治療[A];山東省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二屆學術研討會優(yōu)秀論文選編[C];2001年
10 劉曉燕;汪勇;楊慶豐;;微創(chuàng)法去脂術在眼瞼整形中的應用[A];第六屆東南亞地區(qū)醫(yī)學美容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范曉明;整形美容“整”明白了再做[N];北京日報;2000年
2 歐陽康;登陸中國[N];中國婦女報;2000年
3 重慶 呂進;趣說中西文化差異[N];重慶日報;2000年
4 本報記者 徐漣;與金庸燕園“論劍”[N];中國文化報;2000年
5 魏信德;流行的不一定美[N];中國質(zhì)量報;2000年
6 雒慶嬌(甘肅省委黨校講師);中西文化差異之對比[N];甘肅經(jīng)濟日報;2000年
7 禹功;一個東方人在西方的成功[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0年
8 武斌;發(fā)現(xiàn)夢中的香格里拉[N];中國圖書商報;2000年
9 劉金源;現(xiàn)代性:摘罷葡萄說葡萄[N];中國圖書商報;2000年
10 倩玲;“東方美的天使” 鄭明明[N];信息時報;200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奎軍;歷史、文學文本、文學價值——以賽金花題材文學作品為個案[D];暨南大學;2001年
2 李穎;基督拯救中國?——倫敦會傳教士麥嘉湖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
3 丁智瓊;塞涅卡三論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4 阮靜;中西方人“社會性”比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5 李振新;多發(fā)性硬化和視神經(jīng)脊髓炎的臨床病理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6 胡詠梅;CYP2C19基因多態(tài)性對雷貝拉唑、奧美拉唑藥代動力學和藥效學影響的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05年
7 周啟杰;歷史:一種反思性的文化存在[D];黑龍江大學;2004年
8 杜林致;認知歸因的文化背景及其差異性[D];南開大學;2002年
9 周毅;晚清洋涇浜英語及其影響史[D];四川大學;2005年
10 黃威;東方人面中部脂肪墊在衰老過程中的變化及其在年輕化手術中的臨床應用[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唐冬梅;《印度之行》中西方人對秩序的永恒追求[D];蘇州大學;2004年
2 高曉鋼;走向發(fā)信期的日本茶道[D];四川大學;2004年
3 費玉英;漢英被動結(jié)構(gòu)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年
4 曾志華;西方人權(quán)保障思想的形成與發(fā)展[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5 辛晶;書法愛好對個體心理健康及生存質(zhì)量影響的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6年
6 代雙璐;荒誕—人類精神的折射[D];遼寧大學;2006年
7 楊勛;大學生害羞問卷的初步編制[D];西南大學;2006年
8 王斐;羞恥與啟示[D];中央美術學院;2006年
9 胡金榮;論錢穆的人生哲學思想[D];南昌大學;2006年
10 金秉洙;沈從文湘西小說的含蓄美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95060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1950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