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思維與文藝闡釋
本文選題:審美主體 切入點:審美意識 出處:《社會科學輯刊》1993年05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只有以新的方法論為武器,才能對文藝進行科學的闡釋。我們在中介思維指導下,以系統(tǒng)論和發(fā)生學的方法,把文藝放在思維與存在的關系、主體與客體的關系、審美主體與審美客體的關系這三大生成系統(tǒng)中加以完形考察,必然得出文藝是審美意識的自由物化形式之新論。
[Abstract]:Only a new methodology for weapons, to carry out the scientific interpretation of the literature. We are intermediary thinking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system theory and learning method, the literatur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inking and existen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ject and object,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of Gestalt aesthetic subject and object of the three generation system in the new freedom is bound to get a materialized form of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作者單位】: 魯迅美術學院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洪毅然;簡論美和審美意識的階級性和共同性[J];甘肅社會科學;1980年02期
2 楊治經(jīng);;論人性與共同美[J];學術月刊;1980年09期
3 李致欽;;論審美意識的產(chǎn)生及其特征[J];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年02期
4 全國高等民族院校文藝理論研究會《美學十講》編寫組;什么是美感?——《美學十講》第四講[J];青海民族學院學報;1981年04期
5 魏全和;審美對象初探[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1年04期
6 王德勇;文藝理論教材體系必須改革[J];文藝理論研究;1981年01期
7 周來祥;審美情感與藝術本質(zhì)[J];文史哲;1981年03期
8 袁濟喜;;關于“聲無哀樂論”評價問題——兼論嵇康的音樂美學思想[J];學術月刊;1981年12期
9 李致欽;;論原始神話的美學價值[J];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1年02期
10 楊春時;論審美意識[J];求是學刊;1982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慶本;;王國維與古典美學的現(xiàn)代轉型[A];儒學與二十世紀中國文化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7年
2 李慶本;;美學史方法論[A];面向二十一世紀:中外文化的沖突與融合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8年
3 ;全國美學會議學術報告會結束繼續(xù)分組討論美育等問題[A];中華美學學會第一次全國美學會議簡報[C];1980年
4 ;全國美學會議繼續(xù)討論美的本質(zhì)等問題并舉行西方美學座談會[A];中華美學學會第一次全國美學會議簡報[C];1980年
5 ;全國美學學會第二屆年會進行學術討論[A];中華全國美學學會第二屆年會簡報[C];1983年
6 ;全國美學學會第二屆年會大會發(fā)言[A];中華全國美學學會第二屆年會簡報[C];1983年
7 鐘仕倫;李天道;;二十世紀中國傳統(tǒng)美學的研究的回顧與展望[A];中華美學學會第五屆全國美學會議論文集[C];1999年
8 徐書城;;美學方法論改革芻議——馬克思主義和美學研究[A];中華美學學會第五屆全國美學會議論文集[C];1999年
9 鐘華;;審美活動特性論綱[A];中華美學學會第五屆全國美學會議論文集[C];1999年
10 于乃昌;;走進邊緣——中華美學格局中的中國少數(shù)民族美學[A];中華美學學會第五屆全國美學會議論文集[C];199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梁潔;美術館,,應請更多觀眾走進[N];中國文化報;2000年
2 湘雅醫(yī)學院附二院老年病科副教授 屈曉冰;治不了則臨終關懷[N];大眾衛(wèi)生報;2000年
3 喬羽;“終于進入了專家的視野”[N];光明日報;2000年
4 張慧敏;服飾美的暢想[N];甘肅經(jīng)濟日報;2000年
5 曹瑞金;正確認識美育在素質(zhì)教育中的作用[N];內(nèi)蒙古日報(漢);2000年
6 李一安;強化圖書編輯的審美意識[N];人民日報;2000年
7 明照;文學與科學攜手[N];文學報;2000年
8 李運摶;文化散文:關鍵在文化意識[N];文學報;2000年
9 羽軍;現(xiàn)代意識與審美超越[N];文藝報;2000年
10 雷達;中國文化怎樣影響世界[N];文藝報;200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舒紅霞;宋代女性文學審美論[D];陜西師范大學;2000年
2 ?×;回返審美之源[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3 龔黔蘭;信仰與美——回族文化的審美人類學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3年
4 陳立群;先秦天人觀念的變遷與審美意識的醞釀[D];復旦大學;2003年
5 巫曉燕;審美現(xiàn)代性視野下的中國當代都市小說[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6 趙之昂;膚覺經(jīng)驗與審美意識[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7 盛莉;《太平廣記》仙類小說類目及其編纂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8 陳永春;科爾沁薩滿神歌審美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9 潘慧瓊;南朝文學批評意識的兩個維度[D];浙江大學;2006年
10 呂品秀;現(xiàn)代西方審美意識與室內(nèi)設計風格研究[D];同濟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波;藝術欣賞中的審美偏差[D];曲阜師范大學;2000年
2 黃鶯;艱難的心路歷程——當代城市女性小說的女性審美意識流變[D];暨南大學;2001年
3 賈璽增;近代西方非主流服飾發(fā)展研究[D];天津工業(yè)大學;2002年
4 鄒曉霞;南北朝邊塞詩的審美形成論[D];遼寧師范大學;2002年
5 李茂葉;魏晉玄學名教與自然之辨的美學意蘊[D];山東師范大學;2002年
6 三浦由利子;《源氏物語》與中國文化[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2年
7 李慶霞;釵黛形象接受史論[D];安徽師范大學;2002年
8 汪濤;論20世紀音樂劇的發(fā)展歷程及其美學特征[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9 盛百卉;審美意識形態(tài)論[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10 劉曉春;葉燮《原詩》美學思想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156610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1566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