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美學視野中的“意境說”——以朱光潛和宗白華為例
本文選題:比較美學 + 審美主義; 參考:《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摘要】:"意境說"是比較美學視野內中西審美主義相融合的現(xiàn)代產(chǎn)物,朱光潛與宗白華的"意境說"當中皆包孕了歐洲美學的基因,并成為了現(xiàn)代中國意境理論的兩種"范式"。如果說朱光潛的"詩境論"是以審美主義為指歸的話,那么,宗白華的"意境說"則與審美主義是內在同一的,二者代表了中國審美主義的不同方向。
[Abstract]:"artistic conception" is the modern product of the combin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aestheticism in the perspective of comparative aesthetics. Both Zhu Guangqian and Zong Baihua's "artistic conception" contain the genes of European aesthetics and become two "paradigms" of modern Chinese artistic conception theory. If Zhu Guangqian's "poetic conception" refers to aestheticism, then Zong Baihua's "artistic conception" is intrinsically the same as aestheticism, and they represent the different directions of Chinese aestheticism.
【作者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
【分類號】:B83-0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王興華;中國美學“意境論”新探[J];南開學報;1996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畢濤;;論中國古代敘事詩之“隱”[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2 劉好;;淺析《八月之光》的詩化特征[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8期
3 蔣金玲;;世界·生命·藝術意境之關系——從宗白華《中國藝術意境之誕生》談起[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4期
4 汪麗琴;;小議王維與孟浩然山水田園詩比較——詩人自我形象的隱與顯[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7期
5 張毓雄;姚順波;;民間竹文化的傳承與竹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基于“中國竹子之鄉(xiāng)”湖南益陽的調查[J];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6 宗廷虎;;現(xiàn)當代中藥藥名嵌字體的繼承與發(fā)展[J];畢節(jié)學院學報;2009年07期
7 崔艷輝;;淺談英國浪漫主義詩歌中的意象[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8 王欣;;英國浪漫主義詩歌的語音形式審美[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9 劉曉溪;;從叔本華的美學角度看“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10 苗慧;;略談《詩經(jīng)》的結構[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熊江梅;六朝文體思想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2 張入云;問題史:中國新詩的音樂性(1917-1949)[D];復旦大學;2011年
3 王天紅;中國現(xiàn)代新詩理論與外來影響[D];吉林大學;2011年
4 劉鵬;詩在道德教育中的價值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5 聶W,
本文編號:186346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1863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