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dāng)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美學(xué)論文 >

日本美學(xué)知乎_宋代美學(xué)的休閑旨趣與境界

發(fā)布時間:2016-09-28 13:32

  本文關(guān)鍵詞:宋代美學(xué)的休閑旨趣與境界,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博文正文

宋代美學(xué)的休閑旨趣與境界

   2013-06-18 10:38 星期二

宋代美學(xué)的休閑旨趣與境界 潘立勇 陸慶祥[ 作者:潘立勇(1956-),男,博士,浙江慈溪人,浙江大學(xué)人文學(xué)院哲學(xué)系教授,美學(xué)、休閑學(xué)博士生導(dǎo)師,美學(xué)博士,主要從事中國審美哲學(xué)、休閑學(xué)研究。陸慶祥(1983-),男,山東臨沂人,浙江大學(xué)美學(xué)博士,湖北理工學(xué)院講師,主要從事中國古代審美哲學(xué)、休閑學(xué)研究。本文為2012年國家社會科學(xué)基金項目《自然與超越:宋代休閑美學(xué)思想研究》(12CZX073)階段性成果。]       內(nèi)容提要:宋代美學(xué)在追求理性的同時,又走向生活,走向休閑。藝術(shù)的生活化和生活的藝術(shù)化,導(dǎo)致中國的休閑文化在宋代全面興起乃至繁榮。宋代藝術(shù)審美在趨于精致化的同時也越來越貼近日常生活,藝術(shù)與生活的充分融合成為宋代的審美風(fēng)尚。宋人一方面在生活中追求藝術(shù)境界,同時在藝術(shù)中追求生活情趣,由此催生了宋代美學(xué)的休閑情調(diào)。“玩物適情”所昭示的美學(xué)旨趣便是藝術(shù)與生活的雙向融通,是宋代美學(xué)重視生活并落實于生活的體現(xiàn),其所反映的休閑內(nèi)涵則包括了宋人對休閑的本體認同、適的工夫?qū)嵺`以及超然物外的境界追求。     關(guān)鍵詞:宋代美學(xué) 休閑旨趣 玩物適情        

   休閑是審美走向生活的契機,而審美則是休閑的最高境界。休閑較之審美,更切入了人的直接生存領(lǐng)域,使審美境界普遍地指向現(xiàn)實生活[1]。宋代士人生存的特殊環(huán)境,使得宋代藝術(shù)審美走向了精致化的同時也越來越貼近日常生活,藝術(shù)與生活的充分接近與融合漸成為宋代的一時審美風(fēng)尚。美學(xué)切入生活,走向休閑;生活走向?qū)徝,追求品質(zhì)和趣味。這種藝術(shù)的生活化直接導(dǎo)致了宋代美學(xué)的休閑情調(diào),而反過來說,宋代美學(xué)之所以能夠多樣化發(fā)展,并達到古代美學(xué)又一次頂峰,很大程度也歸因于宋代社會生活中所普遍形成的休閑享樂的文化氛圍。宋代藝術(shù)的生活化以及生活的藝術(shù)化現(xiàn)象,成為宋代美學(xué)的突出特征,同時也將中國古代的休閑審美文化推向了高潮。 如果說美學(xué)對人生-生活的觀照是中國古代美學(xué)的重要特征的話,那么宋代的休閑審美文化則是這一特征的最好體現(xiàn)。“把握‘玩’是理解宋代藝術(shù)的一個關(guān)鍵”[2]173。“玩”在一定意義上就是指休閑。朱熹在詮釋儒家“游于藝”時,提出了“玩物適情”的命題[3]94。對藝術(shù)的把玩關(guān)乎到人的詩意生存的維度,這是宋代美學(xué)的一個主要特征。宋代休閑審美文化是宋代美學(xué)的重要內(nèi)容,也是宋代美學(xué)特有的精神旨趣和風(fēng)貌。不深入研究宋代的休閑文化,就難以真正了解宋代的藝術(shù)審美風(fēng)格和人生旨趣。       一、宋代審美與藝術(shù)的生活化旨趣   唐宋文化轉(zhuǎn)型表現(xiàn)在宋代文化的內(nèi)傾性特征的形成,宋代美學(xué)一改唐代美學(xué)頂天立地式的自我張揚與境界拓取,從自然、社會的外在形象的開掘?qū)懻辙D(zhuǎn)而進入一種生活理趣與生命情趣的內(nèi)在體驗品味。長河落日、大漠孤煙的壯闊意象被庭院深深、飛紅落英的清雅意趣取代。宋代畫家米芾的《西園雅圖集記》記錄了宋人雅集的情景,有“人間清曠之樂不過于此”、“洶涌于名利之域而不知退者,豈易得此”[4]第121冊,卷二六零三,41的感嘆。于是,在宋人的藝術(shù)表現(xiàn)領(lǐng)域,日常生活的題材以及對個體生命意趣的表現(xiàn)越來越明顯,藝術(shù)借助閑情進入了生活,人生通過藝術(shù)而得到了雅致化,宋代美學(xué)由此呈現(xiàn)出了不同于往代的休閑特征。   就藝術(shù)領(lǐng)域而言,從北宋詩文革新開始,宋詩更多地開始表現(xiàn)詩人瑣細平淡的日常生活(如梅堯臣、蘇軾等),注重從這些生活內(nèi)容中格物窮理、闡發(fā)幽微(如邵雍、程顥、朱熹等),由此感喟人生,嘲弄風(fēng)月。典型的如蘇軾在海南寫過《謫居三適》,包括《晨起理發(fā)》,《午窗坐睡》,《夜臥濯足》三首詩,將一種詩意的情懷賦予看似平庸瑣碎的日常生活,體現(xiàn)了閑適自放的文人情懷。繆鉞指出:“凡唐人以為不能入詩或不宜入詩之材料,宋人皆寫入詩中,且往往喜于瑣事微物逞其才技。如蘇黃多詠墨、詠紙、詠硯、詠茶、詠畫扇、詠飲食之詩,而一詠茶小詩,可以和韻四五次(黃庭堅《雙井茶送子瞻》、《以雙井茶送孔常父》、《常父答詩復(fù)次韻戲答》,共五首,皆用‘書’‘珠’‘如’‘湖’四字為韻)。余如朋友往還之跡,諧謔之語,以及論事說理講學(xué)衡文之見解,在宋人詩中尤恒見遇之。此皆唐詩所罕見也”[5](頁碼)。邵雍的詩歌如:“林下一般閑富貴,何嘗更肯讓公卿”(《初夏閑吟》)[6]269,程顥的“閑來無事不從容,睡覺東窗日已紅;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秋日偶成》)[7]482也表現(xiàn)了在平凡生活中的理趣與閑情。   宋詞的生活化特征更是明顯,它本是“詩之余”,是娛賓遣興的藝術(shù)形式。詞與詩之不同在于“詩常一句一意或一境。整首含義闊大,形象眾多;詞則常一首(或一闕)才一意或一境,形象細膩,含義微妙,它經(jīng)常是通過對一般的、日常的、普通的自然景象(不是盛唐那種氣象萬千的景色事物)的白描來表現(xiàn),從而也就使所描繪的對象、事物、情節(jié)更為具體、細致、新巧,并涂有更濃厚更細膩的主觀感情色調(diào),不同于較為籠統(tǒng)、渾厚、寬大的‘詩境’。”[8]155宋代文人對于日常生活的關(guān)注以及市民休閑文化的繁榮,是唐宋的主要文學(xué)體裁由詩轉(zhuǎn)向詞的重要原因。諸如宋代城市生活、節(jié)日民俗、士人交游情趣等生活題材都由詞更自由地傳達出來。而宋代文人特有的細膩深婉的主觀情感,也因詞的特性而較詩更易體現(xiàn)。如:“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宋祁《玉樓春》)[9]116;“翠葉藏鶯,朱簾隔燕,爐香靜逐游絲轉(zhuǎn);一場愁夢酒醒時,斜陽卻照深深院”(晏殊《踏莎行》)[9]99詞中那種纏綿悱惻的閑情與落寞,是唐詩之中少有的境界。而詞里透露出來的清新而又朦朧的人生韻味,則讓讀者品味到了濃重的生活氣息與生命脈動。   宋代繪畫,無論山水、人物還是花鳥,都充滿了非常濃厚的生活氣息與審美趣味。人物畫的主流不再是歷代帝王將相、貴族侍女,而是充滿了生活化場景的文人雅集、童子嬉戲、婦女紡線、貨郎、漁樵等。宋代山水畫也把大眾平民的生活融入到山水之中,如李成《茂林遠岫圖》、郭熙《早春圖》。宋代花鳥畫惟妙惟肖,寫實而不失靈動。最具生活氣息的繪畫代表要算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簡直就是把北宋城市生活的一角呈現(xiàn)在畫面之上。兩宋風(fēng)俗繪畫所表現(xiàn)的主題也不再是門閥地主和貴族的生活,而是對新興的城市平民和鄉(xiāng)村世俗生活的著力描繪。   宋代的園林藝術(shù)也日趨私人化、生活化、境界化。園林本是古代審美文化與日常生活交接的典型空間。但在宋之前,中國園林的主流是皇家園林,士人私家園林尚未普及;适覉@林講究宏大規(guī)模,氣勢的排場,設(shè)在郊區(qū),遠離都市。而且唐代園林,尤其中唐之前尚帶有實用性的功能,如生產(chǎn)、祭祀等。到了宋代,這一現(xiàn)象有了很大的改變,大型莊園與園林基本分離,私家園林大量出現(xiàn),園林的風(fēng)格和形式有著濃厚的文人色彩,園林本身只作為怡情養(yǎng)性或游宴娛樂活動的場所。甚至宋代的皇家園林也深深受士人園林的影響。例如北宋末年宋徽宗在東京營造的艮岳,就是當(dāng)時士人園林環(huán)境模式及風(fēng)格特征的集錦。園林的私人化,是士人審美理想的生活化體現(xiàn)。園林一旦成為一種生活理想的宣示,加上士人詩意情趣的灌注,便使得這一“壺中天地”別有洞天。這個既能封閉又可無限敞開的領(lǐng)域,將士人獨特的審美生活境界展露無遺。司馬光的“獨樂園”就是士人審美意趣應(yīng)用于生活實踐的體現(xiàn):“熙寧六年買田二十畝……以為園……其中為堂,聚書五千卷,命之曰:‘讀書堂’”,另設(shè)有“弄水軒”、“種竹齋”、“采藥圃”、“澆花亭”、“見山臺”等,“不知天壤之間復(fù)有何樂可以代此也。”[4]第56冊,256宋代士人對生活的詩意營構(gòu)在其所撰寫的眾多園林記文中不勝枚舉,這顯然成為當(dāng)時士人的普遍精神追求。 宋代園林的生活化,一方面讓宋人的生活別具詩意情調(diào),另一方面宋人所追求的藝術(shù)審美理想也得以在這一生活化的場景中實現(xiàn)。一個狹小的園林空間,就容納了宋代士人最為精致的日常生活。園林造成身心俱閑的生活模式,使得宋士人在激烈斗爭的政治環(huán)境與民族危機中反而顯得特別的優(yōu)容閑適。   宋人審美生活化的另一重要體現(xiàn)是“居室的園林化”。一方面,文人的住居在整體格局的設(shè)計中體現(xiàn)出強烈的園林化傾向。如陸游故居三山別鄴,由住居室、園林、園圃構(gòu)成,居室與園林融為一體,共用一門,而園圃環(huán)繞四周。王十朋描寫居住的茅廬、小室、小園,抒發(fā)自己悠然閑居的意緒:“予還自武林,葺先人弊廬,靜掃一室,晨起焚香,讀書于其間,興至賦詩,客來飲酒嚷茶,或弈棋為戲;……有小園,時策杖以游。”(王十朋《小詩十五首序》)[10]271居室的園林化傾向表明了宋代士人認識到日常起居休閑游憩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在室內(nèi)的陳設(shè)與日用器皿的使用上也體現(xiàn)出清遠閑逸的園林風(fēng)趣。宋代開始流行在居室內(nèi)墻壁上裝飾一些畫作,尤其是將當(dāng)時流行的山水畫作張貼懸掛于墻壁上,寄托一種山水恬淡的閑情,所謂“不下堂筵,坐窮泉壑”:    但燒香掛畫,呼童掃地,對山揖水,共客登樓。付與兒孫,只將方寸,此外無求百不憂。(陳著《沁園春》)[9]第4冊,3035   宋代的一些休閑場所如青樓商鋪酒店等,也流行將山水畫張貼于室內(nèi),以招徠顧客。這些都是在借山水繪畫增添居住空間的休閑情調(diào)。   另外,居室內(nèi)的日用器皿也被賦予了高雅清遠的風(fēng)格。宋代日用器皿講究古拙清逸、尚平淡簡易的審美追求。居室中所常見的如香爐、花瓶、茶具、屏風(fēng),瓷器等,都是士人日常起居中增添閑情逸致的載體。宋代日用器皿中那些散發(fā)著清雅淡遠意味的陶瓷器,更是在士人眼中成為日常生活藝術(shù)化的一部分:“廳堂、水榭、書齋、松下竹間,宋人畫筆下的一個小爐,幾縷輕煙,非如后世多少把它作為風(fēng)雅的點綴,而本是保持著一種生活情趣。”[11]82   “品茗”與“文玩”也是宋代士人審美生活化的典型趣味。士人飲茶之風(fēng)自中唐就已興起,但與宋人相比,唐人于茶事僅算粗知皮毛而已。北宋袁文(1119-1190)曾說:“劉夢得《茶詩》云:‘自傍芳叢摘鷹嘴,斯須炒成滿室香。’以此知唐人未善啜茶也。使其見本朝蔡君謨、丁謂之制作之妙如此,則是詩當(dāng)不作矣”(《甕牖閑評》卷6)[12]卷六,55,可見宋代士大夫?qū)ψ约猴嫴柚谇按蚪驑返馈K未咳孙嫴柚L(fēng)興盛,而飲茶的內(nèi)容也是豐富多彩,大體分為點茶、分茶、斗茶等幾種基本形式。這幾種飲茶的形式反映出宋代飲茶之風(fēng)的精致化、雅致化的特點,同時又充滿了競賽的樂趣。就斗茶而言,宋代士大夫之間此項活動非常普遍。如范仲淹《和章岷從事斗茶歌》云:“北苑將期獻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圍繞斗茶,將采茶、制茶、品茶、茶之效用等寫得跌宕多姿,神采飛揚。   黃儒于《品茶要錄》中點破宋代品茗之精與時代休閑風(fēng)氣的關(guān)系:   說者常怪陸羽《茶經(jīng)》不第建安之品,蓋前此茶事未甚興,靈芽真筍往往委翳消腐而人不知惜。自國初以來,士大夫沐浴膏澤,詠歌升平之日久矣,體勢灑落,神觀沖淡,惟茲茗飲為可喜,園林亦相與,摘英夸異,制卷鬻新而趨時之好。故殊絕之品始得出于榛莽之間,而其名遂冠天下。使陸羽復(fù)起,閱其金餅,味其云腴,當(dāng)爽然自失矣。(《品茶要論·總論》)[13]第844冊,631 品茗是閑情使然,也是園林之趣,在宋代園林休閑之風(fēng)盛行的時候,飲茶自然也趨于精致。南宋劉克莊一首《滿江紅》道出了宋代士人嗜茶的程度:“平戎策,從軍什,零落盡,慵收拾。把《茶經(jīng)》《香傳》時時溫習(xí)。生怕客談榆塞事,且教兒誦《花間集》。嘆臣之壯也不如人,今何及!”[9]第4冊,2612外在的事功欲望已然冷卻,唯有在與客飲茶談笑中體驗人生。北宋蔡襄更是位茶癡:“蔡君謨嗜茶,老病不能復(fù)飲,則把玩而已。”(《又書茶與墨》)[14]第5冊,257蔡襄是一方面“精于民事”的名臣,又如此醉心于日常的生活藝術(shù),這在宋之前都是極為少見的。 所謂“文玩”是指對古代器物、圖籍等的收集、整理、辨識、欣賞。文玩之風(fēng)魏晉以來便有之,然至宋朝達到鼎盛,蔡縧在歷數(shù)往代文玩之風(fēng)后,說:“然在上者初不大以為事,獨國朝來寖乃珍重,始則有劉原父侍讀公為之倡,而成于歐陽文忠公。又從而和之,則若伯父君謨、東坡數(shù)公云爾。……由是學(xué)士大夫雅多好之。”(蔡縧《鐵圍山叢談》)[15]卷四,79把玩“古玩”成為宋代士子日常生活的重要內(nèi)容。梅堯臣在《吳沖卿出古飲鼎》一詩中記述了古鼎形制、紋飾后說:“我雖衰苶為之醉,玩古樂今人未識。”[16]卷二十三,676蘇軾《書黃州古編鐘》、《書古銅鼎》等文也記錄了他對文玩的欣賞。另外如歐陽修的嗜古石刻、李清照與趙明誠以伉儷之情投入到書畫彝鼎的搜集展玩之中,感人至深。據(jù)《宋史》本傳,書畫家米芾也是一位金石家,“精于鑒裁,遇古器物書畫則極力求取必得乃已。”[17]卷四百四十四,13124畫家李公麟則“好古博學(xué),長于詩,多識奇字,自夏商以來,鐘、鼎、尊、彝皆能考定世次,辯測款識。聞一妙品,雖捐千金不惜。”[17]1488米芾的書法美學(xué)成就、李公麟的繪畫美學(xué)成就跟其金石美學(xué)素養(yǎng)有密切關(guān)系。文玩的閑賞更是由于皇帝的睿好之篤而更加風(fēng)靡,很多著名的文玩金石類著作相繼誕生,如《歷代名畫記》、《法書要錄》、《集古錄》、《金石錄》、《考古圖》、《宣和書譜》、《宣和畫譜》、《宣和博古圖錄》、《廣川書跋》、《廣川畫跋》、《歷代鐘鼎彝器款識法帖》、《洞天清錄》、《云煙過眼錄》等等。   宋代士人之“玩”并非一般的喜好、玩弄,它有著精英主義的休閑審美情調(diào)。與其說“玩”是一種玩賞的行為、動作,不如說更強調(diào)了玩的過程中那種從容不迫、優(yōu)容瀟灑而又追求一種高雅理趣的心態(tài)。它是隨興而發(fā)、興趣盎然、摒棄外務(wù)、沉滓心情而又精神高度集中的一種心境。正如有研究者指出的:“這‘玩’不是一般的玩,而是以一種胸襟為憑借,以一種修養(yǎng)為基礎(chǔ)的‘玩’。它追求的是高雅的‘韻’,它的對立面是‘俗’[2]244宋代士人對文玩的玩味往往在深入世俗生活而又化俗為雅的過程中,宣揚了主體的閑情逸致,滲透了深刻的人生之思、性理之趣,并營造出士人特有的生活審美氛圍。正如南宋趙希鵠在《洞天清錄》中所言: 吾輩自有樂地,悅目初不在色,盈耳初不在聲,嘗見前輩諸老先生多蓄法書、名畫、 古琴、舊硯,良以是也。明窗凈幾,羅列布置,篆香居中,佳客玉立,相映時取古文妙跡以觀鳥篆蝸書,奇峰遠水,摩挲鐘鼎,親見商周。端研涌巖泉,焦桐鳴玉佩,不知身居人世,所謂受用清福,孰有逾此者乎!是境也,,閬苑瑤池未必是過,人鮮知之,良可悲也。(《洞天清錄集·序》)[18]1   蘇軾亦常于品茶之事中發(fā)現(xiàn)性理之趣,他稱黃儒“博學(xué)能問,淡然精深,有道之士也。作《品茶要錄》十篇,委屈微妙,皆陸鴻漸以來論茶者所未及。非至靜無求,虛中不留,烏能察物之情如此詳哉?……今道輔無所發(fā)其辯,而寓之于茶,為世外淡泊之好,此以高韻輔精理者”(《書黃道輔品茶要錄后》)[14]第13冊,502。   總之,以玩的心態(tài)來對待日常物什,宋人將日常實用之物如茶、酒皆化為了藝術(shù),用以寄托才情;以玩的心態(tài)留意舊物古貨,則這些鐘鼎器皿煥發(fā)出生機,情趣盎然。這些日常生活的藝術(shù)化和審美趣向同樣影響到了宋代傳統(tǒng)的藝術(shù)審美領(lǐng)域,繪畫由此成為墨戲,書法亦有消遣之樂,詩詞皆可為戲為嬉。藝術(shù)的風(fēng)格也由境轉(zhuǎn)韻,由志入趣,士人的內(nèi)在風(fēng)度與瀟灑韻味,就在“玩”中全面地實現(xiàn)出來了。   宋代士人普遍追尋日常生活的體驗與享受,以及在享受日常生活體驗的過程中所表達出來的那種雅致與詩意,反映了一種新的休閑審美心態(tài)的形成,即“玩物適情”。雖然朱熹并未對這一命題進行更多的闡述,但我們可以認為,其中“玩”的心態(tài)正是彌合藝術(shù)與日常生活之間鴻溝的重要因素;也正是在“玩”的過程中,宋人將傳統(tǒng)的藝術(shù)形式精致化、高雅化、韻味化、意趣化了,同時也促生了一些能夠適應(yīng)時代審美心理需求的新的文藝形式,這都對后世中國的美學(xué)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傊,多種多樣的藝術(shù)不僅極大地豐富了宋代士大夫的休閑生活,使宋代士大夫的休閑生活在事實上成為一種處于為藝術(shù)所包圍、所環(huán)繞的狀態(tài)中,而且也直接地提升了宋代士大夫休閑的文化品味,使宋代士大夫的休閑活動體現(xiàn)出精致優(yōu)美、蘊蓄深厚而又俗中帶雅,別有韻味的基本特點?梢哉f,豐富的藝術(shù)情調(diào)與藝術(shù)氣息成為宋代士大夫的休閑生活之所以迷人,并充滿獨特文化魅力的重要原因。    二、“閑”的本體認同   在宋代,閑被士大夫看作為人生的本體。所謂的本體,即是一種終極意義、價值。閑作為人生之本體,意味著將休閑審美的生活方式作為人生最有價值意義的存在方式。在宋代的知識分子看來,一個人的社會價值和生命意義既可以通過外在的事功去實現(xiàn),亦可于個體內(nèi)心的適意、自足與自由中獲得,二者本不矛盾。古代社會自中唐以來,社會經(jīng)歷了由盛而衰的歷史劇變,自那時起人們紛紛將生命的旨向從建功立業(yè)的意氣轉(zhuǎn)向了日常的心境體驗。宋代愈演愈烈、紛繁復(fù)雜的政治斗爭更是猶如催化劑一般加速了這種風(fēng)氣的轉(zhuǎn)變。到了北宋中后期,整個社會都彌漫著一種倦怠感和休憩欲。盡管仕途經(jīng)濟依然是士人獲取生活之資的重要手段,但單純地走仕途來實現(xiàn)士人的精神抱負已然越來越困難了。在此情況下,士人如何重新體現(xiàn)其獨特價值?如何彰顯其作為一個階層的自由創(chuàng)造力?一種文化的休閑人生觀就成了必然的選擇。于是,我們可以在宋人的文集中讀到大量對“閑”的贊頌,如“百計求閑,一歸未得,便得歸閑能幾年”(李曾伯《沁園春》)[9]第四冊,2821,“樂取閑中日月長”(李曾伯《減字木蘭花》)[9]第四冊,2807,“只思煙水閑蹤跡”(吳淵《滿江紅》)[9]第四冊,2693、“這閑福,自心許。”(汪晫《賀新郎》)[9]第四冊,2691   由此可以看出,在宋人那里,休閑意味著自由的生活,可以回歸自然,體驗自我。相比起外在的功業(yè)建設(shè)來說,這似乎是微不足道的。但正是這微不足道的閑情逸致被宋人賦予了極大的意義。休閑之人生的地位在宋代獲得了空前的重視:   有士人貧甚,夜則露香祈天,益久不懈,一夕方正襟焚香,忽聞空中神人語曰:“帝憫汝誠,使我問汝何所欲。”士答曰:“某之所欲甚微,非敢過望。但愿此生衣食粗足,逍遙山間水濱,以終其身足矣。”神人大笑曰:“此上界神仙之樂,汝何從得之,若求富貴則可矣。”……蓋天之蘄惜清樂百倍于功名爵祿也。[19]96 這真是:此“閑”只應(yīng)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得!李之彥在《東谷所見》中也曾有論:“造物之于人,不蘄于功名富貴而獨蘄于閑……故曰:身閑則為富,心閑則為貴;又曰:不是閑人閑不得,閑人不是等閑人。”[20]有閑之人生,已經(jīng)超越了一般所謂的功名富貴。而且,宋代士人將休閑現(xiàn)象分為“身閑”與“心閑”,體現(xiàn)了宋代士人對于休閑現(xiàn)象認識的深度。宋人在一種文化內(nèi)轉(zhuǎn)的時代背景下,把休閑作為了人生之本體。休閑不再是無所事事微不足道,而是蘊含了深刻的本體價值。 對于閑之價值的認識是與宋人對人生的深刻洞察有關(guān)。休閑之生活是看似微而實著,看似輕松而實至為難得,趙希鵠在《洞天清祿》中可謂一語中的:   人生一世間,如白駒過隙,而風(fēng)雨憂愁者居三分之二,期間得閑者才一分爾!況知之而能享用者又百分之一二。于百一之中又多以聲色為受用。[18]1 在此看來,人生已然短暫,而閑只占三分之一。這對所有人都是一種客觀的生命現(xiàn)實。三分之一的休閑生活,能夠知之并享用者已經(jīng)很少了,而能很高質(zhì)量地享用者,則更少。趙希鵠站在精英文人的立場,把休閑看做是區(qū)別智者與芒者,精英與大眾的關(guān)鍵所在。也就是說,能否休閑需要的是人生智慧,而休閑質(zhì)量之高下則取決于是否具備高雅的情懷。   那么休閑為何如此重要?從人的生理角度,宋人認為人長處于勤勞困苦中,生命未免局促衰弊,“人之情,久居勞苦則體勤而事怠”(田況《浣花亭記》)[4]第30冊,卷六三六,52,同時,宋人也從普遍的人性角度說明休閑為人生之所必須,“人之為性,心充體逸則樂生,心郁體勞則思死。”(王安石《風(fēng)俗》)[4]第65冊,卷一四零五,11由此看來,“心充體逸”的休閑是生命的積極狀態(tài),而相反“心郁體勞”則令生命處于消極狀態(tài)中。休閑乃至成為人的最基本、最普遍的權(quán)力訴求:   噫!彼專一人之私以自利,宜其所見者隘而弗為也。公于其心,而達眾之情者則不然。夫官之修職,農(nóng)之服田,工之治器,商之通貨,早暮汲汲以憂其業(yè),皆所以奉助公上而養(yǎng)其室家。當(dāng)良辰佳節(jié),豈無一日之適以休其心乎!孔子曰:“百日之蠟,一日之澤”,子貢且猶不知,況私而自利者哉。n琦《定州眾春園記》)[4]第40冊,卷八五四,37 要注意,“當(dāng)良辰佳節(jié),豈無一日之適以休其心乎!”,這里不再僅指身體的放松、恢復(fù)精力,而是指“休其心”,精神情感層面的休憩。宋人節(jié)日風(fēng)俗的游閑之盛,似能助解宋代由經(jīng)濟社會繁榮帶來的情感解放。韓琦認為,那些表面勤于政務(wù)而無視民眾休閑之情的官吏,其實是狹隘自私的表現(xiàn)。而民眾官員假借慶典節(jié)日以狂歡嬉游,政府創(chuàng)作條件以鼓勵之,實現(xiàn)之,則是“公于其心,而達眾情”的表現(xiàn)。   宋代士人對休閑問題進行了十分嚴肅而深刻的思考,這已經(jīng)不是局限于政治意義上的思考,而是更深入到了人的生命-生存領(lǐng)域。隨著宋代商業(yè)經(jīng)濟的繁榮,社會物質(zhì)財富的增加,宋人開始思考休閑對于人生的普遍意義了:   君曰:“夫備其形于事者,宜有以佚其勞。厭其試聽之喧囂,則必之乎空曠之所……岸幘弦歌而詩書,投壺飲酒談古今而忘賓主,孰與夫擎跽折旋之容接于吾目也?凡物所以好其意者如此。而又為夫居者厭于迥束,行者甘于憩休,人情之所同……”噫!推君之意可謂賢矣。吾為之記曰:“夫智足以窮天下之理,則未始玩心于物,而仁足以盡己之性,則與時而不遺。然則君之意有不充于是與?”(王安國《清溪亭記》)[4]第73冊,卷一五八七,55 王安國在這段記文中明確指出,“夫居者厭于迥束,行者甘于憩休,人情之所同”,因為休閑的生活是自由隨性的(“孰與夫擎跽折旋之容接于吾目也”),休閑需求也是人之常情。然而人的智識往往能窮盡萬物之理,卻“未始玩心于物”,對于休閑之道似乎要有更高的人生智慧,也就是“仁足以盡己之性”。休閑上升到了生命本體的高度。    宋代審美走向生活,使得宋人能夠以一種詩意的眼光去看待人的生存,從而發(fā)現(xiàn)休閑的價值。我們不能簡單地看待宋代士人對休閑本體的認同,休閑毋寧說是宋人在復(fù)雜文化背景與政治環(huán)境下,對個體人生的審美調(diào)節(jié)。宋代士人縱情閑逸、歸依休閑的人生旨趣反映出宋代士人二重性的文化心理結(jié)構(gòu)。所謂的二重性的文化心理結(jié)構(gòu)即一方面宋代士人從內(nèi)圣外王的角度體現(xiàn)出憂國憂民、勤勉報國、重理崇性的進取特征,另一方面又在個人私人領(lǐng)域體現(xiàn)出隨緣任適、沉溺風(fēng)月、抒寫心靈的放達享樂特征。以休閑作為人生之本體,不能僅僅看到宋代士人紅巾翠袖、詩酒風(fēng)流的一面,此充其量只是休閑之一方面而已。我們更應(yīng)看到宋人休閑文化更為深刻的一面,也就是將休閑的本體價值提升至了一種精神的高度,也即超然放達的“心閑”境界。在宋代士人那里,休閑既是本體,也是境界。這從歐陽修、王安石、蘇軾、黃庭堅、朱熹等人物的休閑人生實踐中即可總結(jié)出來。他們所倡導(dǎo)的“寓意于物”、“心充體逸則樂生”、“無往不樂”、“超然物外”、“玩物適情”等思想,就是把一般的休閑情致提升內(nèi)化為精神的超越性理念,視休閑為本體,自覺追求一種閑適的心態(tài),成為宋人生命實踐中起著導(dǎo)向調(diào)節(jié)作用的精神機制,從而在復(fù)雜的二重性文化格局之下,使得他們能夠從容不迫、優(yōu)游自然地達到一種身心的審美平衡與相對和諧。    三、“適”的工夫?qū)嵺`   在宋代士人看來,“適”對于審美與休閑人生的意義重大,是獲取休閑境界的基本功夫。蘇軾曾說“適意無異逍遙游”(《石蒼舒醉墨堂》)[14]第6冊,495,蘇轍亦有“蓋天下之樂無窮,而以適意為悅”(《武昌九曲亭記》)[4]第96冊,卷二零九五,182的說法。司馬光也主張“人生貴適意”(《送吳耿先生》),其實適意的文化心理已經(jīng)成為宋代士人安身處世的重要依據(jù)。   適的思想最早應(yīng)上溯至莊子。莊子哲學(xué)中適的思想非常豐富,既有由身之適到心之適,再到忘適之適的層次變化,又有“適志”的本體觀念,還有“自適其適”的價值取向[22](頁碼)。   莊子這種適的思想最為契合宋人的內(nèi)傾型的文化心理。有證據(jù)表明,宋人的休閑自適的文化心理受了莊子思想的影響,蘇舜欽在《答范資政書》中提到:   今得心安舒而身逸豫,坐探圣人之道,又無人譏察而責(zé)望之,何樂如是!攝生素亦留意,今起居飲食皆自適,內(nèi)無營而外無勞,斯莊生所謂遁天之刑者也[4]第41冊,卷八七六,47。   適與閑又到底有何關(guān)聯(lián)?從蘇軾的休閑思想中,我們大概能得出結(jié)論。蘇軾曾言“心閑手自適”(《和陶貧士七首》)[14]第9冊,230,又言“我適物自閑”(《和陶歸園田居》)[14]第9冊,203。從前者來看,強調(diào)了一種在藝術(shù)創(chuàng)造過程中,主體心靈處于超功利審美的狀態(tài),也即“閑”的狀態(tài),這是進行藝術(shù)創(chuàng)造非常重要的規(guī)律,閑成了適的本然基礎(chǔ)。而在后者看來,“我適”是主體身心處于一種自我滿足而無所外求的狀態(tài),此時主體也是處于審美的無功利狀態(tài),世界的美與趣味便在個體眼前呈現(xiàn)出來,而適則成了閑的生成條件,也即適乃閑之工夫。閑與適互為體用,一體相關(guān)。   在歐陽修看來,休閑自由的生活方式能令人適意,反之奔走忙碌的生活,則令人痛苦難堪:   余為夷陵令時,得琴一張于河南劉幾,蓋常琴也。后做舍人,又得琴一張,乃張越琴也。后做學(xué)士,又得琴一張,則雷琴也。官愈高,琴愈貴,而意愈不樂。在夷陵時,青山綠水,日在目前,無復(fù)俗累,琴雖不佳,意則蕭然自釋。及做舍人、學(xué)士,日奔走于塵土中,聲利擾擾盈前,無復(fù)清思,琴雖佳,意則昏雜,何由有樂?乃知在人不在器,若有以自適,無弦可也。(《書琴阮記后》)[4]第34冊,卷七一八,96 在夷陵為令,官務(wù)省簡,而山水豐美,恣意休閑于自然之中,內(nèi)心是自由的,充滿了詩意;而官越大,責(zé)越重,反倒失去了生活的樂趣。所以人生之貴“正賴閑曠以自適”(《與梅圣俞書》。很大程度上,人生的快樂來自于“自適”,音樂亦然。音樂之樂“在人不在器”,如果有“自適”的心靈,即便在“無弦”中,也能得到天籟之樂。于是,“自適”成為宋人追求的一種新價值觀,“適”被認作是實現(xiàn)休閑的內(nèi)在人生價值的契機。正是自覺地回歸內(nèi)在自我,使得士人主動地尋求閑適,以“適”來獲得詩意之人生。   宋人獲得閑暇之樂的途徑看似是非常簡單的。以歐陽修、蘇軾為代表的宋代士人在遭遇貶謫時,往往將休閑之樂的獲得歸之于兩個方面,一是擁有閑暇之時間。此閑暇之時間在貶謫士人那里是被給予的。由于貶謫而得到的閑暇時間,常被認為是因禍得福,擁有了嘲弄風(fēng)月、流連山水的條件;其二,更為重要的是要具備自適之心態(tài),因而能“無往而非樂”。這種“自適”之樂,是緣人的生存態(tài)度而生成的。否則如宋之前的貶謫文人韓愈柳宗元等,也會因悲劇的境遇而自我哀憫、憤懣。蘇軾曾在貶謫生涯期間得出兩個很重要的論斷,如“山川風(fēng)月本無常主,閑者便是主人”(《與范子豐書》)[14]第12冊,393,“何夜無月,何處無松柏,少閑人如吾兩人耳!”(《記承天夜游》)[14]第14冊,592,他所謂的“閑者”、“閑人”就既是因被貶謫而擁有了閑暇時間之人,更是是內(nèi)心平和自適的人。然而就一般士人而言,休閑的兩個條件當(dāng)如何做到?梅堯臣的一段小文中有著清晰的論述:   有趣若此,樂亦由人。何則,景雖常存,人不常暇。暇不計其事簡,計其善決;樂不計其得時,計其善適。能處是而覽翠,豈不暇不適者哉?吾不信也。(梅堯臣《覽翠亭記》)[4]第28冊,卷五九三,165 趣景在于能休閑之人的賞臨,而休閑之人不是說要事情少,而是要善于“決斷”;能夠得到快樂的人,在于“善適”,即知足常樂之意。不要有太多與自己能力不相稱的欲望。無論“善決”還是“善適”,其實都是要從根本上減少過多向外求索的欲望,而回到內(nèi)在真實的自我生命上來。這就是“樂亦由人”。沒有一種自我滿足、知足常樂的心態(tài),就很難從容優(yōu)游于山水林泉之間。宋代貶謫文人大多都能做到休閑放曠、內(nèi)心平和,這與他們善于自適的工夫?qū)嵺`是有很大關(guān)系的。    四、超然物外的境界追求   宋代士人審美與休閑追求的是超然物外的境界。具體說來,這種超然物外的境界一是表現(xiàn)在對具體休閑對象(物)的超越,二是對出處、窮達、毀譽、是非等人生際遇的超越。超然物外的境界最終是一種“心閑”的審美境界。   宋代琴棋書畫、銅鼎鐘彝作為“文玩”進入士人的日常生活中,宋人又以“玩”的心態(tài)去避免因為過度嗜好這些物什而導(dǎo)致有累于心的、甚至喪失主體性的傾向。歐陽修認為以玩樂之心愛好書法,可以“不為外物移其好”[4]第35冊,卷七四四,191。因他認為“自古無不累心之物,而有為物所樂之心”[4]第35冊,卷七四四,192,以一種玩樂的心態(tài)去游于此藝中,自然會超越物的束縛,讓所好之藝術(shù)與主體之生活更加融為一體。所以,他說藝術(shù)之休閑“在人不在器,若有以自適,無弦可也”(《書琴阮記后》)[4]第34冊,卷七一八,96。蘇軾也有此意:“自言其中有至樂,適意不異逍遙游”(《石蒼舒醉墨堂》)[14]第6冊,495。這其實就是歐蘇所倡導(dǎo)的“寓意于物”的思想。   蘇軾在《寶繪堂記》中對寓意于物的思想進行了深入的闡發(fā)。他說“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雖微物足以為樂,雖尤物不足以為病。留意于物,雖微物足以為病,雖尤物不足以為樂”[14]第14冊,486。寓意于物,即是超越現(xiàn)實功利,以一種審美的心態(tài)去對待“物”,也就是他所說的“譬之煙云之過眼,百鳥之感耳,豈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復(fù)念也”[14]第14冊,486。這樣,無論是“微物”,還是“尤物”,都能帶給主體以快樂。而若“留意于物”,帶著功利、執(zhí)著的心態(tài)去對待“物”,則無論所愛好的是什么都會對自身造成傷害。蘇軾還通過列舉歷史上鐘繇、宋孝武等人“以兒戲害其國兇此身”的例子說明休閑之境界高低給人帶來的危害。   “寓意于物”,放大而言,就是一種超然物外的審美人生境界。蘇軾在《超然臺記》中同樣指出這種境界:   凡物皆有可觀。茍有可觀,皆有可樂,非必怪奇?zhèn)愓咭病pJ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飽。推此類也,吾安往而不樂?[14]第14冊,481   對于具體之物是這樣,“推此類也”,則對于人生所遭之一切際遇,蘇軾都以“寓意”的人生態(tài)度,獲得了超然物外的境界。這里的“物”,就不僅僅是具體的物了,而是人生各種際遇。歐陽修曾提出“知道之明者,固能達于進退窮通之理,能達于此而無累于心,然后山林泉石可以樂”。看來,山水園林之樂并非一般所言的樂。一般的樂是純?nèi)桓行缘娜粘G楦,而山水園林之樂則屬于“知道者之樂”,是內(nèi)心達于進退窮通之理之后,一種深入人生存在價值體驗之后的情感。蘇軾的超然物外,就是“達于進退窮通之理”。宋代士人,包括歐陽修蘇軾在內(nèi),一生仕途跌宕起伏,鮮有不經(jīng)歷過貶謫生涯的。但他們大多能在日常的生活中,表現(xiàn)出一種閑暇自若、無往不樂的姿態(tài),也正是由于他們懂得“達于進退窮通之理”,正所謂:“縣有江山之勝,雖在天涯,聊可自樂”(歐陽修《與梅圣禹》)。   宋代道學(xué)家同樣以這樣的境界為最高。程明道《定性書》說:“天地之常,以其心普萬物而無心,圣人之常,以其情順萬物而無情。故君子莫若廓然而大公,物來而順應(yīng)。”對于曾點舞雩風(fēng)流的休閑行為,朱熹也曾評價道:“見道無疑,心不累事,而氣象從容,志尚高遠”(《論語或問》卷十一) 。“情順萬物而無情”、“心不累事”,都表現(xiàn)了宋人對閑適無累、灑落自然的心閑境界的追求。周敦頤的“光風(fēng)霽月”、邵雍的“安樂逍遙”,都體現(xiàn)了這種休閑境界。 參考文獻 [1]潘立勇:《休閑與審美》,《浙江大學(xué)學(xué)報》(人文社會科學(xué)版),2005年第5期,第5-11頁。[Pan Liyong,Leisure Life and Aesthetics:The Liberated Experience of the Self-dependent Being,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No.5(2005),pp.5-11.] [2]張法:《中國美學(xué)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年。[Zhang Fa,History of Chinese Aesthetics ,Chengdu: Sichuan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2006.] [3]朱熹:《四書集注》,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Zhu Xi, Sishu Jizhu,Beijing:Zhonghua Book Company,1983] [4] 曾棗莊,劉琳主編《全宋文》,第56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Ceng Zaozhuang,liulin chief editor, The Complete Works of Song,shanghai:Shanghai Classics Publishing House ,2006.] 繆鉞《論宋詩》,見《宋詩鑒賞辭典·代序》,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年。[Miuyue: study on the poems in song dynasty, [5]李澤厚《美學(xué)三書》,155頁,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1999年。Li Zehou ,Three books about aesthetics ,Hefei: Anhui litrature and art publishing house,1999.] [6]曾棗莊,劉琳主編《全宋文》,第56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Ceng Zaozhuang,liulin chief editor, The Complete Works of Song,shanghai:Shanghai Classics Publishing House ,2006.] [7]揚之水《古詩文名物新證》(一),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4。[Yang Zhishui, Gushiwen Mingwu xin zheng,Beijing forbidden city press,2004.] [8]黃儒:《品茶要錄》,見《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44冊,臺北:商務(wù)印書館,1986年。[Huang Ru: Pincha Yaolu,In Siku Quanshu:Vol.844,Taipei:The commercial Press,1986.] [9]脫脫:《宋史》,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Tuo Tuo ,History of the Song Dynasty,Beijing:Zhonghua Book Company,2000.] [10]趙希鵠:《洞天清祿集》,上海:商務(wù)印書館,中華民國28年。[Zhao Xihu ,dongtian qinglu ji,Shanghai: The Commerical Press,Republic of China,28.] [11]費袞:《梁谿漫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Fei Gun :Liangxi Manzhi,Shanghai:Shanghai Classics Publishing House ,1985.] [12]陸慶祥:《莊子休閑哲學(xué)略論》,《貴州社會科學(xué)》,2011年第7期。[Lu Qingxiang,A brief discussion on leisure philosophy of Zhuangzi,Guizhou social science,2011.7]

分類:中國古代休閑 | | 瀏覽: | |

上一篇:國務(wù)院同意國民旅游休閑綱要 要求落實帶薪年假

下一篇:林語堂《生活的藝術(shù)》中悠閑哲學(xué)思想研究

  • 浙江公安違法辦案,誰來管?
  • “鴿派”吳建民,被拽上前臺的四袋弟子
  • 發(fā)布評論:


      本文關(guān)鍵詞:宋代美學(xué)的休閑旨趣與境界,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25505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125505.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0585a***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
    亚洲精品成人福利在线| 人妻偷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免费久久一级欧美特大黄孕妇| 日韩女优视频国产一区| 国产不卡免费高清视频| 少妇人妻中出中文字幕| 亚洲午夜福利视频在线| 午夜亚洲精品理论片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黄色一级大片| 自拍偷拍一区二区三区| 色婷婷日本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伦片免费偷拍一区| 五月婷婷亚洲综合一区| 欧美午夜不卡在线观看| 日韩18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就| 中文字幕熟女人妻视频| 麻豆剧果冻传媒一二三区| 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亚洲中文字幕人妻av| 日本少妇中文字幕不卡视频 | 日韩欧美好看的剧情片免费| 国产内射一级一片内射高清视频| 中文字幕91在线观看| 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少妇| 免费在线成人午夜视频| 丝袜美女诱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 熟女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午夜精品在线视频一区| 国产午夜精品美女露脸视频 | 福利在线午夜绝顶三级| 亚洲免费黄色高清在线观看| 日韩人妻中文字幕精品| 婷婷色网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美女三级完整版视频| 男人和女人黄 色大片| 又黄又爽禁片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乱妇日本乱码特黄大片| 日韩亚洲激情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亚洲综合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