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中和美育觀
本文選題:孔子 + 中和。 參考:《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摘要】:中和是中華文化的基本精神,也是孔子審美觀的核心理念?鬃映邢葐⒑,基于"中和"理念,主張既要滿足個體官能的合理欲求,又要使個體欲求合乎社會倫理道德,強調(diào)用社會道德來規(guī)范審美對象和審美主體,使之無"過"與"不及",從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和"美育觀。其基本表現(xiàn)為:禮樂和諧、哀樂有節(jié)、盡善盡美、文質(zhì)彬彬。這對理想人格的塑造和人生境界的升華,都有著不可替代的價值。
[Abstract]:Neutralization is the basic spirit of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core concept of Confucius aesthetics.On the basis of the idea of "neutralization", Confucius advocated not only satisfying the rational desires of individual officials, but also making individual desires conform to social ethics and morality, emphasizing the use of social morality to standardize aesthetic objects and subjects.So that it "too" and "not", thus forming a unique "neutralization" aesthetic education view.Its basic performance is: the ceremony and music harmonious, sad music has the section, perfect perfect, gentle and polite.It has irreplaceable value for the shaping of ideal personality and the sublimation of life realm.
【作者單位】: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
【基金】: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guī)劃國家一般課題“儒學核心價值與當代價值教育研究”(課題批準號:BEA100036)前期成果之一
【分類號】:B83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晶晶;;《論語》心理動詞簡析[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4期
2 門紅麗;;“思無邪”詩學觀念解析[J];當代小說(下);2010年09期
3 謝艷霜;;論孔子“學思結(jié)合”的教育思想及其現(xiàn)代價值[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4 安濤;;孔子的中庸思想及其文論意蘊[J];甘肅社會科學;2011年01期
5 李謨潤;;拒斥與認同:安南阮攸《北行雜錄》文獻價值審視[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6 燕維英;儒家文化精華對當代公民道德建設(shè)的意義[J];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2年04期
7 王麗;;孔子教育思想成因探析[J];畢節(jié)學院學報;2012年06期
8 姚迎春;;先秦儒家“以樂修身”思想論析[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9 黃亞卓;;論陸機的才性與其“繁縟工巧”詩風[J];合肥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03期
10 吳瑞霞;論中國古代文學體裁的詩意性與詩意思維[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陳英;西漢的貧富差距與政府控制研究[D];廈門大學;2006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樹云;思想政治(品德)課視角下的青少年挫折教育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王茜;新課標之后初中語文教材中《論語》的教與學[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3 紀茂祥;孔子中庸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審視[D];黑龍江大學;2011年
4 林松波;試論孔子的“大一統(tǒng)”思想[D];華南師范大學;2005年
5 閆建華;儒家倫理范疇“直”芻議[D];山西大學;2007年
6 劉艷;《論語》中的孔子教師形象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7 李明明;中國古代雅樂文化分期研究[D];河南大學;2008年
8 熊燕華;孔子君子觀探析[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9 陳敏;試論孔子的“孝道”[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10 喬建鋒;《孔子家語·致思》篇分章考信[D];曲阜師范大學;2009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孔祥安;;孔子樂教思想探析[J];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2 吾淳;;孔子論樂:精英的理想與趣味[J];孔子研究;2006年06期
3 姜玉超;;《論語》所體現(xiàn)的孔子“中和”智慧[J];現(xiàn)代語文(文學研究版);2008年10期
4 于永森;;詩可以怨——試論“豪放”范疇的詩學基礎(chǔ)[J];船山學刊;2009年03期
5 戴勇;;儒家哲學思想對中國民族音樂的影響[J];文化學刊;2009年06期
6 段橋生;米瑞玲;;孔子“盡善盡美”與“興、觀、群、怨”的音樂美學思想管窺[J];歌海;2009年02期
7 譚杰;;論孔子的“中和”美育觀[J];理論導報;2006年11期
8 蔣瑜;;孔子音樂美學思想芻議[J];知識經(jīng)濟;2009年14期
9 韓梅;;孔子文藝思想淺論[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8年03期
10 鄒聯(lián)豐;;“盡善盡美 美善合一”——孔子儒家音樂美學思想初探[J];時代文學(雙月上半月);2008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譚承耕;;孔子中和哲學在二十一世紀的偉大作用[A];《國學論衡》第一輯——甘肅中國傳統(tǒng)文化研究會學術(shù)論文集[C];1998年
2 周洪;;孔子反對厚葬顏回的原因[A];《春秋》三傳與經(jīng)學文化[C];2009年
3 霍有光;;《呂氏春秋》與先秦儒家思想[A];秦文化論叢(第十一輯)[C];2004年
4 周孚政;;中國人為什么崇拜孔子[A];孔學研究(第十二輯)——云南孔子學術(shù)研究會第十二次學術(shù)研討會暨第三屆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5年
5 ;香港湯恩佳博士捐贈建水文廟孔子銅像揭幕典禮照片[A];孔學研究(第七輯)——云南孔子學術(shù)研究會第七次暨海峽兩岸第五次孔子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6 李曉斌;;試析孔子德治思想與道德教育之間的關(guān)系[A];孔學研究(第四輯)[C];1998年
7 張文昆;;孔子和孫子之初步比較[A];孔學研究(第八輯)——云南孔子學術(shù)研究會第八次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8 王潔;李藝;;孔墨教學思想之異同及其現(xiàn)代啟示[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9 余玫;;孔子“君子”教育觀的現(xiàn)代價值[A];孔學研究(第四輯)[C];1998年
10 謝瑞君;劉海君;;論孔子的誠信觀[A];孔學研究(第十一輯)——云南孔子學術(shù)研究會第十一次暨海峽兩岸第七次孔子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蘇葦;我省首次在國外建立孔子學院[N];太原日報;2008年
2 文依;影視里的孔子應(yīng)該什么樣[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9年
3 廈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易中天;草根有話說[N];經(jīng)濟觀察報;2009年
4 王月清;孔子學院推動南京大學國際化辦學[N];中國社會科學院報;2008年
5 記者 李釗;許嘉璐率團考察巴黎孔子學院[N];科技日報;2008年
6 通訊員 閔鋒;我市孔子后裔代表河南參加世界儒學大會[N];開封日報;2008年
7 記者 李欣瑤;西北師大與喀土穆大學合建孔子學院[N];甘肅日報;2009年
8 口述 北京大學教授 湯一介 采訪整理 本報記者 楊桂青;我們在面對一個怎樣的孔子[N];中國教育報;2010年
9 陳福順 孫文采;孔子為圣人并非歷代帝王捧起來的[N];吉林日報;2010年
10 湖南大學岳麓書院 曾小五 江西師范大學倫理學研究所 曾建平;孔子和柏拉圖關(guān)于和諧社會構(gòu)想的比較[N];光明日報;2010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錕;孔子與20世紀三大社會思潮[D];西北大學;2002年
2 王世明;孔子倫理思想發(fā)微——現(xiàn)代生活語境中的《論語》解讀[D];清華大學;2004年
3 李銳;孔孟之間“性”論研究[D];清華大學;2005年
4 盧茂君;井上靖的中國題材歷史小說探究[D];吉林大學;2008年
5 郭振香;先秦儒家情論研究[D];山東大學;2005年
6 趙生群;春秋經(jīng)傳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1998年
7 丁小麗;孔孟荀“名分”思想研究[D];北京師范大學;2002年
8 楊云萍;審美與審丑[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9 付曉青;荀子“樂論”美學思想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10 胡真;先秦思想與中醫(yī)養(yǎng)生理論相關(guān)性研究[D];湖北中醫(yī)學院;2008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陶雅娟;試論孔子與亞里士多德的中庸思想及現(xiàn)代意義[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2 陳勇軍;仁愛之治與自由之治[D];江西師范大學;2004年
3 唐水橋;論孔子倫理思想中的“仁”及其現(xiàn)實意義[D];華南師范大學;2005年
4 呂振;孔子中庸思想與亞里士多德中道德觀比較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5年
5 陳顥;試論老子的教育思想[D];蘇州大學;2008年
6 路丙輝;傳統(tǒng)孝文化及其現(xiàn)代轉(zhuǎn)型[D];安徽師范大學;2005年
7 汪夢林;孔子與蘇格拉底師道觀比較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05年
8 劉鳳偉;古代白話小說中的孔子形象[D];蘇州大學;2005年
9 張小建;孔子與蘇格拉底生死觀之比較[D];江西師范大學;2008年
10 溫召賢;農(nóng)耕文明與孔子孝道[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75973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1759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