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術、美術史、作品:對中國美術史學科若干基本概念的梳理
本文關鍵詞:中國、美術、美術史、作品:對中國美術史學科若干基本概念的梳理
【摘要】:該文對構成"中國美術史"詞匯的若干基本概念:中國、美術、美術史、作品等進行了回顧與梳理,并進而指出:由于這些概念在形成、發(fā)展的歷史過程中比較復雜,在指代意義上也多有變化。所以就不能用鐵板一塊的既有認知觀念去加以理解,而必須以歷史發(fā)展的動態(tài)眼光與原境視角去觀察思考;并進而從美術史學科建構的角度去重新考量在新的學術發(fā)展背景與格局下,中國美術史的基本概念、敘述體例、研究視角與分析方法該如何進行必要的改革與調整。
【作者單位】: 廣東第二師范學院美術學院;
【關鍵詞】: 概念 中國 美術 美術史 作品 復雜性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資助,項目名稱:“美術史視野中秦漢時代的‘天下'觀”,項目編號:15YJC760066
【分類號】:J209.2
【正文快照】: 一 作為世界上為數(shù)不多的、已持續(xù)發(fā)展數(shù)千年的古老文明,中國同時也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與藝術傳統(tǒng)。因而,對中國藝術與文化的系統(tǒng)性理解與研究當然是非常重要與必要的。假若我們把視角進一步聚焦在“中國美術史”這一詞匯上時,就會發(fā)現(xiàn)它的發(fā)展也同樣跌宕起伏,富有韻律之美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謝茉莉;史論結合 博大精深——讀李福順著《中國美術史》[J];社會科學輯刊;2001年03期
2 徐建融;《中國美術史》是所大學校[J];美術觀察;2001年03期
3 薛永年;治美術史的新視角——參與《中國美術史》編寫一得[J];美術觀察;2001年03期
4 王易霓;;一部深入淺出的中國美術史[J];美術大觀;2001年06期
5 任道斌;通識教育中的中國美術史教學淺論[J];新美術;2003年01期
6 劉曉陶;改變中國美術史研究格局的嘗試 《中國藝術地理叢書》出版[J];美術之友;2005年04期
7 潘登福;;史哲結合抓根源 縱深比較找差異——關于中國美術史教學的思考[J];美術大觀;2007年05期
8 張春秘;董寶華;陳卓;;關于“中國美術史”教學改革的思考[J];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9 陳天碩;;密切結合實際 實現(xiàn)功能轉換——論高職院!爸袊佬g史”課程教學[J];美術大觀;2010年06期
10 聶建平;;《中國美術史》教學方法探討[J];美術教育研究;2010年07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蔣英;;篳路藍縷 功在筑基:民國時期高等院校的中國美術史教學[A];“特殊與一般——美術史論中的個案與問題”第五屆全國高校美術史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11年
2 李朝霞;;《美術》話語的隱性表達——編者按[A];2010青年藝術批評獎獲獎論文集[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記者 王波;《中國美術史》出版[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1年
2 ;《中國美術史》出版感言[N];文藝報;2001年
3 劉俊軍;中國美術史中的翹楚之作[N];中華讀書報;2001年
4 李月林;用美術史拓寬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普及路徑[N];中國教育報;2012年
5 記者 徐漣;專家擊節(jié)《中國美術史》[N];中國文化報;2001年
6 張亞萌;以人民與歷史為經(jīng)緯 展現(xiàn)二十世紀中國美術史[N];中國藝術報;2008年
7 陳履生;何燕明與陳笳詠個案是詮釋新中國美術史完整性必須研究的對象[N];文藝報;2013年
8 趙農(nóng);用歷史的情懷研究中國美術史[N];中國文化報;2007年
9 林木;美術史與歷史[N];美術報;2011年
10 張敢;藝術演進與民族復興的交響樂章[N];文藝報;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蔣英;困境與出路:中國美術史課程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建春;“情境分析”與中國美術史撰述[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2 張全;20世紀西方美術史家眼中的中國美術史述評[D];山東藝術學院;2012年
3 彭俠;研究性教學背景下中國美術史表述方式的轉變[D];山西大學;2014年
4 申麗花;民國時期中國美術史研究評述[D];浙江師范大學;2009年
5 紀韞U,
本文編號:60313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uihuayishu/603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