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實踐美學對馬克思實踐哲學的誤讀
本文選題:新實踐美學 + 馬克思。 參考:《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2010年04期
【摘要】:新實踐美學是在實踐美學與后實踐美學的論爭中產(chǎn)生出來的美學流派,它自稱在馬克思實踐哲學的基礎上對實踐美學進行了新的開拓和完善。雖然新實踐美學力圖將自己的美學建立在馬克思的實踐哲學基礎之上,但是新實踐美學對"實踐"概念的理解卻仍然限于實踐美學的框架內(nèi),這必然會導致對馬克思實踐哲學的誤讀。因此,新實踐美學要想超越傳統(tǒng),真正解決美學問題,必須徹底理解馬克思的實踐哲學對于傳統(tǒng)哲學的革命性意義,從而使自己的美學系統(tǒng)真正建立在這種實踐哲學的基礎之上。
[Abstract]:New practical aesthetics is a kind of aesthetic school which comes out of the controversy between practical aesthetics and post-practical aesthetics. It claims to be a new exploration and perfection of practical aesthetics on the basis of Marx's practical philosophy. Although New practical Aesthetics tries to establish its own aesthetics on the basis of Marx's practical philosophy, the New practical Aesthetics'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 of "practice" is still limited to the framework of practical Aesthetics. This will inevitably lead to the misreading of Marx's practical philosophy. Therefore, if the new practical aesthetics wants to transcend tradition and truly solve aesthetic problems, it must thoroughly understand the revolutionary significance of Marx's practical philosophy for traditional philosophy. In order to make their own aesthetic system on the basis of this practical philosophy.
【作者單位】: 黑龍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黑龍江大學;
【基金】:黑龍江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項目 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專項項目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分別為:11552197和10D003
【分類號】:B83-06;B023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浩斌;;試論馬克思恩格斯的實踐正義觀及其理論構建[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年04期
2 王海斌;;論馬克思實踐觀的主體向度[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1期
3 申惠文;;駁民法憲法新同位論[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8年02期
4 袁家群;論人的最高本質(zhì)及其同勞動、社會的關系——關于馬克思和恩格斯“人的本質(zhì)學說”的新探索[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5 湯文曙;陳明秀;;社會歷史中的自然觀——兼談盧卡奇的“自然是一個社會范疇”[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6 湯文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社會哲學及其基本范疇[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7 周琦;;馬克思異化勞動理論的剖析及其當代意義[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8 芮必峰;健全的社會與健全的傳播——試論弗洛姆的傳播思想[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1期
9 陶富源;關于價值、人的價值的幾個問題[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6期
10 陶清;;自然觀:莊子與懷特海比較研究[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兵;;試論道德的人類學基礎[A];中國倫理學三十年——中國倫理學會第七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匯編[C];2009年
2 田秀云;白臣;;我國當代責任倫理研究的回顧與展望[A];中國倫理學三十年——中國倫理學會第七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匯編[C];2009年
3 倪星;;轉型期中國的公共領導體制變革與廉政建設[A];論法治反腐——“反腐敗法制建設”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4 胡敬斌;;畢節(jié)試驗的政治經(jīng)濟學分析——基于馬克思主義視閾[A];畢節(jié)模式研究[C];2010年
5 童慶炳;;毛澤東的美學思想三題[A];紀念毛澤東——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10周年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6 嚴春友;;論實踐美學的理論缺陷[A];科學發(fā)展:文化軟實力與民族復興——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論文集(上卷)[C];2009年
7 關莉麗;;當代藝術生產(chǎn)研究關鍵詞解讀[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二輯)[C];2008年
8 高嘉社;;傳播科技文化 構建和諧社會[A];科技工作者的社會責任與和諧社會建設研究——第二屆全國“科技與社會發(fā)展”中青年南方論壇論文集[C];2007年
9 王峰;;論產(chǎn)品設計與文化的內(nèi)在關系[A];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論文集(碩士卷)[C];2008年
10 孫波;;自然辯證法的黑格爾哲學淵源[A];第三屆全國科技哲學暨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文集[C];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任雪萍;企業(yè)管理價值生態(tài)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0年
2 孫峰;當代中國德育價值觀的變革[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田慶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研究[D];遼寧大學;2010年
4 宋桂霞;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收入分配差距調(diào)節(jié)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5 及云輝;全景畫美學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6 佟軼材;共青團工作思想方法的當代創(chuàng)新[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7 王立國;東北滑雪產(chǎn)業(yè)發(fā)展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8 王強;馬克思主義環(huán)境利益思想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9 張鳳蓮;馬克思對西方政治思想傳統(tǒng)的挑戰(zhàn)[D];南開大學;2010年
10 劉紅紅;莊子思想與魏晉時期中國文藝的自覺[D];暨南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占民;論科學發(fā)展觀指導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發(fā)展[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周珊珊;馬克思實踐本體論問題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胡警月;馬克思與阿爾都塞意識形態(tài)比較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于海霞;主體間性視域下高校德育主體間矛盾的消解[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5 張超;高校校園網(wǎng)絡文化建設[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6 周晶;建國以來中國共產(chǎn)黨生態(tài)文明思想探析[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7 姜佳杞;和諧社會視域下的干群矛盾及調(diào)節(jié)機制探析[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8 丁小飛;可持續(xù)發(fā)展觀中代際公平問題的哲學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9 宋慶紅;中國傳統(tǒng)體育文化與奧運文化的契合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10 宋慧;廣西新農(nóng)村生態(tài)文明建設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謝納;;實踐哲學視域中的當代“空間轉向”[J];長白學刊;2011年04期
2 劉艷;;馬克思的英國新聞界朋友——科勒特[J];新聞前哨;2011年07期
3 胡鍵;;白天鵝咖啡館:馬克思的心安之處[J];社會觀察;2011年07期
4 ;中央編譯局圖書館收藏的馬克思的親筆信(一)[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1年04期
5 王朝科;;論馬克思的自然力思想[J];教學與研究;2011年06期
6 小雪;;豬和鴨子的故事[J];黃金時代(學生族);2006年09期
7 周文杰;周紅路;;中國哲學研究的新課題——游戲哲學[J];江漢論壇;2011年06期
8 魏森杰;呂浩杰;;從唯物史觀角度看馬克思世界歷史理論[J];學理論;2011年18期
9 董少廣;;拜謁馬克思墓[J];金融博覽;2011年07期
10 張艷玲;;兩種實踐哲學之異同——馬克思主義哲學與葛蘭西實踐哲學之比較[J];教學與研究;2011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洪遠朋;;當代如何正確對待馬克思主義政治經(jīng)濟學[A];上海市經(jīng)濟學會學術年刊(2010)[C];2010年
2 時曉麗;;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fā)展的思想[A];全國馬列文藝論著研究會第十八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3 黃裳裳;;馬克思的世界文化觀與審美現(xiàn)代性[A];2003年安徽省文學學會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3年
4 舒遠招;;馬克思的創(chuàng)造概念[A];人學與現(xiàn)代化——全國第二屆人學研討會論文集[C];1998年
5 黃麗華;;機器——馬克思技術哲學研究的起點 讀馬克思的《機器。自然力和科學的應用》一書[A];第九次哈爾濱“科技進步與當代世界發(fā)展”全國中青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3年
6 劉英杰;;從三個“悖論”看馬克思意識形態(tài)概念的演變及重新界定[A];繁榮學術 服務龍江——黑龍江省第二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上冊)[C];2010年
7 葉志堅;;馬克思文化思想論析[A];傳統(tǒng)文化與先進文化構建[C];2004年
8 黃裳裳;;人文關懷:馬克思文化批評的反思性[A];全國馬列文藝論著研究會第十八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9 趙準;;對馬克思價值理論的一種新闡釋——理想和現(xiàn)實的結合[A];中國《資本論》研究會第十二次學術研討會暨第七次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4年
10 胡世禎;;在《資本論》寫作過程中的馬克思——紀念馬克思誕辰190周年[A];全國高等財經(jīng)院!顿Y本論》研究會2008年第25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李楠明;馬克思的實踐哲學及其現(xiàn)代意義[N];光明日報;2000年
2 鐘平;像馬克思那樣辦報[N];中國社會科學院報;2008年
3 本報記者 汪嘉波;馬克思緣何再受西方青睞[N];光明日報;2008年
4 本報記者 田曉玲;馬克思為我們提供了理解世界的方法[N];文匯報;2008年
5 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fā)展學院 何中華;一個新的“格式塔”轉變的來臨[N];社會科學報;2008年
6 E線圖情;馬克思紀念圖書館迎來75歲生日[N];中國文化報;2008年
7 羅騫;時代呼喚馬克思的在場[N];中國社會科學院報;2009年
8 北京大學經(jīng)濟學院教授 蕭灼基;我寫馬克思傳記的一點新嘗試[N];北京日報;2009年
9 龐卓恒;馬克思何以變成了貝爾尼埃?[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10 ;克拉克、福斯特:二十一世紀的馬克思生態(tài)學[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彭飛;馬克思對資本的批判及其現(xiàn)實意義[D];蘇州大學;2010年
2 曹瑞明;馬克思“各盡所能,按需分配”原則的當代解讀[D];天津師范大學;2010年
3 王文晶;建構當代中國市民社會的困境及出路[D];吉林大學;2010年
4 朱大鵬;社會主義正義觀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5 俞志;馬克思虛擬資本理論及其當代價值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6 劉日明;近代法哲學與馬克思的社會存在理論[D];復旦大學;2003年
7 趙士兵;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理論視閾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問題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8 靳方華;馬克思社會經(jīng)濟形態(tài)理論與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D];天津師范大學;2003年
9 張劍抒;馬克思自由思想的真蘊及其當代境遇[D];吉林大學;2004年
10 王永山;馬克思與費爾巴哈[D];蘇州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陶生明;馬克思信用理論與我國現(xiàn)代信用體系建設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5年
2 蔡正孫;馬克思和老子人與自然關系思想比較[D];首都師范大學;2005年
3 甄永亮;馬克思人的解放理論研究[D];河南科技大學;2010年
4 趙維全;馬克思經(jīng)濟全球化學說與中國的對外開放[D];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4年
5 賈興來;馬克思主義教育思想對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啟示[D];長春師范學院;2011年
6 霍君輝;馬克思和諧思想初探[D];吉林大學;2011年
7 姚志國;論馬克思對黑格爾的“世界歷史理論”的繼承與超越[D];中國石油大學;2011年
8 王志軍;從馬克思早期對宗教的批判看哲學的根本變革[D];黑龍江大學;2001年
9 羅伯中;論馬克思早年政治哲學[D];湘潭大學;2003年
10 秦怡紅;論馬克思的社會理想[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88811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1888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