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與人物品鑒
本文關鍵詞:《人物志》與人物品鑒
【摘要】:《人物志》是劉邵晚年所做的一部關于鑒賞人物的著作,依據(jù)先天的“質”“性”的不同把人物分為不同的品類,不同的品類具有不同的“材”與“能”,從而通過人物的“質”“性”認識到人物的“材”“能”。從外在的征貌認識人物內(nèi)在的質性是《人物志》品鑒人物的核心方法,全書中以“九征”之法和“八觀”之法分為主要的兩個部分!度宋镏尽肥菍θ宋飳徝阑顒臃椒ā⑦^程、結果的總結,是對人物美學的判斷,它代表了漢末魏初這一時期人物品鑒的走向。人物品鑒在漢末盛行,在這一階段恰恰是混亂的政治為鑒賞人物打開了枷鎖,儒、釋、道等思想的融合使人物品鑒的標準模糊化,這樣客觀的使對人物的鑒賞自由的審美化!度宋镏尽穼θ宋锱袛嗟穆淠_點在“材”與“能”上,便是這種單純的以人物自身為判斷對象,使人物真正成為審美對象。全書第三個部分對英雄的鑒賞和對釋爭的論述,既表達了劉邵的人物觀,也體現(xiàn)了時代人物的審美特征。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B83-0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正學,王建萍;《李寄》主題芻議——兼議六朝文學中的女英雄形象[J];蒲松齡研究;2003年04期
2 沈天水;;論馮夢龍的“情教”說[J];蒲松齡研究;2008年04期
3 吳天德,張宗福;從神本走向人本——殷商西周時期的文化特征[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4年01期
4 厚實;郭彤;;宮體詩與花間詞文本生成背景比較解析[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5年04期
5 邱緒勝;;墨家:顯學的式微[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03期
6 楊銘;;試論后秦政權興盛與衰亡的原因[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04期
7 鄭歲黎;胡曉紅;;淺析象罔是意象而非意境[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1期
8 宋金民;;《新水滸》主旨“救世”說[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1期
9 梁輝成;;化育萬物謂之德——談《莊子》的“德”[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10 陳祥明;;注重形式美與提高鑒賞力——中國繪畫鑒賞的理論與實踐[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薛夢瀟;;東漢“行春”考[A];第八屆北京大學史學論壇論文集[C];2012年
2 裴繼剛;;佛山陶塑藝術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A];第九屆全國陶瓷藝術設計創(chuàng)新評比暨首屆中國陶瓷藝術大會論文集[C];2010年
3 謝名家;;論文化與經(jīng)濟的關系[A];中國社會科學院第三屆中國經(jīng)濟論壇論文集(下)[C];2007年
4 謝名家;;文化經(jīng)濟理論在宏觀社會學視野中的展現(xiàn)[A];中國社會科學院第三屆中國經(jīng)濟論壇論文集(下)[C];2007年
5 蘭輝耀;;莊子技術觀的倫理精神及其現(xiàn)代價值[A];“第二屆中國倫理學青年論壇”暨“首屆中國倫理學十大杰出青年學者頒獎大會”論文集[C];2012年
6 楊春鼎;;形象思維的環(huán)節(jié)和過程[A];中國思維科學研究論文選2011年專輯[C];2012年
7 楊春鼎;;形象思維研究與新的科技革命和教育革命——紀念錢學森倡導思維科學研究三十年[A];中國思維科學研究論文選2011年專輯[C];2012年
8 楊春鼎;;形象思維研究對于深化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理論意義[A];中國思維科學研究論文選2011年專輯[C];2012年
9 朱存明;;新時期以來中國美學史書寫的形態(tài)與反思[A];中華美學學會第七屆全國美學大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10 盛洪;;天命與民權(初稿)——探尋中華文明的憲政框架之一[A];“市場化三十年”論壇論文匯編(第三輯)[C];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王凱波;屈騷評論與漢代文學思想[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耿強;文學譯介與中國文學“走向世界”[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邢培順;曹植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劉寶春;南朝東海徐氏家族文化與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6 高劉巍;王世貞的園林實踐與觀念[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0年
7 黃芳;跨語際文學實踐中的多元文化認同[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馮世明;公元前3世紀—公元4世紀匈奴國家形態(tài)的演變[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李國娟;儒學與秦漢意識形態(tài)的建立[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楊玲;文化交往論[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穎;談水彩畫的裝飾性語言[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古家臻;趙嘏科舉詩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關學銳;《莊子》生存美學思想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趙立光;“說岳”題材小說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5 于歐洋;六朝駢文的興盛與形式美學的發(fā)展[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6 金鑫;王充《論衡》與東漢文學思想[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7 蔡琳彬;老舍小說對中國現(xiàn)代知識分子人格的探索[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8 楊國;試論倪瓚“聊以自娛”的繪畫美學思想[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9 趙青梅;和諧社會視域下大學生人際交往的自我調適[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10 魯京京;古史辨派對《史記》中先秦史料評判之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20053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1200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