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覽眾山小
本文關鍵詞:一覽眾山小
更多相關文章: 杜甫 小學生 黃瓜 茄子 西瓜 泰山 絕頂 名句 放棄 千克
【摘要】:正"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是杜甫《望岳》中的名句,意思是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頂峰,俯瞰那眾山,而眾山就會顯得極為渺小。每當我讀到這句詩時,我都會深切地感受到五岳之首——泰山那壯觀的氣勢,同時也感覺到那縷清涼的山風襲來。心中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熟市石梅小學五(2)班;
【關鍵詞】: 杜甫 小學生 黃瓜 茄子 西瓜 泰山 絕頂 名句 放棄 千克
【分類號】:G624.24
【正文快照】: 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是杜甫八酉口Z聲電矛咨‘了沁了{‘望岳》中的名句,意思是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頂峰,俯瞰那眾山,而眾山就會顯得極為渺小。每當我讀到這句詩時,我都會深切地感受到五岳之首—泰山那壯觀的氣勢,,同時也感覺到那縷清涼的山風襲來。心中更是對詩圣杜甫的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鄧魁英;杜詩中的反誅求及其社會意義[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0年02期
2 聶石樵;《蜀道難》本事新考[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0年03期
3 戴鴻森;陸游《釵頭鳳》疑義試析——與俞平伯先生商榷[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0年03期
4 沈敬之;李白詩句“天臺四萬八千丈”辨[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0年04期
5 張志岳;關于杜甫《秋興八首》的評價問題[J];求是學刊;1980年03期
6 肖文苑;杜甫對戰(zhàn)爭的態(tài)度[J];求是學刊;1980年04期
7 武復興;唐代長安詩壇種種(上)[J];人文雜志;1980年03期
8 武復興;唐代長安詩壇種種(下)[J];人文雜志;1980年04期
9 王仲鏞;評價歷史人物應當實事求是——《重新評價歷史人物——試論韓愈其人》一文讀后[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0年01期
10 魏炯若;讀杜甫《戲為六絕句》[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0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林宇光;楊文川;嚴如柳;洪凌仙;何玉成;楊長城;;福建龍溪地區(qū)肺吸蟲病的流行學考察[A];中國動物科學研究——中國動物學會第十四屆會員代表大會及中國動物學會65周年年會論文集[C];1999年
2 鄧笛;;譯者的風格[A];走向21世紀的探索——回顧·思考·展望[C];1999年
3 馬斗全;;白居易生平思想研究[A];三晉文化研究論叢(第三輯)[C];1997年
4 丁桂英;;小學作文教學中的“真”與“假”[A];教研擷華——青海師大附中建校45周年論文集[C];1999年
5 李守民;;學習行知思想 培養(yǎng)早慧兒童[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會成立大會暨首屆學術年會會刊[C];1987年
6 郭建中;呂增發(fā);劉學嘗;龍計靜;;培養(yǎng)兒童做小先生 促進農(nóng)村文明建設[A];科教興村實踐與探索——山西省農(nóng)村教育改革百校評析[C];1997年
7 ;小學興辦農(nóng)技校 科技興農(nóng)富村民[A];科教興村實踐與探索——山西省農(nóng)村教育改革百校評析[C];1997年
8 趙福太;李志方;;教育經(jīng)濟 相互促進 共同發(fā)展[A];科教興村實踐與探索——山西省農(nóng)村教育改革百校評析[C];1997年
9 王亞賢;;小議作文的興趣與能力[A];邁向新世紀[C];1999年
10 王兆文;;運用幻燈教學的幾點體會[A];邁向新世紀[C];199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辛華;學生上網(wǎng)應有節(jié)制[N];北京日報;2000年
2 ;《青少年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中小學生讀本面世[N];北京日報;2000年
3 通訊員 陳連玉;小學生自制環(huán)保殺蟲劑[N];北京日報;2000年
4 王軍民 常宏道;詩圣杜甫的故鄉(xiāng)情[N];中國檔案報;2000年
5 雨來;兒童使用電腦會受到永久性傷害[N];中國婦女報;2000年
6 清渠;決不能容忍對學生心靈的戧害[N];中國教育報;2000年
7 本報記者 唐景莉 周祖臣;小學生種出萬元田[N];中國教育報;2000年
8 本報特約通訊員 張朝駿;小學生作業(yè)花樣翻新[N];中國教育報;2000年
9 張惠萍;深化寫字教學改革[N];中國教育報;2000年
10 四川省雙流中學 高志文 上海市新黃浦實驗學校 朱征平;學生“減負”大家談[N];中國教育報;200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相錄;元稹生平與作品考索[D];陜西師范大學;2000年
2 周泓;小學生寫作能力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3 曹麗芳;韋莊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4 劉電芝;小學兒童數(shù)學學習策略的發(fā)展與加工機制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3年
5 李霜琴;杜甫兩川詩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4年
6 路海東;小學生數(shù)學應用題解決的認知與元認知策略及其訓練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7 張野;3-12歲兒童個性結(jié)構、類型及發(fā)展特點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4年
8 袁茵;聽覺障礙中小學生漢語閱讀能力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4年
9 張振新;小學高年級學生數(shù)學復雜問題解決的認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10 胡紹文;杜詩動詞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錢翠霞;試論杜甫的忠君思想的發(fā)展和轉(zhuǎn)變[D];首都師范大學;2000年
2 萬德凱;杜詩中的民俗文化因素研究[D];河北大學;2000年
3 陳菁怡;杜審言詩論[D];河北大學;2000年
4 鄭永曉;黃庭堅的詩論與晚年詩歌創(chuàng)作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徐曉鋒;課堂測驗情境中初中和小學生欺騙行為的影響因素的研究[D];河北大學;2000年
6 楊雪紅;山東省小學思品課的現(xiàn)狀調(diào)查與對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0年
7 李俊;初盛唐七言律詩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1年
8 李國民;杜甫與七言律詩[D];首都師范大學;2001年
9 謝遂聯(lián);范當世詩歌研究[D];暨南大學;2001年
10 王曉順;龔鼎孳貳臣心態(tài)與詩歌創(chuàng)作研究[D];暨南大學;2001年
本文編號:84550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uihuayishu/845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