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莊子的“物化”思想及其美學邊界
本文選題:道 切入點:物化 出處:《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14年10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莊子認為人的不自由主要表現(xiàn)為人為物所役,而人之所以會為物所役,是因為人與物有分,從而失去道的規(guī)定。人只有通過"物化"重新實現(xiàn)與道合一,才能重獲自由。莊子的物化思想本質(zhì)上是一種身體美學,它雖然深刻影響了傳統(tǒng)中國人格的形成和傳統(tǒng)藝術精神的發(fā)展,但也因缺乏歷史性而存在被超越的可能。
[Abstract]:Chuang Tzu thinks that man's non-freedom is mainly manifested by man being served by things, and the reason why man is devoted to things is because of the division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things, thus losing the stipulation of Tao. People can only realize the unity of Tao and Tao through materialization. In essence, Zhuangzi's materialization thought is a kind of body aesthetics. Although it has deeply influenced the 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ersonali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artistic spirit, it is also possible to be transcended because of the lack of history.
【作者單位】: 洛陽師范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
【分類號】:B83-092;B223.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鄧曉芒;;什么是自由?[J];哲學研究;2012年07期
2 朱良志;中國古代美學中的“物化”觀[J];中州學刊;1990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愛波;彼皆絕代才 形去留其神——歸有光與蒲松齡古文藝術相通論[J];蒲松齡研究;2002年03期
2 周文斌;淺談董其昌的審美理想[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年01期
3 江瀚;;略論荀子禮樂學說之思想意義[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3期
4 俞香云;;“風清骨峻”新解——《文心雕龍·風骨》再闡釋[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5 鄭笠;;剝離與消解系統(tǒng)中成就的審美境界——從莊子“美學”到“莊子”美學[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6 伏愛華;;徐復觀對莊子美學思想的再發(fā)現(xiàn)[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7 李清良;;徐復觀對熊十力哲學的繼承與突破[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8 李濤;;古代文論闡釋的“陷阱”——兼談古代文論的現(xiàn)代轉(zhuǎn)化[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5期
9 梅華;;平衡的打破與重建——韋應物性格的獨特性分析[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6年03期
10 于川;《呂氏春秋》美在“中和”思想淺析[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馬正平;;“美”字“六書”與“本義”研究述評[A];中華美學學會第七屆全國美學大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2 謝興偉;;韓拙《山水純?nèi)防L畫美學思想中的“理”論[A];中華美學學會第七屆全國美學大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3 朱存明;;新時期以來中國美學史書寫的形態(tài)與反思[A];中華美學學會第七屆全國美學大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4 郭濱妍;;淺析趙孟俯的“復古”思想[A];首屆中國高校美術與設計論壇論文集(上)[C];2010年
5 李銳文;;論書畫同源的審美意義[A];首屆中國高校美術與設計論壇論文集(上)[C];2010年
6 馬媛媛;;中國新水墨元素在紡織花型設計中的應用——關于藝術院校教學法的思考[A];首屆中國高校美術與設計論壇論文集(下)[C];2010年
7 卞敏;;論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和諧精神[A];全國社會科學院系統(tǒng)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第十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8 黃楠;吳昊;;論新古典主義設計的審美[A];河南省土木建筑學會2010年學術大會論文集[C];2010年
9 李昌舒;;論白居易的詩、酒與琴及其美學意蘊[A];2009江蘇省美學學會年會“當代審美文化與藝術傳統(tǒng)”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10 藍旭;;東漢中葉文風述要[A];先秦兩漢文學論集[C];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高劉巍;王世貞的園林實踐與觀念[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0年
2 王小燕;魏晉隱士美學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3 呂偉;體用之間[D];南開大學;2010年
4 張欣;先秦飲食審美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5 孫敏明;莊子“游”的人生哲學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6 李向京;瞿小松音樂中的文人精神[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7 胡俊紅;中國家具設計的民族性研究[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07年
8 侯桂運;文言小說詩化特征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賈云娣;董其昌書畫禪實踐與理論研究[D];中央美術學院;2011年
10 李希;郭象哲學與中古的自然審美[D];吉林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許耕耘;靜觀萬象——中國古典園林中的審美境界[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2 曹藝;論漢字體設計中的“形”與“態(tài)”之美[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3 王騰飛;水彩畫當懷文抱質(zhì)——畫面與精神共建[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關學銳;《莊子》生存美學思想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5 楊國;試論倪瓚“聊以自娛”的繪畫美學思想[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6 王西武;山地別墅環(huán)境景觀設計研究[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09年
7 張建敏;《文賦》“應感之會”說[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8 祝孚;傳統(tǒng)魚紋圖案在現(xiàn)代設計中的應用[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9 李沙沙;論中國工筆花鳥畫中線條的運用[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10 楊銘;先秦儒道游觀比較[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鄧曉芒;伯林自由觀批判[J];社會科學論壇;2005年10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英,馬杰,白寒;無奈的逍遙:莊子的人生理想[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00年02期
2 陳紅映;莊子思想的現(xiàn)代價值[J];思想戰(zhàn)線;2000年06期
3 曹智頻;文化潛流:莊子“道”論的后世遺響[J];宗教學研究;2000年02期
4 陳水德;《莊子·天地》篇三重混雜思想體系概說[J];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3期
5 王運生;《莊子·內(nèi)篇》思想發(fā)微[J];昆明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0年01期
6 王運生;《莊子·天下篇》的真?zhèn)渭皩W術價值[J];昆明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0年03期
7 宗明華;莊子藝術精神在魏晉的勃發(fā)[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2000年02期
8 曹智頻;文化親緣:楚文化與莊子思想[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00年03期
9 清田文武;森鷗外的《混沌》與莊子[J];日本學論壇;2000年03期
10 顏世安;論莊子思想中“道”與“行”的關系[J];中國哲學史;2000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水德;;莊子思想三重間架論[A];三生萬物——老子思想論文集[C];2003年
2 丁媛;;論《莊子》中的審丑意識[A];黑龍江省文學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3 侯桂運;;莊子的堯舜觀[A];2009中國(諸城)大舜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4 于民雄;;自然與自由——莊子“相忘于江湖”解[A];詮釋與建構——湯一介先生75周年華誕暨從教50周年紀念文集[C];2001年
5 劉云章;;闡釋莊子:生命倫理思想及其當代價值[A];醫(yī)療衛(wèi)生職業(yè)精神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6 季岸先;;芻議《莊子》海洋意象及其當代教育價值[A];2012年中國社會學年會暨第三屆中國海洋社會學論壇:海洋社會學與海洋管理論文集[C];2012年
7 李建盛;;從政治哲學到詩意美學——“老莊”比較視域中的莊子美學思想[A];東方叢刊(1997年第3輯 總第二十一輯)[C];1997年
8 張艷艷;;德性與情欲的悖立與悖合——莊子人學的審美指向及意義[A];東方叢刊(2003年第3輯 總第四十五輯)[C];2003年
9 李建盛;;莊子的美學思想與先秦歷史文化語境[A];東方叢刊(1996年第1輯 總第十五輯)[C];1996年
10 袁振保;;莊子思維方式與文學藝術[A];東方叢刊(1992年第1輯 總第一輯)[C];199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馬長虹;劉冬穎正解《莊子》[N];中國郵政報;2007年
2 劉士林;莊子生存思想的現(xiàn)代闡釋[N];光明日報;2007年
3 寓真;獨具只眼,透悟莊子[N];中華讀書報;2008年
4 趙云峰;莊子文化——可以在國際上推廣的文化品牌[N];商丘日報;2009年
5 志丹高級中學 封金河;莊子一人類精神的守護者[N];延安日報;2011年
6 ;弘揚莊子文化國際高層論壇舉行[N];光明日報;2006年
7 吳淑玲;極端化:《莊子》譎詭怪異風格之成因[N];光明日報;2007年
8 董延喜;民權的莊子 商丘的莊子 世界的莊子[N];商丘日報;2006年
9 ;莊子的世界與世界的莊子[N];光明日報;2008年
10 陳鼓應;《莊子》注譯與我的體會[N];光明日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時曉麗;莊子審美生存思想研究[D];西北大學;2003年
2 丁媛;《莊子》丑意象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1年
3 楊鵬飛;莊子審美體驗思想闡釋[D];遼寧大學;2009年
4 史國良;《莊子》內(nèi)篇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8年
5 孫紅;《莊子》闡釋之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6 萬勇華;莊子的理想世界[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7 賈學鴻;《莊子》結構藝術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8 王焱;莊子審美體驗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9 李劍虹;自然與自由:莊子身體觀研究[D];安徽大學;2011年
10 孫敏明;莊子“游”的人生哲學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丹鳳;《莊子》靈性關懷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2 宋智;莊子基于懷疑論的反智主義[D];蘇州大學;2008年
3 馮登立;莊子生死觀研究[D];湘潭大學;2008年
4 焦中卉;老子與莊子的比較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5 張衛(wèi)靜;莊子天下篇研究[D];煙臺大學;2008年
6 崔勝軍;莊子的社會批判思想重釋[D];贛南師范學院;2008年
7 姚高峰;試論《莊子》的審丑之維[D];蘇州大學;2009年
8 謝靜靜;試論莊子之物[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9 雷吉振;莊子無為思想研究[D];湖南大學;2009年
10 蔣學飛;論莊子對人生困境的超越[D];南京林業(yè)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56087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1560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