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畫譜》繪畫美學思想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0-30 08:49
《宣和畫譜》是宣和時期撰寫的一部大型畫史著作。它是我國最早比較豐富完備的繪畫著錄書。它的編撰得到了宋徽宗趙佶的高度重視。而今天,《宣和畫譜》繪畫美學思想在中國繪畫美學思想的發(fā)展過程中并不受重視,一些人并沒看到它的重要意義及其包含的豐富而復雜的美學思想,因此對《宣和畫譜》作了很低的或是否定的評價。通過反復閱讀《宣和畫譜》,筆者從它的字里行間慢慢感悟到其中非常豐富的藝術內涵,找到值得學習、借鑒的東西。《宣和畫譜》繪畫美學思想作為研究的新課題,人們對于其內涵的理解也多種多樣。本文從《宣和畫譜》本體出發(fā),概括和總結了《宣和畫譜》的繪畫美學思想,并進一步加以充實和深化。筆者把《宣和畫譜》美學思想詮釋為以下幾個方面:人品與畫品、寫形與傳神、意境與抒情、師物與師心、師承與創(chuàng)新、天賦與功夫、文學與繪畫、書法與繪畫。關于寫形傳神問題,《宣和畫譜》提出了更深刻的要求。對于客觀現(xiàn)實的認識方法問題,《宣和畫譜》提出了許多具體而深刻的見解。比如:在實際的繪畫寫生與創(chuàng)作過程中,應該注意哪些等等!缎彤嬜V》對畫家在繪畫創(chuàng)作中的主觀作用,提出了嚴格的要求。比如:畫家的人品胸次、天生的資質、自身的努力等等。在表現(xiàn)技巧...
【文章來源】:上海師范大學上海市
【文章頁數(shù)】:5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宣和畫譜》之處
把一些事物和觀念告訴觀者,并且把畫家自己的思想感情感染了觀者。這正是藝術的魅力所在。自南朝宋宗炳首倡繪畫暢神之說起,不少畫家或評論家對于繪畫陶冶性情、愉悅精神的功效,都有了認識。①唐代張彥遠又汲取了宗炳暢神的意思,將其融入繪畫功能觀中,說:“圖畫者,所以鑒戒賢愚,怡悅情性。”②郭若虛對這兩種觀念同樣也都取繼承和包容的態(tài)度。他在《自序》中說:“每宴坐虛庭,高懸素壁,終日幽對,愉愉然不知天地之大、萬物之繁,況乎驚寵辱于勢利之場,料得喪于奔馳之域者哉!”這是相通于暢神之說的,強調了繪畫有愉悅精神、陶冶性情的一面。③《宣和畫譜》繼承了這些觀點,注重意境和抒情,顯而易見。茲舉兩個《宣和畫譜》中表現(xiàn)意境和抒情的例子來看。(1)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圖》,描
《臨韋偃放牧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宣和畫譜的編撰與徽宗關系考[J]. 張其鳳. 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 2008(04)
[2]《宣和畫譜》折射出的畫學思想[J]. 陳谷香. 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 2008(02)
[3]論《宣和畫譜》的文人畫思想[J]. 周云. 蘇州工藝美術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06(04)
[4]試論《宣和畫譜》的美學思想[J]. 張完碩. 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4(06)
[5]《宣和畫譜》探微[J]. 段玲. 美術研究. 1996(04)
本文編號:3466434
【文章來源】:上海師范大學上海市
【文章頁數(shù)】:5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宣和畫譜》之處
把一些事物和觀念告訴觀者,并且把畫家自己的思想感情感染了觀者。這正是藝術的魅力所在。自南朝宋宗炳首倡繪畫暢神之說起,不少畫家或評論家對于繪畫陶冶性情、愉悅精神的功效,都有了認識。①唐代張彥遠又汲取了宗炳暢神的意思,將其融入繪畫功能觀中,說:“圖畫者,所以鑒戒賢愚,怡悅情性。”②郭若虛對這兩種觀念同樣也都取繼承和包容的態(tài)度。他在《自序》中說:“每宴坐虛庭,高懸素壁,終日幽對,愉愉然不知天地之大、萬物之繁,況乎驚寵辱于勢利之場,料得喪于奔馳之域者哉!”這是相通于暢神之說的,強調了繪畫有愉悅精神、陶冶性情的一面。③《宣和畫譜》繼承了這些觀點,注重意境和抒情,顯而易見。茲舉兩個《宣和畫譜》中表現(xiàn)意境和抒情的例子來看。(1)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圖》,描
《臨韋偃放牧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宣和畫譜的編撰與徽宗關系考[J]. 張其鳳. 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 2008(04)
[2]《宣和畫譜》折射出的畫學思想[J]. 陳谷香. 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 2008(02)
[3]論《宣和畫譜》的文人畫思想[J]. 周云. 蘇州工藝美術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06(04)
[4]試論《宣和畫譜》的美學思想[J]. 張完碩. 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4(06)
[5]《宣和畫譜》探微[J]. 段玲. 美術研究. 1996(04)
本文編號:346643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uihuayishu/3466434.html