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的“心理分析”——讀《藝術與人類心理》
本文選題:心理分析 + 西方美學 ; 參考:《中國圖書評論》1992年02期
【摘要】:正 作為國家七五計劃重點社科研究項目“藝術心理美學”的階段性成果,童慶炳教授主編的《藝術與人類心理》可以稱為我國藝術審美心理研究領域的力作。本世紀以來,西方美學的重心不斷從古典美學的美的本體探討轉(zhuǎn)向藝術本體、藝術審美心理的分析。不管是從人本主義的抑或科學主
[Abstract]:As the stage achievement of the key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project "Art Psychological Aesthetics" of the National Seventh Five-Year Plan, "Art and Human Psychology" edited by Professor Tong Qingbing can be regarded as a masterpiece in the field of artistic aesthetic psychology research in China.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is century, the focus of western aesthetics has been changing from the ontological discussion of classical aesthetics to the artistic Noumenon and the analysis of artistic aesthetic psychology. Whether it's humanism or science.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武乾;試論美感的性質(zhì)[J];哲學研究;1981年05期
2 彭立勛;從西方美學和文藝思潮看“自我表現(xiàn)”說[J];文藝研究;1982年01期
3 南!に沟傥纳;美國心理治療介紹[J];心理科學;1982年01期
4 涵清;美學、文論與數(shù)學的關系[J];文藝理論研究;1983年02期
5 李丕顯;;不盡長江滾滾來[J];讀書;1983年04期
6 ;從藝術實踐的角度討論美學[J];文藝理論研究;1984年02期
7 林暉;美學范圍無所不包嗎?——評“科學美”、“理性美”[J];浙江學刊;1984年06期
8 ;“現(xiàn)象學美學”簡介[J];文藝理論研究;1985年03期
9 ;西方評論對作品創(chuàng)作過程的心理探索[J];文藝理論研究;1985年03期
10 許明;美學研究中的哲學問題[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1985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周永福;;差額選舉中的心理分析[A];紀念甘肅省人大設立常委會二十周年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2 趙波;姜憲明;;在職業(yè)選擇中把握自己——大學生就業(yè)心理分析與對策[A];邁向21世紀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屆全國大學生心理咨詢學術會議優(yōu)秀論文集[C];1999年
3 ;全國美學會議學術報告會結束繼續(xù)分組討論美育等問題[A];中華美學學會第一次全國美學會議簡報[C];1980年
4 鐘仕倫;李天道;;二十世紀中國傳統(tǒng)美學的研究的回顧與展望[A];中華美學學會第五屆全國美學會議論文集[C];1999年
5 王德勝;;美學:知識背景及其他——對百年中國美學學術特性的一種思考[A];中華美學學會第五屆全國美學會議論文集[C];1999年
6 皮朝綱;劉方;;中國20世紀美學與傳統(tǒng)美學[A];中華美學學會第五屆全國美學會議論文集[C];1999年
7 張玉能;;中國美學如何跨入21世紀[A];中華美學學會第五屆全國美學會議論文集[C];1999年
8 彭立勛;;走向新世紀的中國審美心理學[A];中華美學學會第五屆全國美學會議論文集[C];1999年
9 傅謹;;中國美學面臨的三大問題[A];中華美學學會第五屆全國美學會議論文集[C];1999年
10 陳波;;西方當代與中國古代藝術符號理論比較研究[A];第一屆、第二屆東亞符號學國際會議論文集[C];199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曲阜師范大學 扈慶學 邢學坤 王方立;高考,從“心理”放飛[N];中國教育報;2000年
2 韓天雨;創(chuàng)新與積累[N];光明日報;2000年
3 劉士林;生命美學:世紀之交的美學新收獲[N];光明日報;2000年
4 劉隆民;落幕前的美學沉思[N];貴州政協(xié)報;2000年
5 童兆祥;讓消費者動心[N];中國綠色時報;2000年
6 程惠哲;理性與詩性的結合[N];人民日報;2000年
7 孟凡強;現(xiàn)代臨床心理學的重大發(fā)現(xiàn)[N];中國消費者報;2000年
8 趙建中;弗洛伊德學說遭批判[N];中華讀書報;2000年
9 容小翔;青少年吸煙的心理分析[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0年
10 林永和;高考專業(yè)選擇心理分析[N];中國教育報;200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田春;審美知覺研究[D];暨南大學;2003年
2 張浩;20世紀中國女性文學的精神分析話語剖析[D];北京語言大學;2004年
3 王輝;迷戀與拒抗下的孤獨守望[D];河南大學;2005年
4 高金嶺;論朱光潛對西方美學的翻譯與引進[D];山東大學;2005年
5 吳畛;人道主義與人的自我拯救[D];吉林大學;2006年
6 郭永玉;超個人心理學的理論與實踐[D];南京師范大學;2000年
7 徐峰;中國飲食文化的心理分析[D];華南師范大學;2006年
8 Michael K.Yen;榮格原型心神意象在心理分析中的角色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6年
9 陳弘;論帕特里克·懷特小說中的性[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10 劉建林;城市用戶群節(jié)水支持體系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洪達喜;薩姆·謝潑德家庭劇之心理分析——淺析《饑餓階級的詛咒》與《被埋葬的孩子》[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2年
2 伍之;中國九十年代玩世現(xiàn)實主義和波普藝術的心理分析[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3 何正國;真理·理解·對話[D];安徽大學;2002年
4 辛敏裕;關于學習第二語言的心理分析[D];大連海事大學;2003年
5 王勇鵬;青少年學生攻擊性行為的心理分析與教育對策[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6 殷燕;黑暗之心與愛之心[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7 趙立濤;大學生犯罪的心理分析及防范教育[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3年
8 劉旭華;高教投資雙主體管理中的協(xié)調(diào)博弈心理分析[D];貴州師范大學;2003年
9 張莉;童話心理分析及其在幼兒心理教育中的運用[D];華南師范大學;2003年
10 王海珍;[D];安徽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184298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1842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