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美學歷史發(fā)展的復雜性探論
本文選題:實踐美學 切入點:復雜性 出處:《社會科學輯刊》2008年02期
【摘要】:實踐美學經歷了初創(chuàng)、發(fā)展和完善三個不同時期,且在不同時期形成了"藝術生產論實踐美學"、"主體性實踐美學"、"創(chuàng)造論實踐美學"和"實踐存在論美學"等不同的實踐美學流派。它們之間對立又統(tǒng)一,批判又繼承,從而結成了一種充滿矛盾和張力的關系。
[Abstract]:Practical aesthetics has gone through three different periods: starting, developing and perfecting.In different periods, there are different schools of practical aesthetics, such as "practical aesthetics of art production", "practical aesthetics of subjectivity", "practical aesthetics of creation" and "aesthetics of practical existence".They form a relationship full of contradiction and tension because of their unity, criticism and inheritance.
【作者單位】:
【分類號】:B8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蔣孔陽;美在創(chuàng)造中[J];文藝研究;1986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宋傳東;李澤厚美學批判[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2 喬東義;李澤厚實踐論美學的問題與反思[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3 趙昶靈,郭維明,陳俊愉;梅花花色之美的美學淺析[J];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4 李建盛;方法論與20世紀中國美學[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6期
5 邰文華;跨文化交際中的語境觀[J];巢湖學院學報;2003年06期
6 邱衍慶;城市競爭協調之道——追求競爭價值、目的、工具合理性統(tǒng)一[J];城市規(guī)劃;2005年01期
7 郭玉生;從人生論美學到實踐美學——中國悲劇觀演變論[J];東方論壇;2004年01期
8 喬立恭;教育技術學的另類解讀與詮釋(下)[J];電化教育研究;2003年12期
9 曹順慶,支宇;重釋文學性——論文學性與文學理論的悖謬處境[J];湖南社會科學;2004年01期
10 譚婭,陳憲年;試論通感在審美欣賞中的價值[J];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黃裳裳;;理解“典型環(huán)境”觀念的理性基礎及多元視角[A];安徽文學論文集(第2集)[C];2004年
2 宋妍;;對李澤厚“人的自然化”與“情本體”的質疑[A];美學、文藝學基本理論建設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3 王偉;;從經典化到大眾化——李澤厚“美的歷程”[A];美學、文藝學基本理論建設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4 費鄧洪;費茸;;我國高等音樂教育課程不可忽視的內容——音樂的數學性[A];全國高等音樂教育課程發(fā)展與教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袁禾;論中國宮廷舞蹈[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0年
2 陳志燁;一般社會中的勞動研究[D];西北大學;2002年
3 黃富峰;論道德思維[D];湖南師范大學;2002年
4 周建忠;屈原考古新證[D];上海師范大學;2004年
5 李慶宗;在理性與價值之間[D];中共中央黨校;2004年
6 趙德光;現代化進程中云南石林阿詩瑪文化的轉型與重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4年
7 張季;城市土地利用分析[D];西南農業(yè)大學;2004年
8 劉長庚;馬克思的感性理論與美學問題[D];復旦大學;2004年
9 汪海霞;身背十字架的道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年
10 趙爽;教育政策合法性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唐兵;近百年中國美育觀念演變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2 程遠;王蒙審美理想初論[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3 劉月;轉型期的中國當代審美文化[D];曲阜師范大學;2001年
4 黃珊珊;色彩與文學[D];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
5 庹權;我國社會轉型期體育生活方式的現狀與趨勢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3年
6 劉銀昌;《焦氏易林》四言詩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3年
7 譚佳;李澤厚的人生論美學思想[D];四川師范大學;2003年
8 金銀;設計藝術學科的交叉性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3年
9 郭淑敏;藝術是人類情感符號形式的創(chuàng)造——論蘇珊·朗格之藝術新界定[D];河北大學;2003年
10 葉仁雄;孔子中和之美的時空闡釋[D];湘潭大學;2003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厚生;推陳出新十題[J];文藝研究;1980年01期
2 魏澤民;評《騎兵之歌》[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年02期
3 吳松亭;血肉豐滿 生動傳神——老通寶形象塑造瑣談[J];文藝理論研究;1980年03期
4 林克歡;美中不足——對話劇《陳毅市長》的幾點意見[J];中國戲劇;1980年11期
5 劉景清;娭李準小姫的人物形象和藝術特色[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年02期
6 王獻永 ,王文彬;尊重事實 尊重歷史——從《回憶魯迅》看馮雪峰[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0年03期
7 王行之;關于社會效果問題的思考[J];劇本;1980年03期
8 冼濟華;談談《故都春曉》中的傅作義形象[J];劇本;1980年04期
9 ;新書錄[J];讀書;1980年03期
10 張世祿;;漢語同源詞的孳乳[J];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0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荊東;黃鳳崗;林良驥;;艦船輻射噪聲雙譜特征的提取[A];中國聲學學會1999年青年學術會議[CYCA'99]論文集[C];1999年
2 劉增武;蔡悅斌;;基于K-L變換的船舶噪聲特征向量的降維處理[A];中國聲學學會1999年青年學術會議[CYCA'99]論文集[C];1999年
3 張昀;;分子系統(tǒng)學與古生物學結合推斷真核生物的進化譜系[A];中國動物科學研究——中國動物學會第十四屆會員代表大會及中國動物學會65周年年會論文集[C];1999年
4 張知彬;;增速進化,還是減速進化[A];中國動物科學研究——中國動物學會第十四屆會員代表大會及中國動物學會65周年年會論文集[C];1999年
5 戴汝為;李夏;;開放的復雜巨系統(tǒng)的若干問題[A];科技進步與學科發(fā)展——“科學技術面向新世紀”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8年
6 俞嘉第;;中型水庫運行管理的隨機動態(tài)決策方法問題[A];科學決策與系統(tǒng)工程——中國系統(tǒng)工程學會第六次年會論文集[C];1990年
7 張智光;;離散與連續(xù)混合多變量隨機決策方法及其在水環(huán)境—經濟系統(tǒng)中的應用[A];全國青年管理科學與系統(tǒng)科學論文集(第1卷)[C];1991年
8 陳天榮;;市場營銷組合策略的定量評價[A];全國青年管理科學與系統(tǒng)科學論文集(第2卷)[C];1993年
9 齊二石;;離散事件動態(tài)系統(tǒng)及其研究概況[A];全國青年管理科學與系統(tǒng)科學論文集(第2卷)[C];1993年
10 趙宏;;面向開放復雜性大系統(tǒng)的I~3DSS[A];復雜巨系統(tǒng)理論·方法·應用——中國系統(tǒng)工程學會第八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王洪岳 譚好哲;吳炫對美學的“否定”[N];中國教育報;2000年
2 劉士林;生命美學:世紀之交的美學新收獲[N];光明日報;2000年
3 ;復雜系統(tǒng)與復雜性科學[N];科學時報;2000年
4 本報評論員;認清重要性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N];人民日報;2000年
5 姚文放;給美學注入現代的血液[N];中國教育報;2001年
6 孫德民;人物形象塑造的復雜性與多元化[N];河北日報;2001年
7 王梅;關于婚姻法修正草案的法理思考[N];解放軍報;2001年
8 ;軟件開發(fā)中的常見問題[N];中國計算機報;2001年
9 葛永林;探索復雜性的奧秘[N];科技日報;2001年
10 江西財經大學 劉豫;金融衍生工具與虛擬經濟[N];上海金融報;200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謝愛華;“突現論”中的哲學問題[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江志松;元胞自動機的語法復雜性[D];蘇州大學;2001年
3 徐曉剛;設計結構矩陣研究及其在設計管理中的應用[D];重慶大學;2002年
4 劉國永;德性涌現與道德教育[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5 賈燕;供需鏈設計優(yōu)化模型及其復雜性問題研究[D];西北工業(yè)大學;2002年
6 張海斌;應用自動微分的非精確牛頓方法及其推廣[D];中國農業(yè)大學;2002年
7 劉文財;中國股票市場價格行為復雜性研究[D];天津大學;2003年
8 張保銀;經濟管理復雜適應系統(tǒng)理論與仿真研究[D];天津大學;2003年
9 樂群;歷史氣候復雜性[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10 趙立平;近代早期英格蘭蘇格蘭聯合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文強;腦卒中中醫(yī)證型與臨床定量評定的相關性研究[D];福建中醫(yī)學院;2000年
2 高鳳花;教師職業(yè)道德評價初探[D];華中師范大學;2000年
3 張一萍;朝鮮半島和平機制探析[D];華中師范大學;2000年
4 盧世浪;神經網絡與模糊集理論在實時洪水預報中的應用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1年
5 閆團結;馮玉祥幕僚研究[D];西北大學;2001年
6 何永棠;論《紅與黑》中于連形象的心理塑造[D];暨南大學;2001年
7 張朝枝;縣域旅游發(fā)展規(guī)劃的系統(tǒng)思維方法與技術路徑——以湖南省資興市為例[D];中南林學院;2001年
8 白東艷;系統(tǒng)科學與思維方式的變革[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1年
9 關永平;英語的象似性及其語言認知意義[D];廣西師范大學;2001年
10 許錫雷;IPSec的協議分析和實現[D];浙江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172450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1724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