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路與方法——21世紀西方美學研究管見
本文關(guān)鍵詞: 美學 西方美學 西方哲學 出處:《江西社會科學》2006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21世紀中國的西方美學研究應(yīng)從三個方面入手:對于20世紀西方美學的深入理解;加強外語學習,達到與西方學者的對話;真切理解西方哲學。由此,新世紀的西方美學研究方能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Abstract]:In 21th century, the study of western aesthetics in China should start from three aspects: the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western aesthetics in 20th century; the strengthening of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to achieve a dialogue with western scholars; and the genuine understanding of western philosophy. Only in the new century can the western aesthetics research reach a new height.
【作者單位】:
【分類號】:B83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邢建昌;;一部系統(tǒng)闡釋雅斯貝斯美學獨特風貌的專著——評孫秀昌《生存·密碼·超越—祈向超越之維的雅斯貝斯生存美學》[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2 余開亮;;中西美學比較中的問題意識——讀張法《中西美學與文化精神》[J];文藝爭鳴;2011年15期
3 李科林;;美的虛實之辨——讀張法《美學導論》[J];文藝爭鳴;2011年15期
4 宋偉;;現(xiàn)代性歷史境況中的中西方美學問題[J];文藝爭鳴;2011年15期
5 曹佳麗;;淺論中國傳統(tǒng)美學的表現(xiàn)性特質(zhì)[J];青年文學家;2011年16期
6 張法;;美學:定義、經(jīng)典、范圍、內(nèi)容[J];文藝爭鳴;2011年15期
7 彭鋒;;全球化視野中的美的本質(zhì)[J];天津社會科學;2011年03期
8 閆麗麗;田筱源;;美在意象——對葉朗《美學原理》的解讀[J];西北美術(shù);2011年02期
9 施立峻;;首屆中英馬克思主義美學雙邊論壇綜述[J];文藝理論與批評;2011年04期
10 韓書堂;;中國美學研究的純粹性批判與整體性建構(gòu)[J];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宛小平;;美學和中國美學——兼與章啟群先生商榷[A];美學在中國與中國美學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2 楊春時;;中西主體間性美學的互補:審美同情說與審美理解說[A];美學、文藝學基本理論建設(shè)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3 王德勝;;美學:知識背景及其他——對百年中國美學學術(shù)特性的一種思考[A];中華美學學會第五屆全國美學會議論文集[C];1999年
4 蔣孔陽;;西方文化沖擊下的中國現(xiàn)代美學[A];時代與思潮(2)——中西文化沖撞[C];1989年
5 皮朝綱;劉方;;中國20世紀美學與傳統(tǒng)美學[A];中華美學學會第五屆全國美學會議論文集[C];1999年
6 傅謹;;中國美學面臨的三大問題[A];中華美學學會第五屆全國美學會議論文集[C];1999年
7 ;全國美學會議學術(shù)報告會結(jié)束繼續(xù)分組討論美育等問題[A];中華美學學會第一次全國美學會議簡報[C];1980年
8 鐘仕倫;李天道;;二十世紀中國傳統(tǒng)美學的研究的回顧與展望[A];中華美學學會第五屆全國美學會議論文集[C];1999年
9 劉家友;;中國傳統(tǒng)美學的審美心理描述質(zhì)性初探——中國傳統(tǒng)美學在中西文化相碰撞初期何啻轉(zhuǎn)向心理美學而未轉(zhuǎn)向哲學美學[A];中華美學學會第六屆全國美學大會暨“全球化與中國美學”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10 謝金良;;轉(zhuǎn)型時期審美文化研究如何轉(zhuǎn)型[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shù)年會文集(2007年度)(青年學者文集)[C];2007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曉雨;讀《西方美學論稿》[N];文藝報;2001年
2 張政文;康德美學思想對二十世紀西方美學的影響[N];光明日報;2001年
3 王學海;中國美學原點的反思和建設(shè)[N];文藝報;2005年
4 北方工業(yè)大學文法學院 王文革;審美教育的立足點[N];光明日報;2009年
5 高建平;美學在文化間架起橋梁[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7年
6 高建平;中國美學三十年[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8年
7 劉悅笛;當代全球美學的“文化間性”轉(zhuǎn)向[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6年
8 吳高泉 廣州大學俗文化研究中心;中國沒有“美學”只有“樂學”[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9 張永清;當下美學研究期待解決什么[N];文藝報;2003年
10 鄧軍海;中國古典美學研究亟須解決的三個問題[N];光明日報;2007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高金嶺;論朱光潛對西方美學的翻譯與引進[D];山東大學;2005年
2 O@同壯;莊子與中國現(xiàn)代美學[D];暨南大學;2007年
3 田春;審美知覺研究[D];暨南大學;2003年
4 胡俊;對接與縫合:新方法建構(gòu)新美學[D];上海社會科學院;2010年
5 董惠芳;杜夫海納美學中的主客體統(tǒng)一思想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6 江冬梅;生命·藝術(shù)·直覺[D];西南大學;2011年
7 鄭龍云;今道友信美學思想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杜正華;重省·接受·融合[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2 王懷平;在斷層和廢墟上重構(gòu)中國美學大廈[D];安徽大學;2005年
3 于m8;中國現(xiàn)代美學中“藝術(shù)”概念的演變[D];四川師范大學;2009年
4 冀志強;美學沉思與中國哲學觀論[D];安徽大學;2010年
5 段立憲;當代西方美學發(fā)展趨勢[D];蘭州大學;2007年
6 劉筵莉;“美學”概念在中國近代的緣起與演變[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7 邱書婉;時間&美學[D];中南民族大學;2011年
8 畢小蕊;中西方“移情說”物我關(guān)系差異探源[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9 平盼盼;葉朗美學思想述評[D];安徽大學;2012年
10 吳澤泉;從理念走向生活[D];曲阜師范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149674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1496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