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爾美學的存在論基礎
本文選題:黑格爾 + 美學; 參考:《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6期
【摘要】:黑格爾美學思想的體系受到其存在論的深刻影響,一方面,其存在論提供的世界之存在的整體性的邏輯結構,奠定了美和美學在人類思想體系中的地位;另一方面,其存在論提供的辯證歷史觀對藝術史的確立、美的歷史確立,以及考察藝術與社會歷史的關系、藝術的命運這些重大問題、美學課題產生了奠基性的作用。這種影響說明,美學在其方法、體系、結論甚至理論形態(tài)各方面,都奠基于時代性的存在論之上。
[Abstract]:The system of Hegel's aesthetic thought is deeply influenced by its ontology. On the one hand, the holistic logical structure of the existence of the world provided by Hegel's existentialism establishes the position of beauty and aesthetics in the system of human thought, on the other hand, The dialectical view of history provided by its existentialism plays a fundamental role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art history, the historical establishment of beauty,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rt and social history, and the fate of art. This influence shows that aesthetics is based on the existentialism of the times in its methods, systems, conclusions and even theoretical forms.
【作者單位】: 上海師范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
【分類號】:B83-06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邵子華;;論戲劇沖突與人生雙極性的同構關系[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02期
2 錢廣華;;走出黑格爾體系的迷宮——一個另類的解讀[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3 孫顯元;;芝諾悖論中的邏輯和形而上學[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4 王兆良;黑格爾的市民社會理論及其歷史意義[J];安徽大學學報;2000年06期
5 趙妙法;Metaethics(后倫理學)與Metaphysics(后物理學)——粗議中西哲學之異同及中國有無哲學的問題[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2期
6 王永茂;論魯迅的進化觀[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2期
7 溫純如;康德自我學說的理論淵源[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5期
8 鄭明珍;黑格爾“反思”范疇及其對辯證法的貢獻[J];安徽大學學報;2005年05期
9 余衛(wèi)國;;中國哲學范式原創(chuàng)建構的理論和方法問題探析[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10 呂美生;孔正毅;;程朱理學的現(xiàn)代審視[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施九青;;師恩浩蕩 永志不忘——高放教授80華誕感言[A];高放教授八十華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2 王文遠;;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 把高校建設成為和諧社會的典范[A];著力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努力增強高校創(chuàng)新與服務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8年
3 梁笑梅;;20世紀巴蜀文學地域的空間形態(tài)研究層序[A];巴蜀作家與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論文集[C];2006年
4 鄧經武;;何其芳與“花間詞”及其文化啟示[A];巴蜀作家與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論文集[C];2006年
5 傅德本;;自然辯證法何以安身立命——讀劉嘯霆教授文章的幾點認識[A];第三屆全國科技哲學專家專題論壇“在為國服務中發(fā)展自然辯證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6 張大為;;文學的詩化與詩學的重構:走向一種真正的后現(xiàn)代主義[A];新世紀中國新詩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7 孫玉石;;郭沫若關于藝術與自然關系的思考(下)——一個浪漫主義詩人的藝術沉思[A];“郭沫若在重慶”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85年
8 蔡震;;郭沫若前期文藝思想與我國文化傳統(tǒng)的關系[A];郭沫若研究第二輯[C];1986年
9 黃侯興;;聞一多郭沫若前期詩論比較[A];郭沫若史學研討會論文集[C];1986年
10 韓立群;;從人物塑造看郭沫若歷史劇的浪漫主義特色[A];郭沫若研究第三輯[C];198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海峰;阿多諾的“否定的辯證法”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1年
2 叢日云;基督教二元政治觀與近代自由主義[D];天津師范大學;2001年
3 唐德海;大學課程管理的理論與方法研究[D];廈門大學;2001年
4 趙廣明;理念與上帝[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錢永生;論墨子思想結構的生成[D];首都師范大學;2002年
6 盧永華;會計科研方法論研究[D];廈門大學;2002年
7 李瑞;六味地黃丸拆方研究與命水理論探討[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3年
8 林大志;四蕭文學研究[D];河北大學;2003年
9 劉守剛;西方立憲主義傳統(tǒng)研究[D];華東政法學院;2004年
10 段吉方;意識形態(tài)與政治批評[D];浙江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付永輝;馬克思自由觀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孫麗巍;“主體性”視野下的康德、克羅齊美學思想[D];黑龍江大學;2001年
3 王慶衛(wèi);論“氣韻”的藝術理念[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4 王俊玲;匍匐在十字架下的悲劇愛情[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5 何鵬翔;盧梭社會契約論的邏輯構架和歷史影響[D];中共中央黨校;2002年
6 劉舸;沖突之美[D];湘潭大學;2002年
7 丁奇;紀念性景觀研究[D];南京林業(yè)大學;2003年
8 王早娟;山谷詞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3年
9 萬仁甫;黑格爾文藝史哲學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3年
10 戈士國;希臘哲學原始結構的生成[D];河南大學;2003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單東輝;;海德格爾論存在[J];消費導刊;2010年06期
2 朱立元;黃文發(fā);;康德與黑格爾崇高理論的比較分析[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6期
3 黃凱;;康德與黑格爾天才理論的比較分析[J];西南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4 蔣樂蓉;;論黑格爾邏輯學的質與本質的區(qū)別[J];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5 唐鐵惠;;和悅靜穆·人的形象·美好時代——黑格爾藝術觀探微[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6 柳向陽;;論黑格爾藝術美定性的倫理內涵[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7 朱立元;略論黑格爾美學的成就與特色[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4年06期
8 盧鐵澎;黑格爾《美學》的方法論價值[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1年S1期
9 趙伯飛,劉莉萍,黨振峰;黑格爾美學思想辯證法的體現(xiàn)及其意義[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S2期
10 王修和;黑格爾美學的主體性原則及其特征[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9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周安華;;美學與高科技時代[A];春華秋實——江蘇省美學學會(1981—2001)紀念文集[C];2001年
2 萬書元;;論隱喻與象征[A];探尋美與藝術——江蘇省美學學會(2001—2006)紀念文集[C];2006年
3 胡健;;理學與美學札記[A];海峽兩岸論朱熹——紀念朱熹誕辰865周年暨朱熹對中國文化貢獻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5年
4 胡經之;;超越古典[A];“新中國文學理論五十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5 劉成紀;;重新認識中國當代美學中的自然美問題[A];全國第三屆生態(tài)美學會議論文集[C];2004年
6 曹延;;漫議編排規(guī)范化與編輯審美[A];學報編輯論叢(第三集)[C];1992年
7 范藻;;美學 怎樣面對電視文化的時代挑戰(zhàn)[A];中華美學學會第五屆全國美學會議論文集[C];1999年
8 閔南萍;;語言學、美學與護理心理學的關系[A];全國外科護理學術會議暨專題講座論文匯編[C];2000年
9 楊玉東;;精品科技期刊審美價值構成原則分析[A];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國科技工作者的歷史責任——中國科協(xié)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C];2003年
10 王鵬周;;樹、山、水:布依民族主體間性審美特質[A];美學、文藝學基本理論建設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程潔;回歸實事:政治的美學之維[N];社會科學報;2003年
2 何樹彬;“在家上學”挑戰(zhàn)歐美學校教育[N];文匯報;2004年
3 青敏;德固賽的安全美學[N];中國質量報;2003年
4 張黔;物象美學的理論基礎[N];光明日報;2003年
5 中國社科院 梁志學;解釋單調的無限[N];社會科學報;2005年
6 張汝倫;黑格爾的《歷史哲學》[N];中華讀書報;2001年
7 豐書;電影的美學世界[N];中華讀書報;2003年
8 本報記者 丁明豪;生活家靠美學營銷實現(xiàn)產業(yè)突圍[N];中國企業(yè)報;2010年
9 崔衛(wèi)平;美學乃倫理之母[N];北京日報;2003年
10 崔衛(wèi)平;美學乃倫理之母[N];中國郵政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程金海;當代西方對話美學思想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2 楊白;人的詩之安居的可能性之在[D];吉林大學;2008年
3 劉長庚;馬克思的感性理論與美學問題[D];復旦大學;2004年
4 葉曉璐;法蘭克福學派的意識形態(tài)批判及其存在論視域[D];復旦大學;2005年
5 夏巍;勞動與交往[D];復旦大學;2008年
6 徐先艷;馬克思的社會存在論研究[D];北京師范大學;2008年
7 陳軍;西方傳統(tǒng)的形而上學存在論與馬克思的哲學革命[D];復旦大學;2003年
8 鄭玉明;試論黑格爾藝術認識范疇的實踐性內涵[D];浙江大學;2004年
9 劉旭光;海德格爾與美學[D];復旦大學;2003年
10 趙彥芳;作為倫理學的美學:從康德到?耓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陶國山;現(xiàn)象學與羅曼·英伽登美學[D];蘇州大學;2005年
2 姜輝;沈從文的生命美學觀[D];吉林大學;2006年
3 潘崗;老子的非主體美學[D];首都師范大學;2003年
4 謝海長;華茲華斯美學:超越自然的人文主義思想[D];云南師范大學;2005年
5 李羅鳴;稼軒詞審美闡釋[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6 陳實;試論多媒體教學中的美學現(xiàn)象[D];江西師范大學;2005年
7 雷瓊芳;論荀子禮學思想的美學訴求[D];新疆大學;2007年
8 苑坤;試論神仙文化與中國古典園林藝術[D];廈門大學;2009年
9 王懷春;論中國古代文學中的悲怨美[D];重慶師范大學;2004年
10 錢正;解讀意識形態(tài)廣告[D];武漢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84192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1841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