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潛早期美學觀探索
本文選題:人生藝術(shù)化 + 朱光潛; 參考:《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1997年01期
[Abstract]:......
【分類號】:B83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杰;;體驗意韻美——讀《西方美學史》有感[J];科技信息;2011年18期
2 夏中義;;青年馬克思與中國第一次“美學熱”——以朱光潛、蔡儀、李澤厚、高爾泰為人物表[J];文學評論;2011年05期
3 劉鋒杰;;朱光潛與宗白華:美學雙峰的并峙性[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4 曹謙;;論“實踐存在論美學”的馬克思主義性質(zhì)——以“實踐”概念為中心[J];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5 閻國忠;;誰在接著朱光潛講?——“主客觀統(tǒng)一”說的邏輯展開[J];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2011年01期
6 蘇中;;談審美態(tài)度的培育與生態(tài)人格的養(yǎng)成[J];群文天地;2011年09期
7 陳曄;;探究美的本質(zhì)[J];劍南文學(經(jīng)典教苑);2011年01期
8 代迅;;審美態(tài)度的恰當性:中國當代美學的自然美[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11年04期
9 高建平;;后文化研究時代的美學[J];美育學刊;2011年04期
10 韓書堂;;全球化文化格局中的“中國美學”——訪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高建平[J];學海;2011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攸欣;;朱光潛在成都[A];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會第十屆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10年
2 宛小平;;梁啟超與朱光潛的美學比較[A];中國現(xiàn)代美學與文論的發(fā)動:“中國現(xiàn)代美學、文論與梁啟超”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選集[C];2008年
3 宛小平;;美學史的寫作——朱光潛《西方美學史》是非談[A];美學在中國與中國美學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宛小平;;朱光潛美學思想的當代意義[A];中華美學學會第六屆全國美學大會暨“全球化與中國美學”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5 朱光潛;;朱光潛同志在全國美學會議開幕式上的發(fā)言[A];中華美學學會第一次全國美學會議簡報[C];1980年
6 鐘名誠;;論朱光潛美學思想改造的三個層面[A];2009江蘇省美學學會年會“當代審美文化與藝術(shù)傳統(tǒng)”學術(shù)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7 王旭曉;;中國美學的歷程與轉(zhuǎn)向[A];科學發(fā)展:文化軟實力與民族復興——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論文集(下卷)[C];2009年
8 ;第一次全國美學會議勝利閉幕 成立學會 通過章程 選舉理事并提出學會工作計劃和建議書[A];中華美學學會第一次全國美學會議簡報[C];1980年
9 鐘仕倫;李天道;;二十世紀中國傳統(tǒng)美學的研究的回顧與展望[A];中華美學學會第五屆全國美學會議論文集[C];1999年
10 王向峰;;談?wù)劯母镩_放以來中國美學史的研究[A];中華美學學會第七屆全國美學大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三看朱光潛的美學思想[N];解放日報;2008年
2 宛小平 安徽大學哲學系;朱光潛:建立從認識到實踐的開放美學體系[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3 本報記者 謝穎;美從何來?[N];人民政協(xié)報;2010年
4 本報記者 潘欣信;美學何處尋?[N];美術(shù)報;2010年
5 本報特約記者 楊玉娟;世界美學大會與中國[N];中華讀書報;2010年
6 葉朗;追求照亮生活的藝術(shù)之光[N];中國藝術(shù)報;2011年
7 張法浙江師范大學人文學院;王國維:以美學接引傳統(tǒng)[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8 本報記者 金濤;應(yīng)時代呼聲 彰東方大美[N];中國藝術(shù)報;2010年
9 李希凡;一種新美學發(fā)展觀的執(zhí)著探索[N];中國文化報;2008年
10 傅國涌;美學一樣能直面生活[N];中國經(jīng)濟時報;2006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高金嶺;論朱光潛對西方美學的翻譯與引進[D];山東大學;2005年
2 O@同壯;莊子與中國現(xiàn)代美學[D];暨南大學;2007年
3 余銳;論黑格爾的象征型藝術(shù)理論[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4 楊廟平;《巴黎手稿》與當代中國美學理論形態(tài)建構(gòu)[D];四川大學;2007年
5 王麗;中國近現(xiàn)代美學課程發(fā)生發(fā)展論[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6 張弓;歷史視野中的實踐美學[D];復旦大學;2007年
7 黃健云;“特殊”與美感[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8 黃文發(fā);兩種理論取向:自律和他律[D];復旦大學;2008年
9 周維山;馬克思《1844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與中國當代美學[D];山東大學;2007年
10 唐善林;鄧以蟄美學思想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琰;朱光潛與中國傳統(tǒng)美學[D];四川師范大學;2001年
2 鄭素華;論朱光潛審美教育思想的現(xiàn)代性[D];揚州大學;2004年
3 李杰;朱光潛的生命美學觀[D];華南師范大學;2003年
4 宋陽;朱光潛美學思想研究[D];新疆大學;2009年
5 南華;朱光潛悲劇美學思想與尼采[D];西北大學;2003年
6 楊維娜;論朱光潛前期的美育思想及現(xiàn)實意義[D];內(nèi)蒙古大學;2007年
7 賀麗;實踐美學論爭的歷史考察及其哲學反思[D];黑龍江大學;2007年
8 張仙花;朱光潛早期審美心理學思想研究[D];蘇州大學;2009年
9 李自紅;現(xiàn)代性的困惑[D];暨南大學;2002年
10 劉飛;朱光潛喜劇心理學思想之研究[D];安徽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87106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1871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