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7世紀西藏與西方壁畫的形式語言比較研究
本文關鍵詞:11-17世紀西藏與西方壁畫的形式語言比較研究
【摘要】:本文以西藏地區(qū)藏傳佛教美術和西方基督教美術的繪畫形式作為基礎,研究其中獨特的壁畫藝術。壁畫藝術以獨特的風格樣式在世界各地的寺院及教堂等建筑上被保存。從早期史前巖畫,到埃及壁畫的藝術形式和風格,體現(xiàn)了早期人類對于壁畫的作用從簡單的記錄與認知功能,發(fā)展到傳播宗教教義、表達繪畫情感、追求審美的境界,而11-17世紀期間的是壁畫藝術正是形成、成熟的重要時期。11-17世紀期間,中國西藏地區(qū)的藏傳佛教繪畫史上萌發(fā)出五大繪畫流派,而中世紀西方基督教繪畫藝術也同樣有著四個重要時期,其中筆者就中世紀基督教繪畫史上較有特色的壁畫與藏傳佛教寺廟的壁畫在繪畫形式語言方面進行了初步比較。這兩種宗教壁畫因受當時的宗教教義、政治及社會歷史等因素影響,在構圖、透視、造型、設色等視覺要素以及其形式美方面顯出了迥異。本文正以繪畫的本體進行剖析比對,找出中世紀西藏佛教壁畫與西方基督教壁畫在繪畫形式語言上的異同。
【關鍵詞】:藏傳佛教 基督教 壁畫 繪畫形式語言
【學位授予單位】:西藏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J218.6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緒論8-12
- 1.1 選題的歷史背景、研究問題及目的8-9
- 1.1.1 選題背景8-9
- 1.1.2 研究問題9
- 1.2 研究的目的及方法9-10
- 1.2.1 研究目的9
- 1.2.2 研究方法9-10
- 1.3 選題意義10-11
- 1.4 研究現(xiàn)狀11-12
- 1.5 預期效果12
- 第二章 壁畫藝術的起源12-20
- 2.1、早期繪畫藝術歷史發(fā)展概述12-16
- 2.1.1 早期巖畫12-15
- 2.1.2 佛教繪畫的傳入15-16
- 2.2 早期西方美術歷史發(fā)展概述16-20
- 2.2.1 古埃及壁畫藝術16-18
- 2.2.2 早期基督教壁畫18-20
- 第三章 11 17 世紀西藏壁畫的畫派及其代表作20-35
- 3.1 尼泊爾畫派20-23
- 3.1.1 大昭寺壁畫20-21
- 3.1.2 夏魯寺壁畫21-22
- 3.1.3 扎塘寺壁畫22-23
- 3.2 齊吾崗畫派23-25
- 3.2.1 薩迦寺壁畫24
- 3.2.2 江孜白居寺壁畫24-25
- 3.3 勉唐畫派25-28
- 3.3.1 布達拉宮26
- 3.3.2 哲蚌寺26-27
- 3.3.3 扎什倫布寺27
- 3.3.4 乃瓊寺壁畫27-28
- 3.4 欽孜畫派28-29
- 3.4.1 貢嘎曲德寺28-29
- 3.5 嘎瑪嘎赤畫派29-30
- 3.5.1 瓦東寺壁畫30
- 3.6 阿里地區(qū)古格壁畫30-35
- 3.6.1 托林寺30-32
- 3.6.2 東嘎皮央石窟壁畫32-35
- 第四章 11 17 世紀西方基督教壁畫代表作35-42
- 4.1 拜占庭鑲嵌畫35-37
- 4.1.1 圣維塔爾教堂35-36
- 4.1.2 威尼斯圣馬可大教堂36-37
- 4.2 羅馬式美術37
- 4.3 哥特式藝術37-38
- 4.4 文藝復興三杰的壁畫38-42
- 4.4.1 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39
- 4.4.2 圣瑪利亞修道院39-40
- 4.4.3 梵蒂岡博物館40-42
- 第五章雙方繪畫形式的比較42-52
- 5.1 視覺要素的比較42-45
- 5.1.1 點、線、面的比較42-43
- 5.1.2 形狀屬性的比較43-44
- 5.1.3 體積與空間視覺的比較44
- 5.1.4 質地與繪畫材料的比較44-45
- 5.2 形式美的原理比較45-48
- 5.2.1 對稱與放射45-46
- 5.2.2 對比的關系46-47
- 5.2.3 節(jié)奏的作用47
- 5.2.4 協(xié)調與聯(lián)系47-48
- 5.3 視角與透視的比較48-52
- 5.3.1 視角的比較48-49
- 5.3.2 構圖的視覺感49-50
- 5.3.3 透視的比較50-51
- 5.3.4 視覺心理51-52
- 結論52-54
- 參考文獻54-56
- 一、著作54-55
- 二、論文55-56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56-57
- 致謝57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蔡樹本;壁畫設計的獨特語言[J];新美術;2003年04期
2 陳綠壽;進一步推動中國壁畫藝術的發(fā)展——湖北美術家協(xié)會壁畫藝術委員會座談會紀要[J];湖北美術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3 陳綠壽;湖北壁畫的傳承與創(chuàng)造[J];湖北美術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4 楚啟恩;;發(fā)展中的壁畫藝術[J];設計藝術;2003年03期
5 唐鳴岳;;繁榮壁畫創(chuàng)作——壁畫大省山東[J];設計藝術;2003年02期
6 蔣繼華;壁畫構圖對建筑空間的整理[J];裝飾;2004年04期
7 王鐵城;現(xiàn)代壁畫藝術探微[J];裝飾;2004年12期
8 姚雅欣;山西平遙鎮(zhèn)國寺三佛樓佛傳故事壁畫考略——兼談山西佛傳故事壁畫發(fā)展脈絡[J];古建園林技術;2004年04期
9 劉燁;環(huán)境觀下的壁畫設計[J];上海藝術家;2005年03期
10 沈唯;;論當代壁畫與壁飾藝術中的“簡化”特征[J];美術大觀;2006年1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李淑琴;;對壁畫保護修復采用不同方法之效果比較[A];文物保護與修復紀實——第八屆全國考古與文物保護(化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2 張麗霞;;承德外八廟壁畫的藝術形式及現(xiàn)狀之淺見[A];中國文物學會傳統(tǒng)建筑園林委員會第十五屆學術研討會會議文件[C];2004年
3 朱明健;高麗平;;給建筑環(huán)境注入生機的藝術——壁畫藝術[A];面向21世紀的科技進步與社會經濟發(fā)展(下冊)[C];1999年
4 滕磊;高峰;;扎塘寺壁畫價值評估與針對性保護構想[A];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xié)會第六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5 殷福蘭;;庫木吐喇谷口區(qū)第21窟壁畫藝術初探[A];龜茲學研究(第一輯)[C];2006年
6 王德舜;;敦煌壁畫藝術新探——略論黑色飛天、菩薩的藝術形式的創(chuàng)造[A];探尋美與藝術——江蘇省美學學會(2001—2006)紀念文集[C];2006年
7 孟嗣徽;;從龜茲到敦煌——東漸中的佛本行壁畫[A];龜茲學研究(第五輯)[C];2012年
8 林怡;魯東明;潘云鶴;;虛擬壁畫變褪色過程演示系統(tǒng)[A];中國圖象圖形學會第十屆全國圖像圖形學術會議(CIG’2001)和第一屆全國虛擬現(xiàn)實技術研討會(CVR’2001)論文集[C];2001年
9 奇潔;;漢藏藝術交流的草原之路——內蒙古土默特地區(qū)藏傳佛教寺院壁畫研究[A];論草原文化(第九輯)[C];2012年
10 蘇華;;在壁畫、彩塑保護和修復技術討論會上的發(fā)言[A];文物保護技術(1981~1991)[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侯一民;壁畫創(chuàng)作六字:時代、人民、民族[N];中國文化報;2009年
2 本報記者 張亞萌;畫,在墻上[N];中國藝術報;2009年
3 吳越;當代壁畫的“中國機會”[N];文匯報;2011年
4 記者 康偉;首屆全國壁畫大展有喜有憂[N];中國藝術報;2004年
5 張世彥;中國當代壁畫的勃興和省察[N];光明日報;2000年
6 ;名家談壁畫[N];光明日報;2003年
7 湯淼;保護現(xiàn)代優(yōu)秀壁畫迫在眉睫[N];中國文化報;2000年
8 湯淼;站在世紀交替時期的中國壁畫[N];中國文化報;2000年
9 本報記者 黃小駒;誰給我們機會保護壁畫[N];中國文化報;2002年
10 李延祺;2004:中國壁畫的希望之年[N];中國文化報;200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9條
1 馬新廣;唐五代佛寺壁畫的文獻考察[D];西北大學;2008年
2 張鵬;遼墓壁畫研究[D];中央美術學院;2004年
3 項江濤;大昭寺轉經廊壁畫藝術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4 高明;西安東岳廟壁畫研究[D];西安美術學院;2008年
5 金萍;瞿曇寺壁畫的藝術考古研究[D];西安美術學院;2012年
6 呼延勝;陜北土地上的水陸畫藝術[D];西安美術學院;2012年
7 張一舟;眾工之事[D];天津大學;2012年
8 胡春濤;老子八十一化圖研究[D];西安美術學院;2011年
9 達爾善(Darshana Prasad);斯里蘭卡丹布勒石窟寺雕塑和壁畫研究[D];中央美術學院;201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范新滿;西藏寺院壁畫中的體育考析[D];蘭州理工大學;2011年
2 王波;地鐵壁畫的發(fā)展方向研究[D];中央美術學院;2011年
3 崔香順;新探未來服飾壁畫的生存空間[D];延邊大學;2004年
4 林振團;論壁畫藝術的人文內涵省識[D];福建師范大學;2006年
5 曹獻馥;公共空間中的壁畫藝術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6年
6 耿陽蘇;建筑壁畫的空間職能與構建方法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7年
7 任紅;淺談當代壁畫藝術介入城市空間的環(huán)境營造[D];大連理工大學;2007年
8 朱小華;論中國壁畫題材從古代到現(xiàn)代的轉變[D];南京藝術學院;2007年
9 蘭燕;新疆米蘭遺址壁畫研究[D];蘭州大學;2008年
10 徐戈;河北地區(qū)水陸壁畫在宗教壁畫中的地位與價值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91614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uihuayishu/916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