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歷史審美對國民人文精神的培育
本文選題:歷史審美 切入點:人文精神 出處:《今日中國論壇》2008年07期
【摘要】:正談到讀史、學史,我們自然會涉及到歷史學的功用問題。自古以來學人一直關(guān)注史學的經(jīng)世致用功能,歷朝歷代統(tǒng)治者更是樂此不疲,情有獨鐘。例如孔子所著《春秋》中就有"借事以明
[Abstract]:When it comes to reading history and learning history, we naturally involve the function of history.Since ancient times, scholars have paid close attention to the practical function of historiography.For example, in Confucius'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there are "borrowing things to make Ming"
【作者單位】:
【基金】:2007年度安徽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項目《歷史審美能力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塑造》(項目編號:JG07095)階段性成果之一
【分類號】:K207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巍;被剝奪了做母親的權(quán)利——談《為奴隸的母親》中主人公的悲劇命運[J];承德民族師專學報;1985年03期
2 曉明;在歷史和現(xiàn)實的交叉點上挖掘人物性格的歷史積淀——《太陽照在桑干河上》閱讀札記之二[J];承德民族師專學報;1986年02期
3 阿芒;關(guān)于科技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若干想法[J];哲學研究;1986年01期
4 文韋;關(guān)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討論綜述[J];寧夏社會科學;1986年04期
5 劉京希;近年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研究概述[J];文史哲;1986年04期
6 ;中西“人論”的差異[J];文藝理論研究;1986年02期
7 蔡翔;悲劇·叛逆·詩情——評鄭義的《遠村》、《老井》[J];當代作家評論;1986年03期
8 郭齊勇;現(xiàn)代化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芻議[J];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1986年05期
9 龍柏會;本校舉辦首屆國際中國文化學術(shù)討論會[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86年02期
10 黃克劍;;價值取向與文化整體——讀余英時《從價值系統(tǒng)看中國文化的現(xiàn)代意義》[J];讀書;1986年09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魏宗禹;;晉國思想特征簡論[A];三晉文化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專集[C];1998年
2 許祖華;;新時代的戀舊情結(jié)——聞一多的文化心態(tài)研究[A];聞一多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選[C];1999年
3 王筑生;;抓住機遇,推動新世紀的中國民族學走向世界[A];民族學研究第十二輯——中國民族學學會第六屆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1997年
4 于慧;;《喜蓮》創(chuàng)作小結(jié)[A];我的角色與我們的劇團——第六屆電影表演藝術(shù)學會獎文集[C];1997年
5 陳太勝;;現(xiàn)代性進程里的文學理論[A];“新中國文學理論五十年”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6 方銘;;序[A];面向二十一世紀:中外文化的沖突與融合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1998年
7 王德華;;試論詩騷怨刺精神的嬗變[A];第四屆詩經(jīng)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8 段建海;;張載關(guān)學的人文精神[A];“張載關(guān)學與實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9 朱光亞;李開然;;在城市的拓展中拓展傳統(tǒng)園林藝術(shù)[A];中國文物學會傳統(tǒng)建筑園林委員會第十二屆學術(shù)研討會會議文件[C];1999年
10 王暢;;市場經(jīng)濟與文學傳統(tǒng)——關(guān)于文學的困境與出路問題的辯析[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十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第十四屆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1994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顧廣玲;人文精神與素質(zhì)教育[N];中國教育報;2000年
2 周芳;文化名家給中學生帶來什么——[N];中國教育報;2000年
3 楊蓉;重塑大學教師的人文精神[N];中國教育報;2000年
4 楊健民;人文的意義[N];福建日報;2000年
5 李德順;哲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的定位[N];光明日報;2000年
6 成銀生 朱慶;大學人文教育重在培養(yǎng)人文精神[N];光明日報;2000年
7 江建文(廣西大學文化與傳播學院教授);三個“代表”與人文精神的重建[N];廣西日報;2000年
8 國防科大人文與管理學院 張炳延 張偉超;在政治教育中滲透人文精神培養(yǎng)[N];解放軍報;2000年
9 方眉;建設(shè)生態(tài) 保護環(huán)境 中國西部開發(fā)的重大戰(zhàn)略[N];廠長經(jīng)理日報;2000年
10 宮? 戴學章 曲真儒;人文精神:現(xiàn)代化城市之魂[N];遼寧日報;2000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旭東;現(xiàn)代課程的價值取向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0年
2 陳軍科;當代社會發(fā)展:人的解放與文化自覺[D];中共中央黨校;2001年
3 紀明澤;學校:弘揚現(xiàn)代人文精神的家園[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4 吳丹梅;法治的文化解析[D];黑龍江大學;2003年
5 陳立龍;法治建設(shè)與人的全面發(fā)展[D];湖南師范大學;2002年
6 熊在高;當代境遇中的價值論研究與現(xiàn)代性問題[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7 吳笛;人文精神與生態(tài)意識[D];浙江大學;2004年
8 安斌;戰(zhàn)國與啟蒙時代的刑法思想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4年
9 孫希有;經(jīng)濟發(fā)展的人文向度[D];吉林大學;2004年
10 李炳全;人性彰顯和人文精神的回歸與復興[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呂蕾;信息時代的有線電視[D];鄭州大學;2000年
2 高常營;渴望家園的回歸——世紀之交人文精神重建問題的反思[D];陜西師范大學;2000年
3 張亞平;論新時期文藝創(chuàng)作中的平民意識[D];華中師范大學;2000年
4 梁海鋼;審美與自由[D];廣西師范大學;2000年
5 胡新天;美的德育初論[D];華中師范大學;2000年
6 鄭耀雄;試論素質(zhì)教育導向的小學管理[D];華中師范大學;2000年
7 王福先;理工科大學人文素質(zhì)教育若干問題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0年
8 李波;異曲同工 相映生輝——朱踐耳第六、第十交響曲的對比分析[D];首都師范大學;2001年
9 程遠;王蒙審美理想初論[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10 何建津;《青年馬克思哲學思想的變遷及其人學意蘊》[D];云南師范大學;2001年
,本文編號:170541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1705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